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專欄 > 正文

王凱軍丨環保回憶錄:污泥干化-焚燒技術的誕生

時間: 2021-09-06 15:51

來源: 綠茵陳

作者: 王凱軍

對于一項技術的產業化推廣,行業一直有個爭論。有的專家把小試、中試過程看得不可或缺,并進行了嚴謹細致的試驗,步步有據可依。一定要經歷小試、中試、生產示范,還是可以直接進入生產環節?在大多科研人員看來,為了確保實際生產中的安全性、穩定性,中間的遞進過程必不可少。

荷蘭Delft理工大學的馬克教授(Mark van Loosdrecht)卻給出過一個不同說法:“不見得一定要在形式上經歷一步步放大的過程,只要真正掌握了技術內核,就可以在實踐中應用。”他還提到如果能夠節省30%以上,則在工程上要把節省的部分全部投入,以防示范項目失敗。

我們的項目無形中也是按照這個原則進行,我們設計的整體流程是如果三相流化床失敗,也能保證達標排放。三相內循環流化床我沒有做過各種規模試驗,但工程做得很大。我認為,如果從實際工程應用的角度來評判,放大的過程并非一定需要一點點來,主要還是要看自身是否掌握了本質性的東西。

在這些項目里,俞其林由于做這些染料廠的反應釜和干燥塔的工程,所以,廠里將三相流化床的加工安裝交給了他們,我們因此而認識,可能后來的幾個項目也是他的關系介紹。應該說當時我們是初步認識,幾個項目過后,多年沒有來往。

第一次跟浙江企業家接觸的過程也讓我頗有感觸。一是感慨浙江企業家有效率,來談一個技術,連城都不進,兩個小時解決問題;二是通過交往發現正是有了龍盛這些企業中國才實現了快速發展。

image.png

我與環興董事長俞其林(左)

03俞其林其人與污泥噴霧干燥-焚燒工藝

Yu Qilin and the sludge spray drying incineration technology

俞其林是浙江農民企業家的典型代表,有著頗為傳奇的創業經歷。最開始,他的主要業務是不銹鋼化工設備,由于他的公司地處浙江,所以主要的服務對象是精細化工行業,如染料行業。染料生產是高溫、高壓的化工過程,化工生產中一般都用反應釜。

我在前面說過拼裝罐,曾到北京市東郊原化工設備廠去找鍍搪瓷的師傅和廠子,化工反應釜內襯搪瓷是為了耐強酸、強堿腐蝕,由于在高溫、高壓下反應,所以搪瓷不能有一點瑕疵。這種反應釜一般來講它的容積有限,三方、五方的反應釜都算是大的,從全世界來說,最大能做到10立方米,也就是一萬升,這是當時的工藝極限。

俞其林的貢獻是他采用耐高溫的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做成反應釜,內襯一層薄的不銹鋼做防腐,使得染料生產的反應釜能做到最大200立方米。可想而知,5立方米、10立方米的反應釜,與200立方米反應釜的產能要差20-40倍,這樣一釜的產能一下就提高了幾十倍,這也是我們國家染料行業突飛猛進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前面提到的龍盛染料廠做分散染料,產量占到了全世界分散染料市場的60%,在它的隔壁還有個閏土染料廠,也是同等規模。當時我們在浙江杭州附近做了四、五個染料廠,其中還有一個國營大廠叫吉華,另外一個叫帝愷,都是曾經接觸過的企業,包括椒江地區還有一些染料廠。這些廠的設備都是俞其林提供的。

俞其林對染料行業第二個貢獻是他開發了大型噴霧干燥裝備。上世紀90年代,他看到染料企業都要從丹麥尼羅公司進口噴霧干燥技術,費用高達百萬美元,產能只有3-5噸/天,就開始自主研制噴霧干燥技術裝備。后來也真的做成了,全國半數以上的染料廠都用他制造的噴霧干燥裝備生產,最大的噴霧干燥技術裝備產能可以達到100噸/天,產能至少提高了二十倍。90年代,我第一次到染料廠時,曾看到廠內有幾十套幾十米高的噴霧干燥裝備,十分壯觀。

俞其林應該講為我國染料行業的迅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而正是有了這些企業家的努力——還有很多是我們不知道的默默辛勤耕耘的企業家,才在三十年間鑄就了中國制造大國的地位。所以,自打認識以后,我對企業家俞其林是十分敬佩的。

這次他們為什么來找我呢?因為龍盛染料廠遇到一個有點棘手的環保難題。隨著當地經濟發展,鳥槍換炮,工廠搬進了海邊現代化的園區,但環保也管得更嚴了,染料廠在海邊大量堆積存量污泥,成了大難題,“現在污泥都堆砌在海邊,上萬噸,堆成了小山,就怕有個海嘯來了沖垮了。你有什么辦法么?” 他們問我。

這些已經堆了很多年的污泥,說實話我也沒有辦法。但那一階段我剛完成環保部的污泥技術政策,對污泥有持續的興趣,正好有一些思路,就給俞其林出了個主意,告訴他:“你那個噴霧干燥塔,可能很適合處理污泥。”

作為一家有30多年歷史的老牌化工企業,環興對染料的噴霧干化輕車熟路,而要將該技術應用在污泥處理上,俞其林心里還真沒底。不過他的效率可真夠高,從北京回去以后,他就拉了幾車泥,用廢棄的噴霧干燥塔試了試,發現可行。

后來,他在自己的工廠廠房外面搭了一個車間,上了一個60噸的污泥項目,噴霧干燥塔30多米高,投入成本接近1000萬,雷厲風行地做了起來。這60噸的項目調試運行成功,標志著污泥噴霧干化工藝的誕生,也初步印證了我當初的觀點——噴霧技術應用于污泥干化是可行的。

他這種投入的勁頭和辦事的速度,再一次把我給驚到了。即使大的水務公司也不可能有這種投入和效率,這就是浙江企業家的精神。

image.png

第一臺污泥噴霧干化處理設備(處理能力60噸/天)

緊接著,俞其林開始緊鑼密鼓地張羅在蕭山錢江污水處理廠引入污泥噴霧干化技術,建一個大項目,把規模擴大到360噸。不巧的是,建廠房是2008年春節,趕上南方大雪,把廠房壓塌了,到2008年下半年才建完運行起來。投產運行后,他在廠里掛了個牌子,寫上了北京環科院、清華大學的貢獻——因為我在2008年下半年到了清華。到現在那塊牌子還在那兒掛著。

編輯: 趙凡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