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1-05-18 10:56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薛濤
污水資源化文件運用于工業領域的商業模式將更加直接,在“用水定額”及“取水許可”的雙重壓力倒逼下,高耗水行業(尤其是缺水地區)或將有很多的再生水利用的需求。典型的包括煤炭開采中的礦井水的循環再生利用,鋼鐵行業的廢水循環及再生利用,以及焦化行業的廢水零排放等。未來企業在治理相關行業廢水時,不僅要考慮“治污”的問題,更重要的要從水資源循環利用及零排放的角度來達到節水的目的,這對當前治理企業提出更高要求,也是未來市場機會之所在。另外,高新技術企業對于高品質再生水的需求,也是當前污水資源化應用的重要方向,值得關注。
十一、一年的行業數據觀察略概
和2019年同期相比,2020年水務PPP和非PPP特許經營項目總體情況保持穩定。從項目數量看,市政污水在庫的項目占比在縮小;從按投資額看,2020年水環境類項目的規模占比較大。51%的水環境項目都集中在長江經濟帶上,長江生態集團在中游地區的水環境項目上占據絕對優勢。除此以外值得關注的是,2020年更多的建筑型央企和平臺型國企擔任水環境EPCO項目的牽頭方。
開場:數據與認識如太極的陰陽,對于市場研究分析同樣重要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從去年至今,E20收到很多公司的邀請,或者希望我們去為他們在“十四五”的戰略發展提出意見的,或者是希望我們去為他們做戰略咨詢。作為一個服務于圈層企業的研究機構,E20研究院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作為智庫,努力去制作發布行業研究報告,分享給圈層企業高管和大企業戰略部。所以面對這些要求,我們常自顧不暇。我們一年只能接3-4個類似的項目,比如去年的長江生態、海峽環保、廣環投和天津創業的項目,也和代維昭合作了瀚藍、深高速等的咨詢項目。當面對更多圈層企業希望我們能夠參與到他們的戰略規劃的需求時,我們往往選擇對咨詢報告提意見的方式來參與,比如光我去年就看過7-8個企業“十四五”戰略規劃的本子。在閱讀這些報告時,我有一個很強的感受,現在的咨詢公司,也包括金融機構的券商在研究投入的時間和深度上比幾年前都有很大的提高。他們的工具運用純熟、邏輯縝密也注重格式,并做了大量的數據推演和分析。說到數據,在之前我也曾發布過一個一小時的視頻(推薦閱讀:薛濤:一個上岸咨詢人的啟示),談到如何做戰略咨詢時我也強調了數據的重要性。但是回到我所看過的7、8份戰略規劃報告,雖然形式上很不錯,也有大量的數據分析,但其中大約有70%其實并沒有能反映未來五年行業生態的情況,自然也就無法為企業提供真正能落地的戰略路徑。可見,除了數據之外,研究者對于一個行業的內在真相的認知同樣十分重要。
如何解釋在市場研究和戰略規劃中,數據和認知兩者就如太極的陰陽,同樣重要呢?我將用這個報告的拆解分析為例,與大家分享E20是如何努力去分析中國的環保市場,盡量準確預判這個行業發生的變化來為圈層企業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第一個例子可以用過去五年的PPP為例,很好的說明了開始做數據的推演之前,對這個行業真實生態的認知甚至比獲得數據還重要。右上角這張圖發布在2016年10月份在財政部PPP中心官方微信公眾號上(推薦閱讀:薛濤:環保PPP年度盤點,分類后的頂層思考與產業變局),是我們對PPP商業模式所建立的認知。在第二年年初,當面對上千個當年的成交記錄數據的時候,如果不是基于這樣的認知,我們不會作出左上角這兩張圖。圖表發布在2017年十五屆水業戰略論壇(推薦閱讀:薛濤演講實錄:PPP萬余大數據揭秘PFI影響下水務市場大變局),也就是四年前。
在這張圖上明確看到,雖然在BOT特許經營這種項目上,北控、首創等A方陣公司依然占據優勢的地位。但是在水環境這類項目上,大量的園林企業、施工企業和建筑型企業都已經平分秋色。因為同樣叫PPP,水環境的PPP和污水廠的PPP完全不是一回事。如果按照財政部官方的三分類,如何就PPP交易數據做分析都無法預判在17年9月份開始的PPP整頓風暴,以及隨后的2018年的東方園林的財務危機。
經過了四年以后,左下角的圖,在這個游戲規則的認知下進一步推演市場的金融環境、政府偏好、企業實力等方面,包括尤其是不同的商業模式下,企業的類型決定了它們群體的此消彼漲。2020年我們看這個數據很明顯,平臺型國企在水環境中間進一步上升,園林公司被國有化。我們的A方陣占比依然是下降的。
這是2016年-2020年整個PPP合規(即嚴格按照財政部相關要求并入庫)的一個統計情況,我們在固廢論壇發過固廢那部分并做了詳細的解釋(推薦閱讀:薛濤:“十四五”固廢行業規劃與產業趨勢前瞻),據我們走訪觀察,由于各種整頓導致不少地方政府對狹義的規制范圍內的PPP感到疲憊,各地的企業,金融機構和地方政府在強大的融資需求下,三者合力,在市場化程序上已經產生了重要的異變,中央部委看來很難扭轉。這也說明,在未來構建我們的商業模式中,不能把簡單的一個中央的文件當做圣旨,如果每一份都當做圣旨,你們在市場上是寸步難行的。
這個表格里的數據到底體現的是什么呢?從水上來說,污水的BOT如果按照我們財政部的相關文件,應該是100%都屬于PPP項目。在這五年里據我們統計,合計有58.50%的污水處理廠的BOT市場化項目不在財政部PPP庫里。更嚴重的是垃圾焚燒的 67.50%,為什么這些項目不在庫,不符合財政部文件的要求,但是卻是可以僅用特許經營融資獲得銀行認可而完成整個項目融資?同時,對比而言,金融機構卻不敢把一分錢放給不嚴格合規的河道治理PPP,這都是不同類型PPP背后的商業模式帶來的。
編輯: 陳偉浩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并兼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