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0-07-20 14:41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王凱軍
為了解決CSO問題,王凱軍團隊在通州開展了納米絮凝劑中試研究,以3倍的流量在雨天沖擊5小時,出水COD、氨氮、TN、TP并沒有受到影響,能承受5小時以上沖擊。關于沉淀問題,并非只有一種解決方式,如果將此問題拋給企業,企業會有更多技術和方法來解決。在通州的規劃中,結合污水廠超負荷運行,,雨季每天可多處理7.5萬立方米污水。同時,結合碧水廠的現狀13.5萬平米、7-8米調蓄水深,容積>100萬立方米坑塘,如果利用20萬立方米調蓄庫容存儲雨水,整體超過海綿城市建設徑流控制率75%的要求,在降雨量33mm情況下可實現全面控制,解決副中心雨水徑流污染問題問題
建議三:我國應該修訂城市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鼓勵雨季超水力負荷處理,制定相應的排放標準,協同控制城市面源污染或雨水溢流污染。
昆明已經在這方面有所行動,制定標準,是國內第一個明確規定,如果雨季達到1.3倍以上,雨季預留可以執行最低標準的規定。可以說昆明的舉措在國內打開了一個方向,通過鼓勵雨季多處理雨水,配套相應經濟措施,從末端解決問題。第一步可以盡量利用現有基礎設施與污水管網系統,尤其是現有的負荷嚴重不足的基礎設施系統,再進行雨水調蓄,兩相結合。王凱軍認為,若按該思路制定發展路線圖,未來仍然需要10-20年的時間,才可以徹底解決城市面源污染或雨水溢流污染。
編輯: 趙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