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9-12-12 09:43
來源: 央視新聞
作者:
【解說】
根據重慶市相關部門提供的信息,到2015年,全市已建成809座鄉鎮污水廠。
【采訪】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余國東
記者柴璐:那已建成的設施都能夠運行嗎?
余國東:一半以上都不能運行,有設施沒有發揮作用。我們當時都有一句話,白天曬太陽,晚上放月亮,就是這種現象。
【解說】
鄉鎮及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閑置或癱瘓,并非重慶特有,在全國都不同程度存在,鄉鎮污水處理廠淪為“曬太陽”工程,曾引發媒體廣泛關注。根據重慶市提供的數據,2015年,已建成的809座鄉鎮污水處理廠中,設備能夠運轉的比例不到50%,達標排放的有199座,不到總數的四分之一。
【采訪】巫山縣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宋奎
一個是收水的問題,如何解決配套管網,第二個是專業運行的問題,污水處理廠是很專業的,你不懂,那么有時候我們是怎樣搞的呢,就找一個稍微懂一點的培訓,就請我們縣城的污水排水公司的,它們有專業人員,像幫忙來維護,但是不是長久的事。
【解說】
關于鄉鎮污水處理運行出現的問題,背后原因復雜,除了配套管網、專業隊伍外,還有技術標準、監管力度、管理模式等多方面因素。
【采訪】巫山縣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宋奎
記者柴璐:那當時你們建好這個廠子之后,你們運轉包括后面的維護這些都怎么來解決的?
宋奎:當時就是環保局建的,由環保局負責維護
記者柴璐:這個過程當中你們覺得有什么問題嗎?
宋奎:運營的資金沒有保障。
記者柴璐:那比如說電費啊,藥劑的費用啊,包括人工的費用啊,這個費用是誰來承擔呢?
宋奎:實際上是各個單位在想辦法。當然如果是承受不了了,因為單位也是國家的單位,靠財政撥款的,比如說你打報告,你100萬,它可能今年解決不了100萬,它能解決50萬。
記者柴璐:等于你們這個污水處理廠其實是完全靠財政在運轉。
宋奎:對的。
【解說】
西部地區的重慶,經濟發展不均衡,渝東北的巫山縣曾長期屬于國家級貧困縣,地方財政能力影響著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運行狀況。
【采訪】巫山縣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宋奎
記者柴璐:那你們確實是遇到運行不了的問題嗎?
宋奎:也存在那個東西運行不了。
記者柴璐:所以當時對你們來說,這些問題是能解決的嗎?有辦法解決嗎?
宋奎:不能徹底解決。因為每個區縣的財政狀況不一樣,它首先可能還是要解決吃飯的問題。
【解說】
鄉鎮污水治理困難重重,該如何破解?2015年,重慶市制定方案,提出到2020年實現全市1558個鄉鎮完成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并達標排放。而當時,重慶距離這一目標差距很大。據統計,36個區縣共要新建775 座污水處理廠,資金需求 41 億元;而原有的 809 座處理廠也需專業管理運行和大批技術改造。
【采訪】石柱縣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李光榮
李光榮:我們整個石柱縣,那個時候要新建20個污水處理設施,如果說我們自己建設,資金壓力太大,當時是沒有資金來源的。
記者柴璐:大到什么程度?
李光榮:應該是有7000多萬以上。
【同期】記者柴璐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長江流域的重慶巫山的出境斷面了,從這兒往下游去就已經是湖北了,也就是說這里相當于重慶的一個總水閘,水質到底有沒有達標,這兒就是一個終考了。
2015年的時候中央出臺了“水十條”,明確要求到2020年,長江等七大重點水域至少有70%要達到三類水的標準。要實現這個目標對重慶來說,解決鄉鎮的污水處理就顯得非常急迫。因為城市和工業園區是相對集中的,但是鄉村點多、線長、面廣。同時它的污水的總量又占到整個重慶污水排放量的差不多六分之一,所以這些鄉鎮污水該怎么辦?
第二部分
【解說】
2015 年 10 月,在國務院“水十條”發布 5 個月后,重慶市政府辦公廳印發166號文件,也就是《重慶市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實施方案》,根據這份文件,全市鄉鎮污水處理設施由重慶環保投資有限公司負責“投、建、管、運”一體化運營。
【采訪】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余國東
我們借鑒了我們自己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和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的經驗,用一個統一的平臺來實現建設、管理、維護、運行,一個國有企業來管,它就能夠實現在微利的情況下,把這個社會責任和公益責任擔當起來。
【解說】
重慶環投是重慶為探索環保投融資改革而成立的國有企業。根據166號文件,各區縣與重慶環投簽訂特許經營合同,將已建鄉鎮污水處理設施移交給重慶環投運行維護,需要新建的也由重慶環投負責投資、設計、建設、運維等。區縣政府向重慶環投支付相應的污水處理服務費。
編輯: 趙凡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并兼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