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5-08-05 13:39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王凱軍
某養殖公司為豬提供含有益生菌的生物飼料,利用發酵床技術處理糞尿,更換發酵床墊料加工成有機肥,作為公司茶園和蔬菜大棚生產肥料,從而形成飼料加工技術、生態養豬技術、有機肥料加工技術、有機作物種植技術的技術體系,形成生態循環農業。以生態養豬核心技術,通過生態技術鏈、循環產業鏈,實現區域內物流和能量循環,形成資源充分利用和轉化的循環產業模式。
公司在運營中,采用公司+農戶經營模式:公司引進良種豬,繁育豬仔,與農戶建立合作社式養殖模式,將豬仔銷售給合作社農戶飼養,育肥豬長成后再進行回收,既解決了公司養殖面積少的困難,又帶動了當地農戶一起致富。實行農業合作社模式:實行“四統一保”支農惠農措施,即:統一供豬、統一供飼料、統一供獸藥、統一提供包括發酵床養殖技術的服務。豬仔養大后公司保證按照規定價格回收。同時,利用小額貸款機制:鼓勵農民個體經營集體致富,合作社為農民貸款提供擔保。
整個豬場大概兩千多頭豬,投資可能不到一千萬,但是它的銷售收入包括出售豬、飼料、墊料、茶葉最后能達到1.1億元。如果城市污水要達到這樣的銷售收入的話,大概要投資一個30W噸到50W噸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如果BOT投資大概需要6—10億資金,建設周期超過兩年,還需要超多的技術人員配備。這就是產業鏈的優勢,就是需要環保整合其他資源的優勢。
產業鏈的分析不同階段會存在不同的問題。但是希望污泥處置處理企業能抱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打通產業鏈,共建生態型的合作模式。
編輯: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