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8-03-05 12:01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唐鳳池
實行PPP模式比較早的水務、垃圾處理行業,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相對成熟,已經初步形成了產業投資人。其他的行業能夠達到這種水平,那么PPP的發展一定會大有前途。要形成這種局面,需要國家、地方政府、社會資本、金融機構、咨詢機構各個項目參與方共同努力,所謂“啐啄同時”——國家可以圍繞培育“開發商”來制定各項政策;承包商做了社會資本以后,必須承擔起“開發商”的責任,做長線而非短線;金融機構可以政策上向真正的產業投資人傾斜。
五、 對PPP未來發展的幾點建議
1. PPP政策的協同
在中央部署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大背景下,各部委針對PPP項目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財政部相繼出臺了系列文件,50號文、87號文、92號文,以項目庫為抓手、牽住項目“融資”這個牛鼻子,倒逼市場回歸PPP的本質,防范政府的風險;國資委出臺了192號文,防范國有企業的風險;一行三會、外匯局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防范金融機構的風險;發改委叫停了多地地鐵項目,防范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盲目上馬。這些都是從各自的職責范圍內,所采取的一些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措施,出發點都是好的,只是落到PPP的操作層面,各種政策文件的疊加,造成了市場的困惑。
一項政策的出臺,往往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會對整體產生影響。如果政策的制定僅從防范局部風險的角度出發,只考慮自己一畝三分地不出現風險,那就很有可能增加其他領域的風險,從而增加系統性風險,因此,PPP領域的政策制定應該注意協同效應,從全局考慮。
2. PPP時代的財政政策整合
長期以來,國家在各個領域制定了各類獎勵、補貼政策,需要通過各個主管部門獲得,水利、農業、交通、能源……這些政策在各自的領域發揮了引導、扶持作用。涉及基本建設項目,一般是按建安工程費以一定比例進行補貼。PPP時代,這些財政政策應該考慮整合,由補建設調整為補運營,這樣可以避免為套取獎補資金而包裝項目,節約建設投資,減少豆腐渣工程,也有利于培育PPP項目的產業投資人。具體操作方法,需要國家層面組織各相關部委共同來研究。
3. 繼續開展第五批示范項目
在前三批示范項目的基礎上,財政部不久前公布了第四批示范項目,共396個項目,涉及投資額7588億元。之前市場有消息稱,今后不再開展PPP示范項目評選,個人以為還是應該開展,只不過示范項目數量不宜太多,要真是精品,起到真正的示范作用。入選條件建議:不僅注重合規性,而且要看項目的各個層面與環節文件和工程實體的真實質量;參選可以前期提出,入選必須是進入運營期兩年以上的項目。項目運營兩年以上,工程質量、竣工結算、績效考核、付費等各類問題也都暴露出來了,如果還能經得起專家們放大鏡的檢驗,那么當之無愧可以作為示范項目。
4. 加快價格和收費制度改革
PPP項目提供了大量公共產品或者服務,提升了城市的品質,改善了居民生活環境,市民都是受益者。如果所有公共產品全部靠政府付費提供,顯然是不可持續的。應該按照誰受益、誰付費的原則形成一種價格機制,沒有收費的要建立收費制度。這樣才能吸引投資者,也為后期資產證券化打下基礎。當然這種改革影響面會比較大,要注意保護低收入階層,充分考慮他們的承受能力。
5.重視利用“外腦”
PPP項目在推進的各個環節,都要注重利用“外腦”,可以外聘專家、專業咨詢單位,包括可研編制、PPP咨詢、設計咨詢、建設項目管理顧問、造價咨詢、全過程審計、第三方績效考核等。
咨詢機構的工作對PPP項目的成敗十分重要,選擇經驗豐富的咨詢機構可以完善PPP治理機制,少走彎路。咨詢機構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甄選:從事PPP咨詢的時間足夠長;人員穩定;業務規模較大,在全國范圍廣泛開展項目;專業化,而非萬金油。
六、 后記
總之,PPP項目錯綜復雜、涉及面廣,必須運用科學系統的思維,并且注重各個細節,魔鬼在細節里,才有可能做好。任何一項政策,“沒有最好、只有更好”,PPP相對而言還是具有一定的優勢,還是可以作為一個較好的政策工具。希望在各方的齊心協力下,PPP能健康持續發展,為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縮小地區之間發展的不平衡、為國家的現代化、實現“中國夢”做出貢獻。
編輯: 趙凡
高級工程師,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MBA,曾從事過多年施工項目管理和業主方項目管理,現供職于北京大岳咨詢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