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9-03-26 10:37
來源:
作者: 傅濤
早期1.0時代稱之為環保產業,以“點”的治理服務為核心。后來進入2.0時代稱為環境產業,以“面”的服務為核心,但仍然是成本中心,是末端服務。進入3.0時代后,發展為綠色產業,不再是成本中心,走向價值中心,綠色產業的思路不是基于末端服務產生的,而是要進入全過程,為甲方提供綠色系統的解決方案,更加立體。
4.0時代,就是兩山產業,要將綠水青山做成金山銀山。這一時代,強調的是“跨時空”的循環增量服務。
明確了產業的發展歷程,也要了解目前我國的財稅收入增長在放緩,地方政府支付能力減弱。政府支付難題會進一步加劇,如何抓住機遇?傅濤在《兩山經濟》一書中,也試著回答了“兩山論”的落地路徑,他強調,環境產業要回歸價值中心。
面向新時代的商業出路,需要企業找到自己的價值奇點。即有效鏈接自然生態價值和社會生態價值的關鍵點。
在生態文明體系中,人類勞動創造的價值比起地球生態價值來說,比例很小。人類勞動更大的價值在于鏈接自然界中生態循環的價值增量。如諸葛亮借東風的故事,諸葛亮用生態鏈接的方式作戰,把自然元素納入了“經濟對價”。
傅濤認為,“兩山經濟”體系之下的價值源泉,在于自然循環、生態循環,也在于社會循環。他也提到百度搜索引擎的例子,網友既是提問者,也是回答者。靠勞動鏈接人與人之間的社會循環,產生巨大的價值。
未來是被鏈接,還是去鏈接,取決于是否占據了價值奇點。傅濤介紹,比如南寧這座城市,很多時候是經濟的末梢,一旦東盟激活,它可能成為廣義上中國連接東盟的“首都”。這就是所謂的價值奇點。
傅濤強調,環境產業天生就在價值奇點之上。未來的價值奇點需要共同打造,目前E20研究院已經在邯鄲、黃山、鄭州、上海等地,進行了探索和實踐。傅濤表示,希望與捕捉價值奇點的戰略伙伴聯手,與地方政府的責任進行銜接,也希望能更好地與長江大保護、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有效銜接。
一個產業如果不經歷發展的冬天,就不會成熟,也不可能形成更好的良性發展。艱難期伴隨著環境產業的發展和深化,也必將帶來新的爆發,中國環境產業的真正脊梁也會快速的成長起來。傅濤表示,要向中國水業人致敬。雖然成功很難,但一旦成功將是世界級的。在領跑者的世界里,想成為偉大,注定沒有對標。
編輯: 王媛媛
E20環境平臺董事長 、首席合伙人 ;E20研究院院長;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產學研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環境校友聯合會執行會長;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 中廣核環保產業有限公司董事。
曾經負責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的多項水業改革的政策研究。著有《兩山經濟》 、《城市水業改革的十二個問題》、《城市水業改革案例與實踐》、《市場化進程中的城市水業》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