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濤第一季】第十一期:博天環境 與信心同行(上)
各位觀眾,大家好,歡迎來到E20的聽濤欄目,我是E20的傅濤。
今天我們談談行業里的領跑企業博天。
從2015年開始,博天環境一直是我們行業的領軍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領軍企業。它的一言一行,它的很多動作,備受行業關注。
大家也知道,從去年開始,博天經歷了一些困難或者一些挫折。在這種背景之下,我們為什么會選擇博天這么敏感的話題,首先我對博天,對趙笠鈞,仍然有信心,而且我充滿信心。我們E20商學院有三四次走進博天,趙總很開放、很坦誠,分享了博天的歷史、發展的每一個痕跡,對我們的學員產生了很好的影響,也是我們E20商學院中,非常受歡迎的一位企業家講師。
今天講博天,因為是個敏感的話題,我想我們以坦誠的方式來看看博天,看看博天的興起,看看博天面臨困難的原因是什么,也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
博天理論上講不是一個新公司,1995年就成立了,到現在有25年歷史。3年前的2月份,博天上市,正式登陸A股市場。
兩段歷史
博天的歷史我把它大體分成兩段。
在2010年之前,博天雖然也是一個行業里有影響的公司,連續六年被中國水網評為行業里的優秀工程公司,是一些技術性公司的代表,其實也跟他們很多榮譽。但實際上,博天當時的名字叫美華博大,一直沒有很好地進入到行業視野。因為,那時候董事長雖然也是趙笠鈞,但性質不同。
2010年之前或者說2008年之前,博天本身是一個外資的合資公司,是一個外資集團美華集團控股的,一個國有集團城鄉建設集團(準確是:北京城鄉建設集團)參股的一個公司。趙總做董事長,也是代表國有。
2008年是一個轉折點。據趙總自己介紹,2008年,他作為城鄉建設集團派往汶川進行援助的總指揮,在汶川住了好幾個月。看到了大災難之后的(景象),對他心靈上產生了很大的震驚。
趙總跟我同歲(注:1968年生人),比我大六七天,我們是同齡人,他也是1990年畢業,進入到國企工作,是北京市的后備干部。他在體制內有很好的鍛煉,而且有非常正的人品,勤奮,做什么事踏實的那種風格。但是盡管這樣,我們在2010年之前,對他并不熟悉,他也很少參加我們行業的活動。
2008年對他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他帶領團隊,尤其是他本人,走出了體制內,我也笑話他:辭職有點晚。但他確實是在2008年辭職了,我也是從體制內(辭職了),但我離開得早,1993年離開了建設部。他其實從體制內離開了以后,據他講,很低的價錢買了美華博大的股權,但是也帶了很大的債權。
走上行業舞臺
2010年,他正式在我們的論壇上亮相。2010年的論壇把我也嚇著了,在我們的論壇上,他作為一個剛剛接手,起步兩年,銷售收入接近兩個億的一個公司,在我們一個將近千人的論壇上,號稱他的目標是趕超威立雅,超過蘇伊士,成為世界老大。當時臺下是一片哄笑,哄笑的百分之八九十,帶著不信,帶著嘲笑。
當時威立雅跟博天之前有多大的差距呢?博天的營業收入兩個億左右,利潤剛剛開始體現。而威立雅,我印象中是十大影響力企業前三名,中國水業影響力的前三名,中國固廢十大影響力企業的前五位。現在威立雅的名次、影響力急劇下降了,當時的威立雅是如日中天的,尤其是2007-2009年,威立雅溢價收購蘭州、天津、海口的三個項目,威立雅在2009年曾經是我們行業里最有影響的公司,不管是正面的、負面的,影響力最大的公司。所以在2010年,敢提出超過威立雅,那意思就是世界老大。
其實趙笠鈞很認真,他做了詳細的規劃,他說,從10年到15年,收入要翻十倍,從2億做到20億。然后從15年到20年,要再翻五倍,要做到100億。未來的目標是要到200億,300億的收入。最終超過威立雅。
這個藍圖他不止一次地在我們論壇上去闡述,一次比一次真實,因為每往前走一年,你會發現,他的目標接近一年。2015年,他真的實現了目標。我覺得,就像一個有夢想的神一樣,進入到我們的視野。2015年當選商會會長。2016年,做了中歐商學院的會長。我們親眼看著他的人員,從100人,第二年200人,第三年400人,到800人,最多的時候到一千五六百人。
博天奇跡的達成
博天的歷程像行業的一個奇跡。我認為,博天最后能在2017年登陸資本市場,達到它的一個高峰,2017年之前所有的夢想都實現了。2010-2017年之間的成功,我覺得有幾個因素決定的。
一個是美華博大傳遞給博天的基因,一個是(擺脫)原來體制的束縛。美華是美國一個著名的公司,在美國可以排前三名的環境服務商,在中國的合資公司,其實水土不服。不光它水土不服,西圖的公司,德和威的公司,在中國都沒有發展得很好,美華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煉后,鎩羽而歸,退出了中國市場,把爛攤子交給了趙笠鈞的團隊。
趙笠鈞這個人,我覺得他在經過2008年的洗禮后,有了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趙總是我們論壇中間,環境產業中間,最能演講的,最會演講的嘉賓之一,他有很強大的演講能力,他有很正的、很勤奮的為人,嚴于律己的精神,其實這一點我也非常佩服他。人正,有夢想,同時,這是他其中一個的成功因素,趙笠鈞以及他的團隊帶來的正能量,極大地像磁盤一樣吸引了高端人才向博天聚集。當時有很多環保公司的老總找我們投訴,找我們抱怨,說博天挖了他們的人。我相信人不是被博天挖的,是被它吸引去的。我想這是它成功的因素,人才的聚集,高端人才的聚集。
第二個因素,博天傳承了美華的這種精益求精的、做事認真、精益化管理的精神。我記得趙總在我們2012年的論壇上講過它的品質,他每次論壇的主題不一樣,有一次講到的是品質。其實這種品質的管控是傳承于國際公司的質量管理基因,他把它放大了。這個放大,在一定范圍之內,一定時間之內,極大地刺激了生產力。在別人粗制濫造,以次充好的時代,他首先強調了品質,他當時講的,只為對的客戶服務,為這種有錢的,講究質量,又有追求的這樣的客戶服務,這樣保證了它比較好的現金流和利潤率。這兩個因素造成了它很快的增長,但我認為它增長最大的因素,除了這兩個因素之外,還有一個是適逢其時。
從2010年開始,隨著碧水源在創業板上市,資本市場有了自己真正的版塊。雖然2010年前,我們也有很多上市公司,像北控、首創、創業環保,都在之前上市的,但它沒有真正形成一個資本市場的環保水務版塊。
碧水源之后,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別的領域投資收益變低了,環保異軍突起,成為最被資本市場追捧的行業之一。我認為原點就是在2010年。2010年之后,只要你有夢想,我們環保的夢想都實現了,就是你夢想大實現得大,夢想小實現得小,趕上我們的黃金時期了。
其實2017年開始,資本市場對環保用腳投票,我們從仙界下凡了,我們從平均PE50多倍,跌回到20多倍,并不是最低的,我們跌回了資本市場的中線。雖然我們還是資本市場一個很重要的版塊,但我們已經不是被資本熱捧的。其實這個跌下來就是起源于2017年。
所以我覺得2010年到2017年博天的迅速增長,取決于大的形勢,受益于大的宏觀形勢,資本市場的追捧。在我們行業里頭,只要效益還不錯,管理到位,品牌還不錯,融資是輕而易舉的,一級市場的PE都可以超過15倍,20倍。這種程度上極大地促進我們產業的發展,如果你的夢想大,就實現得大,我個人認為博天這個2010年,未必是正確的,大家可以討論,從2010年到2017年博天快速的增長。
發展分水嶺
這三個因素,我們看到了博天的發展。其實2017年是個分水嶺。不僅是資本市場的分水嶺,還是我們控制金融風險以后,尤其是2018年開始,PPP的降溫。PPP的興起動搖了我們很多技術型企業的心經。很多的上市公司,或者說絕大部分民營上市公司不能把持住進入PPP的浪潮,但這個進得最狠的并不是博天這樣的公司,還有東方園林等等,我們有很多的民營企業,極其高調的,極其主動的去進入了PPP的大潮。
PPP在2017年年底戛然而止,造成了我們很多的經濟投入的效果變成了高風險的項目,銀行的貸款,項目融資的貸款,突然之間的剎車,抽貸,造成了我們很多的環境企業現金流收到了很大的沖擊。
其實我想,博天在2017年之后,有一個快速的拉升。我以前在水網采訪中講過,博天從0做到20億花了20年,從20億做到200億市值,只花了20天。因為連續十多個漲停板,從20億一下變成了200億。
在這個時候,人能不能hold住,是一個考驗。在困難的時候,有的人頂得住,在這種……其實不是自己hold不hold住,背后有資本市場的推動,有銀行天天在你家門口,請你吃飯,鼓勵你貸款,鼓勵你去發展,鼓勵你去并購,我們大部分的企業家其實有時候會迷失,部分的迷失。本來就是很有夢想的企業,更加會有一種雄心。
其實我覺得一個公司上市后,過多、過寬的,去鋪設了業務面,過大地運用資本杠桿,如果資本周期沒有來到,你可能沒有影響。遺憾的是,2018年之后后,資本收縮期到來,很大一部分企業,在這個資本的浪潮中間,折戟沉沙,其實損傷非常非常大,資本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相信博天
我想這種啟發,也是需要從博天身上看到的,一個偉大企業的產生。我相信,博天的基本面沒有被破壞,它基本的基因,團隊,企業家的精神仍然在,他們一定還回重新迎來一個發展高潮。但是我覺得要看清現在外部形勢,需求的變化,我相信博天未來應該會行穩致遠,有更好的未來,我們希望繼續和博天聯手,一起推動行業的進步,一起推動產業的發展。
欄目簡介:
《聽濤》:E20環境平臺首檔視頻欄目。
以個人視角來敘述環境產業里的主流企業,評價企業領袖人物,講述企業發展故事,梳理產業脈絡,揭示發展規律,啟發產業同行。
主講人:傅濤
E20環境平臺董事長、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兩山經濟》、《環境產業導論》作者。
欄目定位及形式:知識類視頻節目
4月13日起首播,每期時長10分鐘左右;
后期還將推出關于環境產業發展歷程、趨勢的系統內容,以及對當下熱點話題的深度剖析。
傅濤親自講述,依托E20環境平臺20年來和環境產業的同行發展,及其本人20年來的深入研究及實踐,無論是宏觀政策還是微觀企業,無論是公開資料還是私人交往,均信手拈來,并融入自己獨特的觀點。
相關視頻
-
天地人環保:后疫情時代是挑戰更是機遇,企業需修煉內功2020-08-26 播放:20064
-
天健創新:從測量到感知,為客戶提供更加有效的數據服務2020-08-26 播放:39956
-
金山優水愛:麥可碳產品滿足客戶可持續需求2020-08-26 播放:11965
-
潔綠環境趙鳳秋:面向效果,系統性解決廚余垃圾問題2020-08-31 播放:8780
-
【聽濤第一季】第十一期:博天環境 與信心同行(上)2020-08-31 播放:9581
-
【聽濤第一季】第十二期:博天環境 與信心同行(下)2020-08-31 播放:8792
各位觀眾,大家好,歡迎來到E20的聽濤欄目,我是E20的傅濤。
今天我們談談行業里的領跑企業博天。
從2015年開始,博天環境一直是我們行業的領軍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領軍企業。它的一言一行,它的很多動作,備受行業關注。
大家也知道,從去年開始,博天經歷了一些困難或者一些挫折。在這種背景之下,我們為什么會選擇博天這么敏感的話題,首先我對博天,對趙笠鈞,仍然有信心,而且我充滿信心。我們E20商學院有三四次走進博天,趙總很開放、很坦誠,分享了博天的歷史、發展的每一個痕跡,對我們的學員產生了很好的影響,也是我們E20商學院中,非常受歡迎的一位企業家講師。
今天講博天,因為是個敏感的話題,我想我們以坦誠的方式來看看博天,看看博天的興起,看看博天面臨困難的原因是什么,也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
博天理論上講不是一個新公司,1995年就成立了,到現在有25年歷史。3年前的2月份,博天上市,正式登陸A股市場。
兩段歷史
博天的歷史我把它大體分成兩段。
在2010年之前,博天雖然也是一個行業里有影響的公司,連續六年被中國水網評為行業里的優秀工程公司,是一些技術性公司的代表,其實也跟他們很多榮譽。但實際上,博天當時的名字叫美華博大,一直沒有很好地進入到行業視野。因為,那時候董事長雖然也是趙笠鈞,但性質不同。
2010年之前或者說2008年之前,博天本身是一個外資的合資公司,是一個外資集團美華集團控股的,一個國有集團城鄉建設集團(準確是:北京城鄉建設集團)參股的一個公司。趙總做董事長,也是代表國有。
2008年是一個轉折點。據趙總自己介紹,2008年,他作為城鄉建設集團派往汶川進行援助的總指揮,在汶川住了好幾個月。看到了大災難之后的(景象),對他心靈上產生了很大的震驚。
趙總跟我同歲(注:1968年生人),比我大六七天,我們是同齡人,他也是1990年畢業,進入到國企工作,是北京市的后備干部。他在體制內有很好的鍛煉,而且有非常正的人品,勤奮,做什么事踏實的那種風格。但是盡管這樣,我們在2010年之前,對他并不熟悉,他也很少參加我們行業的活動。
2008年對他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他帶領團隊,尤其是他本人,走出了體制內,我也笑話他:辭職有點晚。但他確實是在2008年辭職了,我也是從體制內(辭職了),但我離開得早,1993年離開了建設部。他其實從體制內離開了以后,據他講,很低的價錢買了美華博大的股權,但是也帶了很大的債權。
走上行業舞臺
2010年,他正式在我們的論壇上亮相。2010年的論壇把我也嚇著了,在我們的論壇上,他作為一個剛剛接手,起步兩年,銷售收入接近兩個億的一個公司,在我們一個將近千人的論壇上,號稱他的目標是趕超威立雅,超過蘇伊士,成為世界老大。當時臺下是一片哄笑,哄笑的百分之八九十,帶著不信,帶著嘲笑。
當時威立雅跟博天之前有多大的差距呢?博天的營業收入兩個億左右,利潤剛剛開始體現。而威立雅,我印象中是十大影響力企業前三名,中國水業影響力的前三名,中國固廢十大影響力企業的前五位。現在威立雅的名次、影響力急劇下降了,當時的威立雅是如日中天的,尤其是2007-2009年,威立雅溢價收購蘭州、天津、海口的三個項目,威立雅在2009年曾經是我們行業里最有影響的公司,不管是正面的、負面的,影響力最大的公司。所以在2010年,敢提出超過威立雅,那意思就是世界老大。
其實趙笠鈞很認真,他做了詳細的規劃,他說,從10年到15年,收入要翻十倍,從2億做到20億。然后從15年到20年,要再翻五倍,要做到100億。未來的目標是要到200億,300億的收入。最終超過威立雅。
這個藍圖他不止一次地在我們論壇上去闡述,一次比一次真實,因為每往前走一年,你會發現,他的目標接近一年。2015年,他真的實現了目標。我覺得,就像一個有夢想的神一樣,進入到我們的視野。2015年當選商會會長。2016年,做了中歐商學院的會長。我們親眼看著他的人員,從100人,第二年200人,第三年400人,到800人,最多的時候到一千五六百人。
博天奇跡的達成
博天的歷程像行業的一個奇跡。我認為,博天最后能在2017年登陸資本市場,達到它的一個高峰,2017年之前所有的夢想都實現了。2010-2017年之間的成功,我覺得有幾個因素決定的。
一個是美華博大傳遞給博天的基因,一個是(擺脫)原來體制的束縛。美華是美國一個著名的公司,在美國可以排前三名的環境服務商,在中國的合資公司,其實水土不服。不光它水土不服,西圖的公司,德和威的公司,在中國都沒有發展得很好,美華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煉后,鎩羽而歸,退出了中國市場,把爛攤子交給了趙笠鈞的團隊。
趙笠鈞這個人,我覺得他在經過2008年的洗禮后,有了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趙總是我們論壇中間,環境產業中間,最能演講的,最會演講的嘉賓之一,他有很強大的演講能力,他有很正的、很勤奮的為人,嚴于律己的精神,其實這一點我也非常佩服他。人正,有夢想,同時,這是他其中一個的成功因素,趙笠鈞以及他的團隊帶來的正能量,極大地像磁盤一樣吸引了高端人才向博天聚集。當時有很多環保公司的老總找我們投訴,找我們抱怨,說博天挖了他們的人。我相信人不是被博天挖的,是被它吸引去的。我想這是它成功的因素,人才的聚集,高端人才的聚集。
第二個因素,博天傳承了美華的這種精益求精的、做事認真、精益化管理的精神。我記得趙總在我們2012年的論壇上講過它的品質,他每次論壇的主題不一樣,有一次講到的是品質。其實這種品質的管控是傳承于國際公司的質量管理基因,他把它放大了。這個放大,在一定范圍之內,一定時間之內,極大地刺激了生產力。在別人粗制濫造,以次充好的時代,他首先強調了品質,他當時講的,只為對的客戶服務,為這種有錢的,講究質量,又有追求的這樣的客戶服務,這樣保證了它比較好的現金流和利潤率。這兩個因素造成了它很快的增長,但我認為它增長最大的因素,除了這兩個因素之外,還有一個是適逢其時。
從2010年開始,隨著碧水源在創業板上市,資本市場有了自己真正的版塊。雖然2010年前,我們也有很多上市公司,像北控、首創、創業環保,都在之前上市的,但它沒有真正形成一個資本市場的環保水務版塊。
碧水源之后,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別的領域投資收益變低了,環保異軍突起,成為最被資本市場追捧的行業之一。我認為原點就是在2010年。2010年之后,只要你有夢想,我們環保的夢想都實現了,就是你夢想大實現得大,夢想小實現得小,趕上我們的黃金時期了。
其實2017年開始,資本市場對環保用腳投票,我們從仙界下凡了,我們從平均PE50多倍,跌回到20多倍,并不是最低的,我們跌回了資本市場的中線。雖然我們還是資本市場一個很重要的版塊,但我們已經不是被資本熱捧的。其實這個跌下來就是起源于2017年。
所以我覺得2010年到2017年博天的迅速增長,取決于大的形勢,受益于大的宏觀形勢,資本市場的追捧。在我們行業里頭,只要效益還不錯,管理到位,品牌還不錯,融資是輕而易舉的,一級市場的PE都可以超過15倍,20倍。這種程度上極大地促進我們產業的發展,如果你的夢想大,就實現得大,我個人認為博天這個2010年,未必是正確的,大家可以討論,從2010年到2017年博天快速的增長。
發展分水嶺
這三個因素,我們看到了博天的發展。其實2017年是個分水嶺。不僅是資本市場的分水嶺,還是我們控制金融風險以后,尤其是2018年開始,PPP的降溫。PPP的興起動搖了我們很多技術型企業的心經。很多的上市公司,或者說絕大部分民營上市公司不能把持住進入PPP的浪潮,但這個進得最狠的并不是博天這樣的公司,還有東方園林等等,我們有很多的民營企業,極其高調的,極其主動的去進入了PPP的大潮。
PPP在2017年年底戛然而止,造成了我們很多的經濟投入的效果變成了高風險的項目,銀行的貸款,項目融資的貸款,突然之間的剎車,抽貸,造成了我們很多的環境企業現金流收到了很大的沖擊。
其實我想,博天在2017年之后,有一個快速的拉升。我以前在水網采訪中講過,博天從0做到20億花了20年,從20億做到200億市值,只花了20天。因為連續十多個漲停板,從20億一下變成了200億。
在這個時候,人能不能hold住,是一個考驗。在困難的時候,有的人頂得住,在這種……其實不是自己hold不hold住,背后有資本市場的推動,有銀行天天在你家門口,請你吃飯,鼓勵你貸款,鼓勵你去發展,鼓勵你去并購,我們大部分的企業家其實有時候會迷失,部分的迷失。本來就是很有夢想的企業,更加會有一種雄心。
其實我覺得一個公司上市后,過多、過寬的,去鋪設了業務面,過大地運用資本杠桿,如果資本周期沒有來到,你可能沒有影響。遺憾的是,2018年之后后,資本收縮期到來,很大一部分企業,在這個資本的浪潮中間,折戟沉沙,其實損傷非常非常大,資本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相信博天
我想這種啟發,也是需要從博天身上看到的,一個偉大企業的產生。我相信,博天的基本面沒有被破壞,它基本的基因,團隊,企業家的精神仍然在,他們一定還回重新迎來一個發展高潮。但是我覺得要看清現在外部形勢,需求的變化,我相信博天未來應該會行穩致遠,有更好的未來,我們希望繼續和博天聯手,一起推動行業的進步,一起推動產業的發展。
欄目簡介:
《聽濤》:E20環境平臺首檔視頻欄目。
以個人視角來敘述環境產業里的主流企業,評價企業領袖人物,講述企業發展故事,梳理產業脈絡,揭示發展規律,啟發產業同行。
主講人:傅濤
E20環境平臺董事長、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兩山經濟》、《環境產業導論》作者。
欄目定位及形式:知識類視頻節目
4月13日起首播,每期時長10分鐘左右;
后期還將推出關于環境產業發展歷程、趨勢的系統內容,以及對當下熱點話題的深度剖析。
傅濤親自講述,依托E20環境平臺20年來和環境產業的同行發展,及其本人20年來的深入研究及實踐,無論是宏觀政策還是微觀企業,無論是公開資料還是私人交往,均信手拈來,并融入自己獨特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