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濤第一季】第四期:首創股份如何保持20年長盛不衰?
首創股份曾經作為一個資本公司,是如何做到了成為行業龍頭?在項目、模式、運營等等方面齊頭并進,一直挺立潮頭?
欄目簡介:
《聽濤》:E20環境平臺首檔視頻欄目。
以個人視角來敘述環境產業里的主流企業,評價企業領袖人物,講述企業發展故事,梳理產業脈絡,揭示發展規律,啟發產業同行。
主講人:傅濤
E20環境平臺董事長、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兩山經濟》、《環境產業導論》作者。
欄目定位及形式:知識類視頻節目
4月13日起首播,每期時長10分鐘左右;
后期還將推出關于環境產業發展歷程、趨勢的系統內容,以及對當下熱點話題的深度剖析。
傅濤親自講述,依托E20環境平臺20年來和環境產業的同行發展,及其本人20年來的深入研究及實踐,無論是宏觀政策還是微觀企業,無論是公開資料還是私人交往,均信手拈來,并融入自己獨特的觀點。
環境產業快速發展的20年,不少企業起起伏伏,有一個企業一直長盛不衰,它就是首創股份。
很多人認為首創就是一個資本公司,如果說它是資本公司,前三年它確實是資本公司。首創股份1999年成立,2000年上市,這么快上市,當時政策允許,第一年成立,第二年就上市。因為是國有企業,當時分指標的。
2001年,首創股份正式裝入了高碑店(污水處理廠)項目,我們認為,2001年,首創股份正式進入了水務環保。
交學費找老師
后來有個詞叫“野蠻人”,特指那種拿著錢啥也不會的人。當時的首創完全是野蠻人。但是這個野蠻人很謙虛,不恥下問,不斷學習,找老師,不僅找個人老師,也找機構老師,它相中的第一個老師就是威立雅。
為什么找威立雅?威立雅是世界500強,是世界水務公司的龍頭公司,營業收入最多,歷史長,一百多年的歷史。威立雅在國內已經在活躍,他們認為,未來,他們就是中國的威立雅。為了和威立雅靠近,成立了合資公司,首創威水,股份是50%:50%。
威立雅為什么跟首創玩呢?威立雅本質上講,它是運營公司,而在中國呢,因為缺錢而進行改革,如果你不投項目,就不讓你運營。首創恰恰有錢,上市融了一大筆錢,而威立雅不想投那么多錢在基礎設施上,所以資產,干脆咱哥倆一人出一半,運營歸我(威立雅)。運營費歸我,資產給你(首創)一個合理的回報,只要比銀行利率高,比你融資成本高,你也賺了。其實這個對首創來說是個虧本生意,但是首創愿意干,因為首創是跟著師傅的學徒,好歹還有收益呢。
通過三個典型項目,學徒出師
學徒做了三個項目,第一個項目就是非常有影響的深圳水務,自來水的項目。
首創相當于持有了,當時我們供水行業可以說是最好最有效率的一個公司,就是深圳水務,當時是我們供水領域的龍頭公司,無論是人才,影響力,專業水平,都是一流的,這個公司被當做項目公司改革了。當然這個東西套了個緊箍咒給深水,以后的評論會談到,對深水來說未必是個好事。
對威立雅來說,拿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市場化項目,對首創來說,跟著師傅干了第一筆生意,這個生意占用了合資公司大部分的錢,其實大部分的錢是國開行借給它的。后來深水的收益還不夠利息,這個公司一直是虧損的,對威立雅和首創來說,投資深水是個虧損項目。一直虧到現在,虧損數目已經很大了,每年首創董事會都在探討怎么處理深水項目。
深水項目恰恰是它的成功之作。因為我做了它六年的獨立董事,幾乎沒有一年的年會不討論深水項目的虧損處理問題,但始終下不了決心處理,因為這個項目的影響力太大了。又搞了陜西兩個項目,一個渭南,一個寶雞。首創的學習能力非常強,僅僅做了幾個項目,在曉光總、文堂總的悟性之下,摸到了一套符合首創的運作規律。
模式創新、機制突破
所以,首創不僅僅是有錢的公司,他們是非常善于學習、善于整合、善于利用資本市場優勢來尋找商業機會的公司。其實這個突破,標志性的就是馬鞍山項目。
馬鞍山是安徽的一個地級市,離南京非常近,南京機場的邊上,這個城市經濟也不是很發達。因為城市化速度的加快,跟我們很多城市一樣,地方政府沒有錢去完成更多的水廠建設。這時首創說我能幫你。但是自來水公司的負債率很高,資產質量不高,資產數目又很大,水價也不是很高,支撐不了這個資本收入。需要一種新的結構設計,于是一種新的模式產生了:首創股份拿現金跟馬鞍山公司的一部分資產,挑了一部分資產,組成了合資公司,由首創的現金控股,馬鞍山公司的部分資產進行合資,那么首創并表了。這個合資公司運營著馬鞍山的所有設施,接管所有人員,它實際上是一個系統服務公司,但又沒有背上馬鞍山系統的包袱。
第一個實踐的成功只是模式的成功。首創并不知道怎么管理自來水公司,也不知道怎么管理污水處理廠。當時的首創股份把它認為是一個機制的突破。
我記得在我們論壇上,潘總做過一次報告,他認為只要改變了國有的機制,就會迸發勃勃生機。確實來講,馬鞍山公司和后來的銅陵,一批的公司,只要改變了機制,確實迸發了生機。當時的老總,任力,后來做到了首創股份的總監,不只一個領導干部從馬鞍山冉冉升起,成了首創股份的核心團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很小的地級市的公司被首創添彩生花兒了。
學習和創新能力的源頭
我覺得,首創的能力,他們善于學習,不斷在機制中間進行創新,這個能力源于劉曉光所主持的首創集團。
首創集團成立比首創股份早,90年代末成立的,一個爛攤子,甩給了北京市計委下海的劉曉光。就是說北京市最不好的公司都給他了,好公司好像給了北控,當時的北控集團,大部分公司在別人那。
它為什么叫創業集團呢,就是把一些碎碎的國企改革,亂七八糟的一兩百個公司,全部合并到一起。首都創業集團在劉曉光手里頭,短短十年,騰挪轉化,整合提升,出現了好幾個上市公司。而且首創集團呈現了非常強的發展勢頭,充分體現了曉光總的戰略眼光,管控能力。我覺得這些能力也體現在了首創股份的增長之中。
很多的我們行業的商業模式的創新,有不少源自于曉光總的構架,文堂總的實施。包括我剛才說的區域性的市場開拓,也是首創首先首創的,它的名字叫首創它以創新為榮。
當時發生了長江污染事件,在長江的上下游之間自來水公司能不能聯動呢?有了這種聯動的預期,他們想到了能不能往上游走,能不能拿下一個省的水務集團?在一個省搞一個區域性的開發?利用首創高端的政府關系,(他們)跟湖南市政府簽了一個戰略合作協議。其實不光是戰略協議,是落地協議,派出了一員大將,現在成為首創股份總經理的楊斌做了湖南首創的業務。
我也是湖南人,我對這個項目非常關注,我去過好多次。其實他們在夾縫中間,不斷的形成了一個區域性發展模式。這個模式后來開啟了很多的……后來的北控水務、中國水務投資等等,很多領跑的公司,都有了區域性模式。區域模式的開創者恰恰是首創股份。
重質量、重運營
另外,首創因為項目越做越多,很早就開始考慮運營效率。
但是他們的基因是資本基因,不是像深水北排呀這樣的公司是運營基因,在運營管理上他們一直遲半拍。但他們對運營的重視,對管理項目的質量,是比較在意的。你會發現首創在我們這種嚴格督查的背景下,首創沒有哪個污水處理廠,或者很少有污水處理廠,被環保掛牌督辦。別的水務公司可能跑得快了,蘿卜拔得快了不洗泥,有很多被通報的,唯獨首創股份沒有。它對項目的質量是比較重視的,這也是它很重要的一個特征。
他們的運營管理,從馬鞍山開始,這個項目早期,是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跟首創合作,我是這個項目的核心參加人員。我們跟首創的合作對于運營的管控,從2006、2007年就開始。后來才開花結果。那種管控的能力,首創是在這個層面上做得最好的企業之一。好多當地企業做得好,它是沒有外來的項目,它很容易管控。當你在100多個城市都有項目的時候,這種管控是體現水平的。當然這種水平最高的是威立雅、蘇伊士,它們這種國際公司,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跨大洲,它也能管控得好,這種是有水平的。首創對標的就是威立雅,它在學習這個體系。
水地聯動、投資并購
進步不止,創新不止,首創的創新不僅僅在區域聯動上。2009年的時候,劉曉光總就提出了水地聯動。那時候,我們知道,做水務公司利潤在慢慢變薄了。國際金融危機以后,很多外行企業開始轉行做水務環保,造成了首創不是最有錢的公司了,因為更有錢的人來了,當然后面央企來了更有錢,來了一批比它更有錢的公司,逼迫首創繼續在創新的路上走。
當時我們在董事會上提到,能不能發揮首創金融、地產、基礎設施三個都很牛的特點。所以曉光總提出了水地聯動,能不能把水的治理跟地產價值聯動起來。雖然有很多政策障礙,但現在這種模式在我們河道治理里已經在用了。但這十年以前,其實曉光總就已經在嘗試了,因為他是地產行業的大佬,又是水務領域的領跑者,所以,他有這樣的跨界思維。很多的企業是跟著他在學水地聯動,水地聯動這個詞也是曉光總提的,叫水地聯動模式。
之后,當我們的水務領域,捉襟見肘的時候,利潤率下滑的時候,他開始考慮……我當時在董事會上多次提出來,要做水和固廢的聯動,后來,他們下決心在香港資本市場,買了一家排行在中位的固廢公司,當時叫百瑪士,后來被他們改名成首創環境。2013年以后,首創環境成了首創股份發展增長的一極。
當然后來還有國際并購,他們在新西蘭、新加坡都有些公司性的并購,這種國際并購,并不帶來很高的資產收益率,但是開闊了首創運營管理的視野。以國外的法規標準,公眾參與,監管,其實在發達國家嚴于中國的,這提升了它的水平。
在2017、2018年以后,首創股份有了更高的追求,就是對科技研發,因為現在首創股份的董事長劉永政,總經理楊斌都非常重視首創股份的戰略和未來的發展,尤其現在他們到了一定規模以后,有了自己的自主研發。我相信,隨著產業化層次的提高,首創股份會引領一輪新的增長。
相關視頻
-
【易周刊】第二期 解讀工業廢水治理市場機遇風險及挑戰2020-08-03 播放:6010
-
【易周刊】第三期 聚焦兩會環境議題,解讀政府工作報告 城市如何打造符合自身的垃圾分類模式?2020-08-04 播放:6112
-
【易周刊】第四期 新策下的垃圾焚燒補貼 2020年第一季度環衛市場觀察2020-08-04 播放:7002
-
【聽濤第一季】第三期:市值曾沖到800億 碧水源走對了哪幾步?(下)2020-08-05 播放:9814
-
【聽濤第一季】第四期:首創股份如何保持20年長盛不衰?2020-08-05 播放:10694
-
【聽濤第一季】第五期:劉曉光在環保行業的生前與身后2020-08-05 播放:11410
首創股份曾經作為一個資本公司,是如何做到了成為行業龍頭?在項目、模式、運營等等方面齊頭并進,一直挺立潮頭?
欄目簡介:
《聽濤》:E20環境平臺首檔視頻欄目。
以個人視角來敘述環境產業里的主流企業,評價企業領袖人物,講述企業發展故事,梳理產業脈絡,揭示發展規律,啟發產業同行。
主講人:傅濤
E20環境平臺董事長、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兩山經濟》、《環境產業導論》作者。
欄目定位及形式:知識類視頻節目
4月13日起首播,每期時長10分鐘左右;
后期還將推出關于環境產業發展歷程、趨勢的系統內容,以及對當下熱點話題的深度剖析。
傅濤親自講述,依托E20環境平臺20年來和環境產業的同行發展,及其本人20年來的深入研究及實踐,無論是宏觀政策還是微觀企業,無論是公開資料還是私人交往,均信手拈來,并融入自己獨特的觀點。
環境產業快速發展的20年,不少企業起起伏伏,有一個企業一直長盛不衰,它就是首創股份。
很多人認為首創就是一個資本公司,如果說它是資本公司,前三年它確實是資本公司。首創股份1999年成立,2000年上市,這么快上市,當時政策允許,第一年成立,第二年就上市。因為是國有企業,當時分指標的。
2001年,首創股份正式裝入了高碑店(污水處理廠)項目,我們認為,2001年,首創股份正式進入了水務環保。
交學費找老師
后來有個詞叫“野蠻人”,特指那種拿著錢啥也不會的人。當時的首創完全是野蠻人。但是這個野蠻人很謙虛,不恥下問,不斷學習,找老師,不僅找個人老師,也找機構老師,它相中的第一個老師就是威立雅。
為什么找威立雅?威立雅是世界500強,是世界水務公司的龍頭公司,營業收入最多,歷史長,一百多年的歷史。威立雅在國內已經在活躍,他們認為,未來,他們就是中國的威立雅。為了和威立雅靠近,成立了合資公司,首創威水,股份是50%:50%。
威立雅為什么跟首創玩呢?威立雅本質上講,它是運營公司,而在中國呢,因為缺錢而進行改革,如果你不投項目,就不讓你運營。首創恰恰有錢,上市融了一大筆錢,而威立雅不想投那么多錢在基礎設施上,所以資產,干脆咱哥倆一人出一半,運營歸我(威立雅)。運營費歸我,資產給你(首創)一個合理的回報,只要比銀行利率高,比你融資成本高,你也賺了。其實這個對首創來說是個虧本生意,但是首創愿意干,因為首創是跟著師傅的學徒,好歹還有收益呢。
通過三個典型項目,學徒出師
學徒做了三個項目,第一個項目就是非常有影響的深圳水務,自來水的項目。
首創相當于持有了,當時我們供水行業可以說是最好最有效率的一個公司,就是深圳水務,當時是我們供水領域的龍頭公司,無論是人才,影響力,專業水平,都是一流的,這個公司被當做項目公司改革了。當然這個東西套了個緊箍咒給深水,以后的評論會談到,對深水來說未必是個好事。
對威立雅來說,拿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市場化項目,對首創來說,跟著師傅干了第一筆生意,這個生意占用了合資公司大部分的錢,其實大部分的錢是國開行借給它的。后來深水的收益還不夠利息,這個公司一直是虧損的,對威立雅和首創來說,投資深水是個虧損項目。一直虧到現在,虧損數目已經很大了,每年首創董事會都在探討怎么處理深水項目。
深水項目恰恰是它的成功之作。因為我做了它六年的獨立董事,幾乎沒有一年的年會不討論深水項目的虧損處理問題,但始終下不了決心處理,因為這個項目的影響力太大了。又搞了陜西兩個項目,一個渭南,一個寶雞。首創的學習能力非常強,僅僅做了幾個項目,在曉光總、文堂總的悟性之下,摸到了一套符合首創的運作規律。
模式創新、機制突破
所以,首創不僅僅是有錢的公司,他們是非常善于學習、善于整合、善于利用資本市場優勢來尋找商業機會的公司。其實這個突破,標志性的就是馬鞍山項目。
馬鞍山是安徽的一個地級市,離南京非常近,南京機場的邊上,這個城市經濟也不是很發達。因為城市化速度的加快,跟我們很多城市一樣,地方政府沒有錢去完成更多的水廠建設。這時首創說我能幫你。但是自來水公司的負債率很高,資產質量不高,資產數目又很大,水價也不是很高,支撐不了這個資本收入。需要一種新的結構設計,于是一種新的模式產生了:首創股份拿現金跟馬鞍山公司的一部分資產,挑了一部分資產,組成了合資公司,由首創的現金控股,馬鞍山公司的部分資產進行合資,那么首創并表了。這個合資公司運營著馬鞍山的所有設施,接管所有人員,它實際上是一個系統服務公司,但又沒有背上馬鞍山系統的包袱。
第一個實踐的成功只是模式的成功。首創并不知道怎么管理自來水公司,也不知道怎么管理污水處理廠。當時的首創股份把它認為是一個機制的突破。
我記得在我們論壇上,潘總做過一次報告,他認為只要改變了國有的機制,就會迸發勃勃生機。確實來講,馬鞍山公司和后來的銅陵,一批的公司,只要改變了機制,確實迸發了生機。當時的老總,任力,后來做到了首創股份的總監,不只一個領導干部從馬鞍山冉冉升起,成了首創股份的核心團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很小的地級市的公司被首創添彩生花兒了。
學習和創新能力的源頭
我覺得,首創的能力,他們善于學習,不斷在機制中間進行創新,這個能力源于劉曉光所主持的首創集團。
首創集團成立比首創股份早,90年代末成立的,一個爛攤子,甩給了北京市計委下海的劉曉光。就是說北京市最不好的公司都給他了,好公司好像給了北控,當時的北控集團,大部分公司在別人那。
它為什么叫創業集團呢,就是把一些碎碎的國企改革,亂七八糟的一兩百個公司,全部合并到一起。首都創業集團在劉曉光手里頭,短短十年,騰挪轉化,整合提升,出現了好幾個上市公司。而且首創集團呈現了非常強的發展勢頭,充分體現了曉光總的戰略眼光,管控能力。我覺得這些能力也體現在了首創股份的增長之中。
很多的我們行業的商業模式的創新,有不少源自于曉光總的構架,文堂總的實施。包括我剛才說的區域性的市場開拓,也是首創首先首創的,它的名字叫首創它以創新為榮。
當時發生了長江污染事件,在長江的上下游之間自來水公司能不能聯動呢?有了這種聯動的預期,他們想到了能不能往上游走,能不能拿下一個省的水務集團?在一個省搞一個區域性的開發?利用首創高端的政府關系,(他們)跟湖南市政府簽了一個戰略合作協議。其實不光是戰略協議,是落地協議,派出了一員大將,現在成為首創股份總經理的楊斌做了湖南首創的業務。
我也是湖南人,我對這個項目非常關注,我去過好多次。其實他們在夾縫中間,不斷的形成了一個區域性發展模式。這個模式后來開啟了很多的……后來的北控水務、中國水務投資等等,很多領跑的公司,都有了區域性模式。區域模式的開創者恰恰是首創股份。
重質量、重運營
另外,首創因為項目越做越多,很早就開始考慮運營效率。
但是他們的基因是資本基因,不是像深水北排呀這樣的公司是運營基因,在運營管理上他們一直遲半拍。但他們對運營的重視,對管理項目的質量,是比較在意的。你會發現首創在我們這種嚴格督查的背景下,首創沒有哪個污水處理廠,或者很少有污水處理廠,被環保掛牌督辦。別的水務公司可能跑得快了,蘿卜拔得快了不洗泥,有很多被通報的,唯獨首創股份沒有。它對項目的質量是比較重視的,這也是它很重要的一個特征。
他們的運營管理,從馬鞍山開始,這個項目早期,是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跟首創合作,我是這個項目的核心參加人員。我們跟首創的合作對于運營的管控,從2006、2007年就開始。后來才開花結果。那種管控的能力,首創是在這個層面上做得最好的企業之一。好多當地企業做得好,它是沒有外來的項目,它很容易管控。當你在100多個城市都有項目的時候,這種管控是體現水平的。當然這種水平最高的是威立雅、蘇伊士,它們這種國際公司,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跨大洲,它也能管控得好,這種是有水平的。首創對標的就是威立雅,它在學習這個體系。
水地聯動、投資并購
進步不止,創新不止,首創的創新不僅僅在區域聯動上。2009年的時候,劉曉光總就提出了水地聯動。那時候,我們知道,做水務公司利潤在慢慢變薄了。國際金融危機以后,很多外行企業開始轉行做水務環保,造成了首創不是最有錢的公司了,因為更有錢的人來了,當然后面央企來了更有錢,來了一批比它更有錢的公司,逼迫首創繼續在創新的路上走。
當時我們在董事會上提到,能不能發揮首創金融、地產、基礎設施三個都很牛的特點。所以曉光總提出了水地聯動,能不能把水的治理跟地產價值聯動起來。雖然有很多政策障礙,但現在這種模式在我們河道治理里已經在用了。但這十年以前,其實曉光總就已經在嘗試了,因為他是地產行業的大佬,又是水務領域的領跑者,所以,他有這樣的跨界思維。很多的企業是跟著他在學水地聯動,水地聯動這個詞也是曉光總提的,叫水地聯動模式。
之后,當我們的水務領域,捉襟見肘的時候,利潤率下滑的時候,他開始考慮……我當時在董事會上多次提出來,要做水和固廢的聯動,后來,他們下決心在香港資本市場,買了一家排行在中位的固廢公司,當時叫百瑪士,后來被他們改名成首創環境。2013年以后,首創環境成了首創股份發展增長的一極。
當然后來還有國際并購,他們在新西蘭、新加坡都有些公司性的并購,這種國際并購,并不帶來很高的資產收益率,但是開闊了首創運營管理的視野。以國外的法規標準,公眾參與,監管,其實在發達國家嚴于中國的,這提升了它的水平。
在2017、2018年以后,首創股份有了更高的追求,就是對科技研發,因為現在首創股份的董事長劉永政,總經理楊斌都非常重視首創股份的戰略和未來的發展,尤其現在他們到了一定規模以后,有了自己的自主研發。我相信,隨著產業化層次的提高,首創股份會引領一輪新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