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資源> 論文>正文

環保投資體制若干問題探討

論文類型 政策與市場 發表日期 2025-05-14
來源 東方環境
關鍵詞 環保;投資體制;問題
摘要 本文分析了在環保投資機制建設過程中政府和企業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環境保護事權劃分、環境保護投資體制現狀及發展趨勢。
  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但與之適應的環境保護投資體制尚未建立,實現“十五”環境保護目標所需的7000億元的環境保護投入難以保障。因此,必須盡快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環保投資機制,明確投資主體的責權,加大政府的環保投入,積極引入民間資本,建立和完善環境保護多元化投資機制,確保國家“十五”環境保護目標的實現。
  一、市場經濟體制下環境保護事權劃分
  1、政府的環境保護事權———規制和監督,培育規范環保投資市場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長期實踐證明,政府在環境保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政府的環境保護事權主要是,行使政府的規制和監督職能,建立合理的市場競爭和約束機制,使企業把污染治理事權轉嫁給社會的可能影響減至最小。環保部門應通過實行統一立法、統一規劃、統一監管,加強科技、標準、信息、監測和宣教工作,全面提升政府行使環境保護事權的能力。
  政府還應承擔一些公益性很強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跨地區的污染綜合治理任務,應明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環境事權劃分,同時履行國際環境公約和義務。在強化政府對環境保護規制和監督作用的同時,政府還應通過經濟刺激、政策扶持、信息公開和自愿協議等現代環境管理手段來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環境保護工作。
  2、企業的環境保護事權———治理污染,提升企業環保形象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又是環境污染的主要產生者。企業的環境保護事權是治理環境污染,采用清潔生產工藝,節約資源和能源,不把治理污染的責任轉嫁給社會。企業應承擔投資經營風險(包括環境污染的風險),按照“污染者付費原則,直接削減產生的污染或補償有關環境損失。 
  為了降低削減污染的全社會成本,可以允許企業通過內部處理、委托專業化公司處理、排污權交易、交納排污費等不同方式實現環境污染外部成本的內部化。但是,無論采取哪種方式,企業都需要為削減污染而付費。企業也可以以市場為導向直接投資環境保護產品生產或技術服務,通過開發和經營活動贏利。3、社會公眾的環境保護事權———有償使用環境資源,監督政府和企業行使環境事權社會公眾既是污染的產生者,又是環境污染的受害者,其環境保護事權是,有償使用或購買環境公共物品或設施服務。應自覺地遵守環境法規,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承擔治理污染的責任。如根據“使用者付費原則,居民應支付生活污水處理費和垃圾處理費。
  二、環境保護投資體制現狀及發展趨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市場化程度逐年提高。1979年,我國社會總產值流量構成加權市場化程度為1.5%,1990年為32%,到1997年就達到63%。各主要領域的市場化程度的提高也很快。1979年,政府行為的市場化程度為4%,到1997年已經達到72%。相比較而言,環境保護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卻明顯落后于其他領域,遠遠落后于整個國民經濟市場化程度,與我國國民經濟市場化趨勢不相吻合。
  1、現行的環境保護投資體制———政府唱主角我國現行的環境保護投入體制基本是延續計劃經濟體制,環境保護責任及投資基本上由政府承擔。在現行體制下,基本建設資金、城市維護費、更新改造資金和超標排污費是最主要的環保投資渠道,資金主要靠各級政府預算資金和預算外資金。據初步估計,各級政府或公共資金的投入已超過環境保護投資總額的70%。現行的環境保護投資體制對增加我國環保投入產生了一定的效果。按當年價格計算,環境保護投資由1981年的25億元上升到1999年的840億元,環保投資占GDP的比例大致在0.52~1%之間。2000年,我國環境保護投資占GDP的比例預計超過1%。
  但是,現行環境保護投資體制沒有清晰政府、企業和個人之間的產權和環境事權分配,沒有建立投入產出和成本效益核算機制,與市場經濟的不適應性日益顯現出來,在以下三個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
  (1)受“環保靠政府傳統思維的影響,現行環境保護投資渠道單一,政府(公共部門)唱主角,市場難以發揮作用,社會資金游離環保市場;
  (2)沒有充分體現“污染者付費原則(PPP)和“使用者付費原則(UPP),沒有明晰政府、企業和個人的環保投資權責關系,污染治理的責任過多地由政府承擔;
  (3)沒有充分調動企業和社會參與環保的積極性,尤其是政府通過制定政策法規培育和擴大環境保護市場的作用沒有得到發揮。
  2、環境保護投資市場化———世界發展的潮流環境保護投資機制應該與經濟體制相協調,這是各國的共識,也是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在美國、英國、法國等OECD國家和韓國、波蘭等新工業化國家,超過50%的污染削減和控制投資是由私營部門直接實現的,個別國家這個比例甚至超過70%。即使在傳統上公共投資占有明顯優勢的國家,如法國和日本,國家污染削減與控制的投資結構也向著市場化的方向迅速發展。有數據表明,環保投資占GDP的比例逐年提高,得益于私人投資占環境保護投資比重的提高;市場經濟越發達,環保投資市場化程度越高,環保投資力度也就越大,環境質量改善越明顯。環境保護的這種趨勢成為世界環保事業發展的潮流。
  3、環境污染治理———市場化投資的主戰場污染治理需要市場化,治污市場需要更好的政策與投資環境,這是我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及其投資體制改革的迫切要求。
  在工業污染方面,各地開展以“治污集約化、產權多元化、社會化為主要內容的環境保護市場化的實踐;在生活污染治理方面,各地用經濟運作方式吸納社會資金,先后建設了一批商業化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和城市垃圾處理廠。這些做法既擺脫了過去環保設施完全依靠政府投資的局面,擴大了環保投資的渠道,調動了社會參與環保的積極性,又改變了環保基礎設施“事業化(福利化)運行管理的傳統模式,形成了成本效益核算基礎上的企業化管理模式。在一些城市,新興的環保產業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路子越走越寬廣。

論文搜索

發表時間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