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05-24 11:27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劉永麗
2011年5月18日下午,由中國固廢網、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所、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十期固廢高級沙龍在清華大學節能樓召開,來自固廢行業的國企、民營、外資等各種企業及咨詢機構的50余位行業精英參加了本次沙龍。沙龍主題為“迎接固廢處理產業的規范化大發展”。
沙龍現場
本次沙龍由清華大學環境系環境產業研究所所長傅濤主持,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院長徐文龍作了主題發言。
清華大學環境系環境產業研究所所長傅濤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院長徐文龍
傅濤所長首先介紹了本次沙龍召開的背景。他說,固廢高級沙龍是中國固廢領域具有重要影響的產學研學術交流活動,自2005年以來,已成功舉辦9次,發布了系列《固廢藍皮書》,藍皮書是以每次沙龍的討論內容為基礎形成的研究報告,在業內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近日,國務院批轉了16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的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個文件成為沙龍召開第一個背景;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國家的垃圾處理規劃正在制定之中,已基本形成初稿。投資規劃牽扯到固廢產業發展的盤子大小,此為第二個背景;第三個背景是國務院去年發布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此后,各個部門都在抓緊落實。其中環保部在4月5日出臺了《關于環保系統進一步推動環保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環保部還在制定關于環境服務業的發展規劃,工信部也在制定關于環保裝備的規劃。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院長徐文龍作了主題發言,介紹了《意見》出臺的背景、對行業發展的影響,并對十二五期間垃圾處理的發展做了展望。
徐文龍指出自2009年開始,垃圾處理引發的垃圾處理場選址問題、垃圾焚燒發電產生的二噁英等問題引起了國家領導的重視。溫家寶總理、李克強副總理就此做了很多批示,其中非常明確的要求住建部作為行業主管部門,要拿出具體意見。此后,住建部就將垃圾處理問題列為去年五項重點工作之一,重點就是要出臺一系列垃圾處理相關文件。經過長時間的準備,在多個部門的配合下,《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的的意見》于4月份出臺了。
《意見》下發以后引起了廣泛關注。住建部牽頭拿出一個實施方案,要用2年的時間落實《意見》的重要目標或精神。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結合這個文件做了很多調研,總的來看,我國的垃圾處理一是大多數城市普遍建立了衛生填埋場。這是我國垃圾無害化處理的一個基本保障。當然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十二五期間去解決,一是垃圾滲濾液處理問題,二是衛生填埋場選址越來越困難;三是非正規衛生填埋場的治理。此外垃圾焚燒引發的問題和矛盾、餐廚垃圾處理、垃圾回收利用、農村垃圾等領域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去解決。
根據預測和展望,十二五期間垃圾處理行業收運系統投資2000億,其中處理設施的投資占到70%左右,約1400億,焚燒的投入大概占到垃圾處理設施投資的60%左右,約700~800億。“十二五”期間垃圾焚燒的運營收入(包括政府的補貼和售電收入)在1000億左右。
在“十二五”開局之年,國家無論從產業角度還是社會發展角度、還是從基礎設施建設角度,都在為十二五做布局。在這幾個背景影響之下,會對固廢產業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與會者紛紛發言、積極探討,達成了一些共識。
意見的出臺將對產業帶來積極的影響
《意見》的出臺會對垃圾處理行業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來自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威立雅環境服務、上海環境集團、北京中科通用、偉明集團、中國光大國際、桑德環境、金州環境、深圳市能源環保、深圳綠色動力、北京機電院、中天環保、北京潔綠等代表紛紛發言,他們一致認為,《意見》發布具有重要意義,該文件由16部委聯合簽署,這在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也表明垃圾處理所涉及的面非常廣。此外,國務院還在今年3月份專門召開了一個常務會來研究這個文件,并最終以國務院轉發文件的形式下發,表明了國家對城市生活垃圾工作的重視,必將推動垃圾處理行業的迅速、健康發展。
意見還存在一些缺失
《意見》是一個原則性的文件,內容涉及廣泛,但在落實過程中可能還有許多具體實施細則需要考慮。對此,與會者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大家認為,《意見》中對產業的關注很少,沒有為產業發展留下足夠的接口,有一定的缺失,所幸的是國家發布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應該抓住機遇,將這兩個文件結合起來。
與會者擔心《意見》的出臺會使固廢領域過熱,大量企業涌入,引發不正當競爭,最終會導致優勝劣汰,從而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另外,關于垃圾處理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問題,應該明確方向。
拓寬固廢領域的環境服務模式是大勢所趨
目前,大部分固廢公司是以垃圾焚燒發電為主,因為它有商業模式。實際上固廢服務遠不止這些領域,還有90%以上的環節沒有進入產業環節,如垃圾清運、危險廢物、土地修復等等。由于我們沒有找到很好的商業模式,只是把固廢處理環節的焚燒納入了市場。我們應該利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良機,加快業態轉型,拓寬更廣泛的商業模式,使固廢產業能對經濟增長、就業、經濟轉型等做出貢獻。
編輯:劉永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