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04-29 09:03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張倩
近日,環境保護部發布《關于環保系統進一步推動環保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環發[2011]36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指出:鼓勵發展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的綜合環境服務業。“綜合環境服務業,會在未來十年內成為支柱產業。”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水網顧問總編傅濤預測稱。
我國環境服務業發展于“十一五”期間取得了顯著進展,環境服務業年收入總額年均增長率約為33%。至2010年末,我國環境服務業年收入總額約達1500億元,從業單位約12000個,從業人數約270萬人。這預示著環境服務業已從單一的技術服務向決策、管理、金融等綜合、全方位的智力型服務發展。
此次,環境保護部出臺《指導意見》,從部級高度明確鼓勵發展綜合環境服務業,進一步強調環境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性,為環境服務業發展指明方向。
綜合環境服務需要面向環境效果負責
《指導意見》指出:大力提升環保企業提供環境咨詢、工程、投資、裝備集成等綜合環境服務的能力,鼓勵環保企業提供系統環境解決方案和綜合服務。
綜合環境服務,要求不僅面對工程等某一環節負責,而是面向環境效果負責。傅濤以污水處理為例解釋稱,“以前只要建成合格的污水處理廠即可拿到錢,而對于綜合服務商而言,必須實現污水處理才可拿到錢,更嚴格來講,只有實現水體水質的改善才可拿到錢。”
傅濤表示,面向環境效果負責是環境服務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面向環境效果負責意味著對綜合環境服務提供商的要求更為全面,即在技術解決方案提供、融資、抗擊政策變化等方面均需具備相應能力。
“綜合環境服務業,會在未來十年內成為支柱產業。”傅濤說,我國過去30年的環境欠賬、資源欠賬將陸續償還,據此推測,我國環保產值每年至少上萬億!而這正是基于綜合服務模式而產生的,并非僅是水、氣、渣。
《指導意見》同時指出:鼓勵政府、企業綜合環境服務外包。制定綜合環境服務的服務標準和技術標準,在工業園區、城市和重點行業開展綜合環境服務試點。積極探索合同環境服務等新型環境服務模式。
對此,傅濤稱,政府的錢不應只采購工程,也應鼓勵采購服務。另外,制定綜合環境服務標準,是要讓企業知道提供服務前后的差距在哪里。“明確差距很重要,因為差距是計費的依據。”
傅濤還透露,在“十二五”期間,計劃邀請10~20家企業做綜合環境服務模式試點。同時,積極探索合同環境服務等新型環境服務模式。
多種環境服務模式應運而生
據傅濤介紹,目前,諸如北控水務、首創股份、中環水務等10余家國內環保企業均已醞釀轉型,將自身定位于綜合環境服務提供商。綜合環境服務提供商直接服務于環境需求方(甲方),其提供的服務產品在廣度上將涵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從評估設計、投資建設到運營管理等各個環節。
另外,以美國美華集團、上海市政院、北京市政院為代表的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也受到推崇。與綜合環境服務提供商不同,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不參與投資,而是以技術為核心,在深度上以達到甲方所要求的環境效果為目標,提供綜合的、系統的全局設計。
此外,依據服務模式的不同,環保企業中還包括以中持環保、曉清環保為代表的環境單項服務提供商,以及以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通用技術咨詢為代表的產業平臺服務商。
環境服務業“弄潮兒”將集體亮相國際環保展
據傅濤透露,在即將于6月舉辦的“第十二屆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CIEPEC 2011)”(以下簡稱國際環保展)上,環境服務業也將繼設備、技術之后成為又一展出亮點。
據了解,正在精選15家左右已初步建立環境服務模式的環保企業將集體亮相國際環保展中的“環境服務業發展”主題展區,共同回顧我國環境服務業發展歷程,展現我國環境服務業企業實力。
傅濤表示,欲借此次“環境服務業發展”主題展加深業內對環境服務業的理解,擴大環境服務業企業的影響力;同時吸引政府等有關部門領導對環境服務業的關注,以推動我國環境服務業的快速健康發展。(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
編輯:張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