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建設部和國家環保總局聯合召開全國污水和垃圾處理經驗交流會,在下午的分組討論會上,來自各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環保主管部門代表們,結合實際工作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也把各地的一些好的做法同與會代表共享。
來自廣州的代表說,在廣州市,排污許可證的發放已經沒有量的處罰,更關注濃度的控制。在垃圾處理方面,廣州市的目標是在現有基礎上,再建設一個新的日處理能力1000噸垃圾焚燒項目,使填埋方式和焚燒方式的處理量各占一半左右。
一些西部地區的代表,對污水處理收費“一刀切”的做法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在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征收污水處理費困難重重,有的城市醞釀提價已經兩年了,但是提價方案遲遲不能通過,就是因為老百姓比較抵觸;同時,在這些地方,因為各種因素的存在,每噸污水處理成本會低于東部發達地區,因此,污水處理費采用全國各地“一刀切”,不夠現實。一些發達省份的代表也表示了相似看法,他們認為,即使是同一個城市,運營成本也會有很大差別。
在烏魯木齊市,每日產生的垃圾量為2600多噸,他們努力克服困難,建造處理設施,以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已建成的一座垃圾處理場原計劃是希望實現市場化經營、自負盈虧,但是由于垃圾處理費拖欠情況嚴重,致使當初的愿望成為泡影,實際上,一直由政府在運營管理。而現在,政府方面準備將其和自來水廠捆綁到一起,以解決問題。在該市,目前的污水處理費是和自來水費一起征收的,下一步的計劃是將其提高到0.8元/噸。
也有一些代表提出了實施特許經營制度之后產生的新問題:特許經營之后,污水處理費在某些城市是直接被擁有經營權的企業獲得了,成為它們的經營性收入,環保部門在經濟方面的控制就被削弱了,一些沒有敷設管網的地區也一樣要交處理費,而管網的建設這些企業又不愿意解決。
廣西的代表還提出:污水處理廠除臭問題如何解決?一些年份比較久的廠,由于工藝、設備等原因,產生的臭味影響到周圍新建的小區、公園等,引來很多的抱怨,如果進行改,造需要大筆資金,企業認為這是歷史遺留問題,不樂意出錢,政府方面又缺乏資金,這就成了兩難問題。他們希望國家有關部門能夠予以幫助。在污水處理方面,還存在污泥處置問題,填埋不完,做肥料又賣不出,焚燒發電又不需要,因為廣西都使用水電。這真是一個難題啊!
來自昆明的代表則提出了對垃圾焚燒發電的疑問,如何能保證項目方真的是使用垃圾發電(只添加20%的煤)?
代表們的踴躍發言,提出的各種問題、建議都在下午的會議上被宣讀,希望通過這次開會能夠將這些污水、垃圾處理中的“疑難雜癥”得到很好的解決。(中國水網 全新麗)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