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4-29 10:45
來源:清新環境
4、戰略調整期的主動選擇
面對行業變局,清新環境一方面收縮業務布局、聚焦主責主業、加速回收現金,另一方面緊跟時代步伐,探索AI應用。通過主動選擇,積極進行戰略調整。
根據清新環境近期披露的《關于全資子公司擬公開掛牌轉讓宣城市富旺金屬材料有限公司57%股權的公告》顯示,本次交易有利于公司進一步聚焦主責主業,優化資產結構。通過此類資產優化舉措,可以看出清新環境正在強化其在工業煙氣治理、市政環境服務等優勢領域的市場地位,進一步聚焦環保技術創新和運營服務能力提升,符合其"專業化、精細化"的發展路徑,也反映出環保行業專業化分工日益深化的發展趨勢,頭部企業正通過業務聚焦來提升核心競爭力。
同時,清新環境在2024年年報中提到,“公司全面啟動AI技術的應用探索,以經濟性為驅動,在煙氣治理智能化、精準曝氣、數智化加藥等方面展開應用。在工業煙氣治理方面,啟動煙氣治理系統智能化(SPC-3Di)升級應用,針對火電調峰的變負荷工況,以節能、降耗、提效為目標實現精準控制運行,成為智慧電廠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水處理方面,啟動布局集群式污水處理廠智慧化運營,配套開展精確供氣、數智化控藥技術研發。在水環境方面,全面布局智慧流域管控系統、智慧公園管理系統,配套應用無人機、管網機器人等AI技術。”
三、未來展望:政策賦能與創新驅動的雙重機遇
1、政策紅利釋放與行業現金流改善
隨著國家化債政策的深入實施,地方政府財政壓力有望得到結構性緩解,這將顯著改善環保行業的應收賬款周轉狀況,特別是以政府為主要客戶的污水處理、垃圾焚燒等細分領域。在"雙碳"戰略持續深化的背景下,環保行業正迎來技術升級的關鍵窗口期,清新環境等具備技術儲備的企業有望在煙氣治理升級、工業廢水零排放等高端領域獲得先發優勢。其創新的"水務+光伏"模式不僅契合能源轉型需求,更通過"環保+新能源"的協同效應開辟了新的盈利增長點。政策紅利與市場化機制的雙輪驅動,將加速環保產業從傳統工程服務向綠色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轉型升級,為行業帶來更加可持續的發展前景。
2、技術創新的商業化突破
清新環境作為技術驅動型環保企業,憑借900余項專利(含超百項發明專利)構建了堅實的技術護城河,其創新的煙氣提水技術不僅解決了缺水地區燃煤電站的環保痛點,更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隨著"雙碳"目標推進,清新環境若能加速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訂單,通過持續聚焦煙氣治理、水處理等核心業務,配合智能化改造降低人工成本,疊加AI智能運維系統帶來的運營效率提升,公司毛利率有望從當前低位實現反彈,未來發展潛力值得期待。
3、模式探索與社會責任并重
清新環境通過子公司國潤水務創新打造的"水務+光伏"模式已取得實質性突破,首批13座水廠的光伏項目不僅實現電能自給自足,更通過余電上網創造了額外收益,這一綠色轉型實踐使傳統水務設施升級為綜合能源站。在踐行"雙碳"目標方面,公司不僅參與行業碳中和倡議,更通過環保公益行動強化品牌ESG價值,這種將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深度融合的發展模式,正成為其區別于同行的核心競爭力。隨著主業的持續聚焦,公司未來有望在工業水處理、智慧環保等新興領域實現突破,為業績增長打開新空間。
結語:轉型中的蛻變,靜待黎明破曉
環保行業的2024年,是挑戰與機遇并存的一年。清新環境的業績變動,既是行業調整期的短期挑戰,亦是企業主動轉型的階段性代價。從技術突破到模式創新,從運營積累到社會責任,公司已展現出“長期主義者”的底色。
正如公司在2024年碳中和大會上所呼吁的:“環保企業需以創新為矛,以責任為盾,在行業洗牌中重塑競爭力。”對于投資者而言,短期波動或許令人卻步,但讀懂行業邏輯與企業內核,方能捕捉未來的價值回歸。清新環境能否在未來幾年實現“虧損收窄—盈利修復—增長重啟”的轉身?答案或將藏在技術轉化效率與政策落地節奏的交匯點中。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