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4-24 11:21
來源:湖南省人民政府網
(三)推進農業領域甲烷排放控制
5.持續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以畜禽規模養殖為重點,不斷完善畜禽糞污存儲、處理及運輸設備設施,確保設施設備穩定長效運行。鞏固、推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成效,推動糞污密閉處理、氣體收集利用或處理等技術、設備應用。完善畜禽規模養殖場臺賬建設,逐步建立畜禽糞污收集、處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統,推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可持續發展。推進綠色種養循環,推進以沼氣為紐帶的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因地制宜推廣沼液資源化利用,糞肥就近就地施用,打通種養循環通道。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設規模化沼氣/生物天然氣工程,到2025年,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80%以上。(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6.科學控制腸道發酵甲烷排放。以畜禽規模養殖場為重點,加快推進品種改良,選育推廣高產低排放畜禽品種。加強畜禽投入品管理,推廣低蛋白日糧、全株青貯等飼料應用,提高畜禽單產水平和飼料報酬。推進畜禽養殖機械化、智能化發展,提升環境調控、精準飼喂、智能管理等現代養殖水平,引導降低單位畜產品腸道甲烷排放。(省農業農村廳)
7.有序推進稻田甲烷排放控制。優化種植業區域布局,在強化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基礎上,立足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局,提升全省種植業減排固碳水平,推動長株潭都市農業區、洞庭湖平湖農業區、武陵雪峰南嶺羅霄山脈山地農業區、湘中南丘崗節水農業區四個農業農村經濟板塊協調發展。推廣優良低碳品種和綠色高效栽培技術,選育推廣高產、優質、低碳水稻品種,降低水稻單產甲烷排放強度。大力推廣應用稻田甲烷減排技術,提升稻田水分管理水平,以水稻主產區為重點,因地制宜推廣稻田節水灌溉、間隙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優化稻田施肥技術,增施有機肥,推廣秸稈腐熟還田等技術。因地制宜發展綜合種養,積極推廣雙季稻“早專晚優”“一季優質稻+一季油菜”等輪作模式。(省農業農村廳)
(四)加強垃圾和污水處理甲烷排放控制
8.推進垃圾處理甲烷排放控制。以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分類回收和資源化利用為重要節點,聚焦城鄉社區、公共區域、事業單位等重點區域,重點提升生活垃圾收集、處理能力,全鏈條全方位推進垃圾分類,加快健全城市生活垃圾的資源化利用體系。加快推進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項目,以長沙等國家餐廚垃圾試點城市為典型,穩步提升廚余垃圾處理水平。全面摸清生活垃圾填埋場剩余庫容,有序開展規范化封場整治和改造,對庫容不足五年的填埋場,當地政府應按規劃盡快啟動垃圾焚燒設施建設。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65%以上,地級城市(含吉首市)基本實現廚余垃圾單獨或協同處理,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9.加強污水處理領域甲烷收集利用。加快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實施污水管網新建、改造更新、破損修復、管網錯接混接漏接改造工程,全面提升污水收集效能。到2025年,全省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70%以上或比2020年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以節水型城市及干旱走廊城市(衡陽市、邵陽市、婁底市,永州市新田縣、東安縣、祁陽市和冷水灘區)為重點,推進一批污水資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建設。強化污泥無害化、資源化配置處理能力,加強沼氣回收利用。到2025年,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3%以上。(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強污染物與甲烷協同控制
10.強化污染物與甲烷協同控制。貫徹落實現有生態環境法規標準政策,積極構建污染物減排與甲烷排放控制協同推進的治理體系。加強工業領域甲烷與揮發性有機物(VOCs)協同管控。推進石化、化工等重點行業VOCs深度治理,鋼鐵行業焦爐煤氣與其他污染物的協同控制。開展泄漏檢測與修復(LDAR),針對設備、管道、閥門等設施VOCs泄漏問題進行整治,妥善處理工業生產產生的含甲烷可燃性氣體。鼓勵廢水有機物含量高、生化性較好行業污水治理與甲烷協同控排。積極推動農業領域畜禽糞污治理及資源化利用與甲烷控排協同、生活垃圾處理資源化與甲烷控排協同、機動車船動力系統技術提升應用及污染物與甲烷減排協同控制。到2025年,污染治理與甲烷排放協同控制能力明顯提升。(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1.強化協同治理技術研發應用。積極推廣應用國家在能源、工業、農業、廢棄物處置等重點領域污染物與甲烷協同控制技術。重點推廣畜禽養殖糞污固液分離、分質處理、深施還田治理工藝,低排放的固體糞便堆肥技術和水肥一體化施用技術、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高效產甲烷技術及配套高效處理技術等。(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加強技術推廣創新及排放控制監管
12.加強關鍵技術推廣創新。鼓勵不同領域開展甲烷排放特征規律研究,持續開展資源化利用、高產低排放育種、監測等關鍵技術的推廣應用及研發創新。以甲烷排放控制試點示范工程及研究為發力點,鼓勵、支持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在不同領域應用推廣。以國家部署建設重點研發創新項目和重大工程為契機,推動甲烷回收利用相關技術、裝備和產業研究與發展。(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3.強化甲烷排放控制監管。全面落實煤礦瓦斯排放限值、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等標準,加強場地運行監管力度。逐步推進重點領域甲烷排放監測體系建設,強化甲烷排放數據質量監管。探索推進衛星遙感等技術在甲烷控排及監管領域的運用。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及資金統籌,持續提升專業化監管能力。(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加快構建法規標準政策體系
14.推進法規制度落地實施及配套機制體制建設。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甲烷排放控制規章制度,充分發揮安全、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在甲烷控排領域源頭控制、過程管理中的基礎性作用。開展甲烷排放控制措施及地方配套體制機制研究,鼓勵探索制定地方有機廢物源頭減量、高效資源化利用配套機制體制。(省生態環境廳、省應急管理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