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1-13 09:38
來源:中國水網
在信息發布后,也有網友在后臺留言,“以這個中標結果看,無論是否采取特許經營模式這個項目二期工程的運營維護主體都是車谷環科公司,唯一不同的是武漢經開區管委會可通過特許經營項目收取一筆高額的特許經營轉讓費。啊,不敢想。”
前幾天剛剛發布的1013號文第五條規定:“嚴格落實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要求,不得以盤活存量資產為名,將特許經營模式異化為地方政府、地方國有企業或平臺公司變賣資產、變相融資的手段,嚴禁在盤活存量資產過程中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等各類風險。要優先支持民營企業通過特許經營模式參與盤活存量資產項目,鼓勵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規范參與不涉及新建和改擴建的盤活存量資產特許經營項目。”
律師認為,將屬于本級國企的污水資產權屬收回,又以特許經營模式將污水資產的運維授予本級國企的行為,存在以盤活存量資產為名,將特許經營模式異化為地方政府變相融資手段的可能,不符合1013號文的政策導向。
此外,1013號文要求優先支持民營企業通過特許經營模式參與盤活存量資產。有消息人士向筆者透露,該項目未中標的兩家供應商分別為民企和外商投資企業。
2、溢價50%,合理嗎?
本項目招標底價為46200萬元,這是湖北江衡資產評估咨詢有限公司出具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水務和湖泊局擬出讓所涉及的沌口污水處理廠(一期二期)特許經營權評估項目資產評估報告》(鄂江衡評報字[2024]第016號)中確定的本項目的特許經營評估值。
與本項目招標底價46200萬元相比,最終的中標金額70050萬元超出了招標底價的50%。據前文提到的消息人士透露,其他供應商報價均未超過50000萬元。
這就很值得品讀了。最終的中標金額應該遠超出了市場正常的報價范圍。
筆者心算了下,如果根據招標文件確定的污水處理單價1.32元/噸及預測的處理量、運營年限進行測算,恐怕擬收取的污水處理費不足以覆蓋成本及收益。這也就能理解,為啥很多人都擔心,可能會存在影響產品質量或不能誠信履約的風險。
根據《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財政部87號令)第六十條“評標委員會認為投標人的報價明顯低于其他通過符合性審查投標人的報價,有可能影響產品質量或者不能誠信履約的,應當要求其在評標現場合理的時間內提供書面說明,必要時提交相關證明材料;投標人不能證明其報價合理性的,評標委員會應當將其作為無效投標處理。”之規定,不知該項目評標委員會是否有要求車谷環科公司提供其報價合理性的文件,招標人是否對中標金額有任何質疑。
上述律師認為,在污水處理行業如報價超出招標底價比例過高,且無合理的說明,存在不能誠信履約風險,如評標委員會、招標人明知存在這種風險仍以高額特許經營轉讓費中標,也不能排除存在將特許經營模式異化為政府變相融資手段的情形。
一次套現能長久嗎?
其實今年以來,類似的現象還不少,我們還曾報道了其它類似情況(相關閱讀:賺錢不容易!環衛特許經營權轉讓費頻現高價!),多見于特許經營權轉讓的相關項目中。
在1013號規范特許經營的文件發布前四天,在2024(第十八屆)固廢戰略論壇上 ,薛濤就地方政府濫用特許經營圖謀融資的現象進行了批評,具體參見上述視頻。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特許經營權轉讓項目還是高溢價的拍賣項目,都是地方國資所控制的平臺企業冒險接盤,實際上很多都是為了盡力找銀行去融資付給政府。這都是通過易標通的統計數據所展現出來的市場規律。
2024年出現的各種特許經營權轉讓、拍賣項目本質上還是政府打著特許經營模式的名義一次性獲得可觀的資產轉讓價款,核心目的不是經營產業本身,而是為了財政創收、借新還舊。一方面可能會加劇隱性債務膨脹風險,另一方面可能會導致涉及產業項目的發展脫離地方實際需求,造成資源浪費,并擾亂行業競爭。
地方政府缺錢,不能病急亂投醫,這種套現轉讓款、拍賣款的情況無異于飲鴆止渴,不能長久。該仔細想想了,不能陷入蛇尾相接的怪圈。
本文提到的這個項目由本地國資、原投資運維主體中標,且高溢價中標,將民企和外資擋在項目之外。這符合PPP新機制原則和要求嗎?您怎么看?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