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10-21 09:30
來源:清氣團|固廢展望
作者:垃圾焚燒分析師
越來越多的城鄉垃圾,成為困擾全球的主要環境問題,尤其是在歐美“假大空”環保主義的常年毒害下,越來越無法實現的“零廢棄”,帶來了更多的垃圾填埋,更多的垃圾山圍城,更多的垃圾碳排放。
中國成功的在垃圾焚燒清潔發電上,實現了技術和模式超越,并快速將處理能力在中國數千個城鄉縣市進行覆蓋,異常快速的解決了垃圾圍城問題,也成功遏制了垃圾帶來的巨量甲烷等溫室氣體排放,這引起國際環境科學界的興趣和好評。
中國人均塑料垃圾量持續下降印俄垃圾問題突出
英國利茲大學土木工程系團隊,今年9月在《nature》發表了全球塑料垃圾排放清單相關數據論文,研究人員積累了來自 500 多個城市的詳細數據。
他們估計,全球塑料垃圾排放量為每年 5210萬噸 ,其中57%被露天焚燒,43%被簡單填埋或露天堆置。
印度的垃圾問題格外突出,利茲大學估計,印度已經成為全球塑料垃圾產生絕對量最大的國家,印度尼西亞和尼日利亞則排名第二和第三。
出人意料的是,中國的塑料垃圾產生量則持續下降,尤其是人均年產塑料垃圾量為1.97公斤,全球排名第153名,利茲大學團隊認為這體現了中國在廢物管理上的先進,如采取先進垃圾焚燒和有效控制和削減了垃圾填埋量等。
印度的人均塑料垃圾量則高于中國,達到人均年產6.64公斤,排名全球127名;俄羅斯的人均塑料垃圾量則奇高無比,達到了11.71公斤每人每年,這也顯示俄羅斯的垃圾管理控制處置水平很低。
利茲大學研究還認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目前塑料垃圾量雖然較低,但人均產量增長極快,而且人口持續快速增長,預計未來幾十年內,該地區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塑料垃圾和其他垃圾產地,平均產量可能達到12公斤每人每年。
利茲大學研究還發現,全球塑料垃圾的污染,露天焚燒的危害最大,其中表現最明顯的為印度,估計每年有5680萬噸的城市固體廢物被露天焚燒,其中580萬噸是塑料垃圾。而印度尼西亞焚燒了約 190 萬噸。俄羅斯也進入了前五名,同年公開燃燒了超過 140 萬噸塑料。
中國垃圾焚燒清潔發電大大降低碳排放
今年7月,《nature》旗下的scientific report也發表了關于中國城市固廢垃圾碳排放論文報告,認為,中國由于大力發展垃圾焚燒清潔發電,其垃圾產生的碳排放量,已經遠遠小于垃圾填埋產生的碳排放量,為遏制全球氣候變暖做出了貢獻。
來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同濟大學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等團隊,在論文中表示,中國在21世紀初,80%的城市生活垃圾可能最終被送到衛生或簡單的垃圾填埋場,導致垃圾填埋氣中的甲烷大量排放。
但是今天,焚燒已經取代垃圾填埋成為主流的處理方法。住建部城鄉建設統計年鑒的數據,國內生活垃圾填埋量從 2017 年開始下降,2020 年焚燒處理量超過填埋處理量,2022 年全國城鎮生活垃圾填埋處理量下降到 0.59 億噸,焚燒處理量達到 2.32 億噸,回收利用后的生活垃圾填埋處理比例下降到 20%。預計未來幾年城鄉生活垃圾填埋處理比例還將顯著下降。
研究團隊評估結果顯示,焚燒處理每公噸城市固體廢物的凈排放量為0.20至0.33公噸二氧化碳,低于填埋處理垃圾每噸二氧化碳排放量0.50至0.70公噸。
這表明在中國,垃圾通過焚燒處理對氣候變化的破壞比垃圾填埋要小。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