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13 10:18
來源:新華社
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制定支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加快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推進服務業數字化,建設智慧城市、數字鄉村。深入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支持平臺企業在促進創新、增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健全數據基礎制度,大力推動數據開發開放和流通使用。適度超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形成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培育算力產業生態。我們要以廣泛深刻的數字變革,賦能經濟發展、豐富人民生活、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二)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堅持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一體統籌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一體部署實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綜合改革,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動力。
加強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制定實施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開展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改善農村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持續深化“雙減”,推動學前教育普惠發展,加強縣域普通高中建設。減輕中小學教師非教學負擔。辦好特殊教育、繼續教育,引導規范民辦教育發展,大力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實施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優化學科專業和資源結構布局,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建強應用型本科高校,增強中西部地區高校辦學實力。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力發展數字教育。弘揚教育家精神,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我們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實國家富強之基。
加快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強化基礎研究系統布局,長期穩定支持一批創新基地、優勢團隊和重點方向,增強原始創新能力。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產業發展需要,部署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集成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社會創新資源,推進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加強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究。完善國家實驗室運行管理機制,發揮國際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輻射帶動作用。加快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體系化布局,推進共性技術平臺、中試驗證平臺建設。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激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深化產學研用結合,支持有實力的企業牽頭重大攻關任務。加強健康、養老、助殘等民生科技研發應用。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深化科技評價、科技獎勵、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揭榜掛帥”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制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政策舉措。廣泛開展科學普及。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優良學風。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營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全方位培養用好人才。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進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臺建設,促進人才區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完善拔尖創新人才發現和培養機制,建設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平臺,打造卓越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加大對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積極推進人才國際交流。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優化工作生活保障和表彰獎勵制度。我們要在改善人才發展環境上持續用力,形成人盡其才、各展其能的良好局面。
(三)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經濟實現良性循環。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更好統籌消費和投資,增強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促進消費穩定增長。從增加收入、優化供給、減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綜合施策,激發消費潛能。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實施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促進政策,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鼓勵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提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推動養老、育幼、家政等服務擴容提質,支持社會力量提供社區服務。優化消費環境,開展“消費促進年”活動,實施“放心消費行動”,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實施標準提升行動,加快構建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標準體系,推動商品和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改善生活需要。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重點支持科技創新、新型基礎設施、節能減排降碳,加強民生等經濟社會薄弱領域補短板,推進防洪排澇抗災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各類生產設備、服務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加快實施“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擬安排7000億元。合理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投向領域和用作資本金范圍,額度分配向項目準備充分、投資效率較高的地區傾斜。統籌用好各類資金,防止低效無效投資。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著力穩定和擴大民間投資,落實和完善支持政策,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重大項目建設。進一步拆除各種藩籬,在更多領域讓民間投資進得來、能發展、有作為。
(四)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推動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都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要不斷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為各類所有制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競相發展的良好環境。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打造更多世界一流企業。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做強做優主業,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建立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指引制度。全面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及配套舉措,進一步解決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提高民營企業貸款占比、擴大發債融資規模,加強對個體工商戶分類幫扶支持。實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動,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企業賬款長效機制,堅決查處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積極支持企業家專注創新發展、敢干敢闖敢投、踏踏實實把企業辦好。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