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28 13:43
來源:中國固廢網
杭州市生態環境局發布《杭州市再生資源回收行業污染整治提升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目標到2024年底,全市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資源循環利用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基本建成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市區全覆蓋,標準化分揀中心實現各區、縣(市)全覆蓋,城鄉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65%。建成綠色分揀中心10家以上,分揀利用專業化、精細化、規范化水平明顯提升。全鏈條、可追溯“互聯網+”回收利用模式廣泛運用。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污染防治和環境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行業長效監管機制更加健全。
杭州市再生資源回收行業污染整治提升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
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全省重點行業污染整治提升工作的通知》(浙政辦發〔2023〕48號)、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等5部門《關于印發〈浙江省重點行業污染整治提升“揭榜掛帥、全程亮曬、績效比拼”工作方案〉的通知》(浙環發〔2023〕39號)要求,為系統治理全市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環境污染問題,推動再生資源回收行業高質量發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緊緊圍繞美麗杭州建設總體部署,充分發揮杭州創新、生態、數字經濟等優勢,深入推進全域“無廢城市”創建,提標升級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健全回收企業長效管理機制,提升再生資源回收規范化專業化水平和環境治理水平。
二、整治目標
到2024年底,全市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資源循環利用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基本建成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市區全覆蓋,標準化分揀中心實現各區、縣(市)全覆蓋,城鄉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65%。建成綠色分揀中心10家以上,分揀利用專業化、精細化、規范化水平明顯提升。全鏈條、可追溯“互聯網+”回收利用模式廣泛運用。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污染防治和環境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行業長效監管機制更加健全。
三、主要任務
(一)加快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
認真貫徹落實《杭州市廢舊物資利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年)》(杭政函〔2022〕56號),加快推進轄區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提標升級。完善再生資源回收網點,鞏固現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進一步對現有標準回收網點改造升級。以區、縣(市)為單位,保障分揀中心規劃用地,選址建設符合環保要求。在垃圾分類前端,引導和支持回收企業與環衛企業合作開展“兩網融合”經營,推廣“虎哥回收”、“鯨靈回收”、“蕭鈴鐺”、“聯運環境”、“環強智慧回收房”等回收模式;新建居民小區要將其他生活垃圾與再生資源回收設施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場地需求與小區規模相匹配;支持較大小區在設立固定場地回收站點的同時,配套設立智能回收設施,方便居民交、投、售;鼓勵引導回收龍頭骨干企業到較大行政村設立回收站點。各區、縣(市)形成以覆蓋城鄉回收網點為基礎,分揀中心為支撐,骨干企業為龍頭的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管理規范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體系。[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農村農業局、市城管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區、縣(市)政府負責落實(下同,不再列出)]
(二)提升分揀利用專業化規范化水平
提標再生資源分揀中心建設。各區、縣(市)要按照商務部《再生資源綠色分揀中心建設管理規范》要求,持續推進綠色分揀中心建設,逐步實現生活垃圾、工業固廢中可回收的再生資源量與分揀場地相匹配,爭取達到有固定廠房和分揀設施設備,地面硬化、環境美化、綠色環保、管理規范的要求。支持各區、縣(市)根據再生資源品類,打造區域性再生資源回收綜合體,并因地制宜建設廢舊電子產品、廢舊紡織品、廢棄大件家具等專業型分揀中心。利用衛星遙感等先進手段,結合露天分揀情況網格式摸排,開展露天分揀中心集中整治,按照環保、用地等要求,就地改造或搬遷。[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城管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促進先進技術裝備研發應用。落實首臺(套)產品應用激勵政策,加快推動現有再生資源分揀中心、加工企業提質改造,全面提升自動化、信息化和智慧化水平。加強技術裝備研發,在精細分揀、有價金屬清潔提取、再制造等領域突破一批共性關鍵技術和大型成套裝備。鼓勵企業、高校等聯合搭建覆蓋廢舊物資循環利用全過程的創新體系,加大資源化利用、再制造產業等領域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應用推廣力度。(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發改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培育壯大再生資源市場主體。以連鎖經營、授權經營等方式,培育一批規模化、集約化、智能化、品牌化的線上和線下融合的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培育一批資源循環利用技術裝備和產品制造企業,建立覆蓋資源綜合利用處理全產業鏈的市場主體。推動傳統廢品回收站整治提標,對于符合標準的,引導其成立合資公司,入駐分揀中心。鼓勵推進整編閑散回收人員,引導其入駐再生資源回收網點,提供標準化回收服務。(市商務局、市經信局、市城管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深化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污染防治
提高廢氣污染防治水平。物料堆場、分揀加工車間內配套建設廢氣收集處理設施,加強廠區及易產生粉塵環節防塵、降塵、集塵;木材、廢塑料等破碎和分選設備需全部密閉,并抽氣至高效除塵設施處理后有組織排放;確保粉塵、惡臭等污染物達標排放。(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配套建設廢水收集處理設施。完善廠區內雨污分流、清污分流設施,加強日常管理,杜絕“跑、冒、滴、漏”。做好廠區地面硬化及防滲防腐措施,廠房內設置堆場抑塵噴淋廢水、清洗廢水截流設施。企業收集的洗車廢水、堆場抑塵噴淋廢水、清洗廢水及露天分揀初期雨水等廢水應配套沉淀池儲水并循環利用,或通過收集管道(井)等收集后進入污水處理設施處理達標后排放。(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市城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強化固體廢物規范管理。再生資源回收過程發現的危險廢物應加強管理、源頭控制,企業應建有規范的危險廢物暫存間,分類貯存,委托具有相應危險廢物經營資質的單位利用處置。完善危險廢物管理臺賬,嚴格執行危險廢物申報登記、轉移聯單等管理制度。做好固體廢物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等環節規范化管理,再生資源回收、分揀過程中不將危險廢物混入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嚴禁露天堆放、焚燒等行為,防范對大氣、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市城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健全環境管理制度。督促再生資源回收企業落實企業污染防治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內部環保管理制度,明確專人負責,確保回收、分揀、利用全過程的環境保護工作落實到位。定期開展環境保護巡檢和環境監測,并做好臺賬。全面提升企業節能降耗、環境管理、風險防范水平。(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市經信局、市城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強化再生資源回收行業數字賦能
推進“互聯網+”回收利用模式。鼓勵重點企業自主開發基于互聯網模式的再生資源回收系統,探索回收、置換等多種再生資源回收模式,構建全鏈條業務信息平臺和回收追溯系統,加強全市數據資源系統銜接,整體打造上接回收網絡、中接倉儲物流、下接利用產業的再生資源數據鏈。大力推廣余杭區“一鍵回收”平臺、桐廬縣“家寶兔”、臨平區“AI識圖智能分揀”等先進模式。探索建立居民“綠色賬戶”“碳賬戶”以及積分兌換獎勵機制,推動生活垃圾減量、節能減碳。(市商務局、市數據資源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城管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依托供銷合作社或市行業協會,充分運用云計算、區塊鏈、決策分析優化等先進技術,建立涵蓋區域重點回收企業運輸流、票據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信息管理平臺,打造再生資源“回收—中轉—運輸—銷售利用”的全流程、數字化監管模式。迭代升級“環保e企管”和“生態智衛·督察在線”應用場景,建設重點行業污染整治提升功能模塊,從“行業整治現狀、環境治理評估、問題整改態勢、長效跟蹤監管”四大維度,全要素一圖管治、全鏈條閉環管控、全方位跟蹤幫扶、全覆蓋評估考核。(市商務局、市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健全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監管機制
定期對《杭州市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杭州市再生資源回收指導目錄》等法規標準執行情況開展評估,及時修訂完善。各區、縣(市)要建立健全再生資源回收體系長效管理機制,落實轄區主管部門、鎮街、社區對分揀中心和回收網點的監管責任,形成齊抓共管合力,督促回收企業規范經營,增強社會責任和環保意識。強化市場秩序監管,嚴厲打擊再生資源回收違法違規行為,依法查處違法排污行為。完善信用監管機制,建立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加工企業等市場主體信用檔案。加強行業整治,已補貼資金的分揀中心和回收網點要積極提標改造,確保經營環境、衛生等與環境保護要求相匹配。凡經政府部門認定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目標任務確定的分揀中心和回收網點,不得挪作他用或撤除。持續落實省、市再生資源回收工作的信息收集制度要求。(市商務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發改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工作安排
(一)部署準備階段(2023年12月前)
對轄區內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做好企業規模、生產線數量、實際經營情況等摸底排查。根據本方案要求,結合杭州市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特點和實際,明確整治工作目標、對象和整治措施,制定具體實施計劃。
(二)整治實施階段(2024年1月至2024年10月)
各區、縣(市)要指導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按照整治提升方案開展整治提升。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分階段組織全市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網點動態排查,實施分類處置。市有關部門適時開展聯合督導幫扶。
(三)總結驗收階段(2024年11月至2024年12月)
各區、縣(市)對照驗收標準,開展企業整治驗收,并將驗收成果報送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局牽頭組織開展市級驗收,遴選環保“領跑”企業,建立健全長效監管機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的杭州市重點行業污染整治提升工作專班,專班下設再生資源回收行業整治工作組,由市生態環境局會同市商務局牽頭,市發改委、市市場監管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經信局、市城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公安局等部門參與,統籌推進再生資源回收行業整治提升各項工作落實。各區、縣(市)政府成立相應工作機構,完善工作機制,負責轄區具體工作。
(二)加大政策扶持
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嚴格落實國家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優質項目納入國家、省重大(點)建設項目庫,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及省相關資金支持。鼓勵各區、縣(市)采取特許經營、購買服務等方式,授權專業化企業開展再生資源回收業務。制定《杭州市低附加值可回收物指導目錄》,各區、縣(市)制定低值可回收物回收補貼政策。加大政府綠色采購力度,優先采購符合標準的再生資源產品。
(三)強化考核通報
市重點行業污染整治提升工作專班、市再生資源(廢舊物資)回收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定期對各區、縣(市)再生資源回收行業整治提升工作進展及績效情況督查通報,將突出問題納入“七張問題清單”重大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清單整改。加大再生資源回收行業污染整治提升工作的考核力度,整治情況納入美麗杭州考核。
(四)營造良好氛圍
以深化全域“無廢城市”建設為契機,開展形式多樣的再生資源回收主題宣傳活動,大力推廣先進模式、經驗,推動社會支持和參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工作,形成促進廢舊物資循環利用良好氛圍。市再生物資行業協會要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加強對回收企業規范經營、環境保護的督促檢查力度,積極協調處置回收企業相關問題。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