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6 15:02
來源:中國固廢網
為促進行業交流進步,便于行業同儕互學互促,推動中國環境產業轉型升級。E20環境產業圈層特推出《固廢行業優秀案例匯編》,匯集了近100例案例,涉及城市礦山、一般工業固廢、土壤修復、危險廢棄物、環衛、有機廢棄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領域。
項目名稱:廣州市污染土壤集中治理與資源化利用處置中心(一期)項目
推薦單位:廣州環投環境服務有限公司
模式:/
參與環節:/
項目所在地:廣東省廣州市
項目概況
項目名稱:廣州市污染土壤集中治理與資源化利用處置中心(一期)項目
地理位置:廣州市白云區太和鎮興太三路001號興豐填埋場
占地面積:總占地面積190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7890平方米
接土類型:可接收有機污染、重金屬污染及復合污染土壤(危險廢物和放射性污染物除外)
項目規模:熱脫附工藝15萬噸/年、固化穩定化工藝30萬噸/年、
淋洗工藝7萬噸/年
項目亮點
1、異地集中處置,保障人居環境安全
集中處置中心由國企建設運營,使得污染土壤環境風險集中化,通過承擔土壤污染治理責任主體,實現統一監管,規范管理,保障污染土壤得到妥善治理和社會面土壤安全;同時避免因原位修復導致的修復設施重復性建設,且選址位于興豐填埋場內,可避免鄰避效應。
2、項目精細化管理,管控全方位覆蓋
運用信息化手段實現運輸線路偏離警示、運輸360°視頻監控、電子轉移聯單、污染防治在線監控等功能,確保修復效果可溯源,項目進度可控,保障環境安全、處置高效。
3、加快土地流轉速度,緩解土壤修復與土地開發矛盾
依據相關政策,污染土壤轉運完成后原污染地塊即可進行效果評估,加快釋放土地資源,實現建設用地快速安全再利用。
運輸便利,轉運高效
集中處置中心距離城市中心較近,方圓50km內涵蓋了主城區,廣河高速可直通集中處置中心,運輸便利,同時避免了因運輸導致對沿線居民產生的不利影響,讓土壤轉運更加高效;集中處置中心可有效應對超大規模污染土壤暫存和轉運工作,滿足污染地塊快速流轉時間要求。
資源整合,實現節能、低碳效應
集中處置中心結合興豐填埋場現有的綜合配套設施及資源,利用填埋場產生的沼氣作為熱脫附系統的熱源、興豐沼氣發電廠產生的電能保障集中處置中心的電力供應,不增加區域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指標的排放,實現生產能源100%自供自用,負荷節能、環保、低碳的理念,實現循環經濟產業園的增產減污,實現碳減排10萬噸/年。
土壤資源化利用,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熱脫附和淋洗修復后的土壤,經檢測達標后,可作為回填用土、道路施工用土、填埋場作業用土、覆蓋膜壓載用土等使用。
固化穩定化修復后的土壤,經檢測達標后,可作為填埋場飛灰層間土和中間覆土再利用。
示范意義
建設目的:為高質量推進城市開發,突破原址修復耗時長、效率低的局限,依托興豐填埋場的區域和資源等優勢,開展污染土壤集中處置試點工程建設,踐行節能、低碳、環保、綠色的新發展理念,對污染土壤集中治理并進行資源化利用,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作貢獻。
編輯:黃延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