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24 16:45
來源:嘉博文
金秋十月,稻谷飄香。江蘇省鹽城市東臺市倉東村臨海公路東側的濱海灘涂鹽堿地上,南北綿延了近4500畝的金黃色稻田,沉甸甸的稻穗隨風搖曳,粒粒飽滿,田中散發著稻米的芳香。很難想象,一年之前這里還是魚塘縱橫、溝壑眾多的貧瘠鹽堿地。該處正是由江蘇省沿海開發集團總負責、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公司提供土壤改良原料及技術支持的倉東鹽堿地整治項目(一期),通過多方努力和聯合技術攻關,將曾經的“不毛地”變成了“大糧倉”!
灘涂鹽堿荒地(2022.10)
土地整治(2023.01)
土壤改良(2023.02)
水稻種植(2023.07)
水稻豐產(2023.10)
為了見證該項目鹽堿地改良的成果,特別邀請中科院南土所、江蘇農科院等有關專家,在2023年10月14日對水稻進行了現場測產,水稻品種為南粳9108,專家組隨機抽取項目地塊,實收面積83.45畝,經過去雜和標準含水量折算后,實收稻谷產量達到了579.4kg/畝,灘涂鹽堿地經整治、改良后的首季即取得了優異的產量!
嘉博文工作人員參與此次測產
測產專家組全程參與、監督測產過程
測產專家組各專家任務分配
測產專家組長宣布最終水稻測產數據
鹽堿地是我國重要后備戰略耕地資源,僅江蘇沿海地區的鹽堿地資源面積就有近千萬畝,是我國東部地區最具潛力且最有開發價值的后備土地資源。根據本次測產數據,本項目4500畝灘涂鹽堿地經整治、改良后,能夠產出521.46萬斤稻谷,可見鹽堿地改良利用是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重要方向,嘉博文在鹽堿地改良業務中,也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這一重大國策貢獻了一份力量!
在鹽堿地改良領域,嘉博文本著開放、合作、共贏的理念,與國內外鹽堿地改良領域專家、企業、院校合作,以嘉博文生物強化腐殖化技術為依托,把鹽堿地土壤改良、根際微生態修復等技術系統集成,研發了 “微生物+化學”鹽堿地耕作層快速構建技術——即選用高有機質、腐植酸、高腐殖化系數的有機源酸性土壤改良劑材料和離子置換淋洗技術,再輔以抗鹽堿促生長微生物功能菌劑,形成一套鹽堿地耕作層快速提高土壤有機質、降低土壤鹽堿度、改善土壤結構及微生態環境的技術,該項技術在江蘇灘涂鹽堿地、內蒙/新疆鹽堿地、吉林白城蘇打鹽堿地等不同鹽堿地類型及作物上均表現出了優異的效果。
編輯:陳偉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