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9-25 09:43
來源:產品化研究中心
作者:郭永偉
工藝包提供一種解決方案,“高值高價”窘境必須破除,通過產品化實現理想形態“優值優價”,像流水線一樣生產服務,工序化、標準化、規模經濟,合理降低成本、優化投入產出;
工藝包看作一種廣義產品,應來自優值技術服務和與優價集成裝備的化學化合反應,通過產品化封裝完整承載、系統集成為“機組”,“服務”的價值將充分寓于產品和客戶的使用體驗中。
“工程、模式、產品”這三個階段的劃分也完全吻合了傅濤博士在2023水業戰略論壇上定義的“市場化、資本化、產業化”三次浪潮概念。
站在現在看未來,作為上兩個時代良性發展的產物,工藝包將繼續存在并持續精益;站在未來看現在,工藝包就是產品化的一種不完美過程形態。
區別一個“技術或服務”到底是工藝包形態還是產品形態,不在于外貌性格,而要首先回答:什么時間、什么地點、誰與誰、做了什么事。
這就是場景的概念。
“做產品”的起手式一定是場景,因此模塊化、集裝箱化、撬塊化、裝配化不一定就是產品化,因此很多工藝包本身就是“廣義產品”,因此產品化也可以是部分產品化、或產品化部分。一切取決于場景而非自我定義。
什么是產品化以及產品化封裝的思考,是下一篇文章的論題,它也不一定就是環境服務發展的終極走向,卻是目前能構想到最系統可靠的之一。
工藝包的歷史不長、大事件不多,也許不能給我們完整的解題答卷,但大歷史不小,從中讀取的信息很底層邏輯,將作為我學習、思考、實踐技術產品化的一朵絕美浪花,伴隨著“產業化”的潮起潮涌。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