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24
來源:生態環境部
5月29日上午10時,生態環境部召開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宣傳教育司司長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副司長蔣火華、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王菊英出席,發布《2022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和《2022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并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五十四條規定:“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統一發布國家環境質量、重點污染源監測信息及其他重大環境信息。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定期發布環境狀況公報”。
今天的發布會,正式發布2022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和2022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出席今天發布會的是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副司長蔣火華先生、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王菊英女士,他們將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我先通報幾項生態環境部近期重點工作。
一、嚴厲打擊環評造假行為
日前,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人民法院對山東錦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環評造假案公開審理并當庭宣判,以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分別判處被告人林某鑫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五十萬元;判處被告人汪某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七萬元;判處被告人谷某歡有期徒刑一年二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六萬元;判處被告人靳某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沒收四被告人違法所得。上述人員為牟取非法利益故意提供大量虛假環評文件,違法所得近80萬元,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余萬元,擾亂市場秩序,危害生態環境,造成惡劣社會影響。
案件中依法被予以刑事處罰的人員,既有空殼環評單位的實際控制人、法定代表人,也有“掛靠”的環評工程師,還有居間聯絡的中介“掮客”,覆蓋了環評造假的主要鏈條。這是《刑法修正案(十一)》施行后,環評造假入刑司法實踐的重大突破,也是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的標志性成果,充分彰顯生態環境部門、刑事司法部門對環評弄虛作假“零容忍”的態度和依法嚴懲絕不姑息的決心。
錦華環評造假案的宣判,再次為廣大環評從業人員敲響了警鐘。環評單位要依法經營、誠信經營,依靠提供高質量、高水平的環評文件贏得市場,環評工程師要珍惜職業榮譽,嚴守職業操守,如果有人唯利是圖、膽敢以身試法,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
環評是約束項目和園區準入的法治保障,是在發展中守住綠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線,環評文件質量是環評工作的生命線。近年來,生態環境部門多措并舉、持續發力,健全監管機制、實施智能查重、強化靶向監管、開展專項整治、加大處罰力度、推動刑事司法銜接,嚴懲環評文件弄虛作假和粗制濫造行為。
生態環境部將以錦華環評造假案依法宣判為契機,持續對環評違法行為加強高壓嚴懲態勢。一是加強環評從業異常情況預警,指導各地實施靶向監管,對情節嚴重、涉嫌環評造假犯罪的,移送公安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二是落實好環評監管長效機制,全面加強環評文件質量監管。三是加快修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監督管理辦法》和配套文件,完善管理體系,切實筑牢源頭預防第一道防線。
二、三部門聯合發布依法嚴懲危險廢物污染環境犯罪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生態環境部今日聯合發布7件依法嚴懲危險廢物污染環境犯罪典型案例,分別是:浙江省臺州市蔡某喜等49人利用網絡平臺跨省處置鋁灰污染環境案,山東省青州市劉某剛等44人非法處置廢鐵桶污染環境案,北京市密云區夏某江等5人洗洞污染環境案,天津市武清區李某文等26人跨省處置廢鉛蓄電池污染環境案,上海市青浦區謝某華等3人非法處置廢料桶污染環境案,江西省南昌市戴某兵等3人非法處置“副產鹽”污染環境、戴某兵偽造公司印章罪案,重慶市永川區鄔某漸等8人非法處置含油泥漿污染環境案。
這7件案例既涉及廢鋁灰、廢棄桶、廢鉛蓄電池、含油泥漿等危險廢物環境犯罪常見多發領域,又涉及礦洞“洗洞”、醫藥化工企業副產鹽等危險廢物環境犯罪攻堅領域。公布這7件案例,彰顯了執法司法機關攜手依法嚴厲打擊重點領域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的決心,對于增強有關企業和群眾法治意識、預防違法犯罪具有警示教育作用。
三部門已連續四年共同開展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和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下一步,三部門將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扎實推進專項行動向縱深發展,始終保持打擊重點領域環境違法犯罪高壓態勢,堅決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合力守護好綠水青山。
三、強化環評保障,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生態環境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嚴守生態環保底線基礎上持續強化環評保障,努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2022年,全國共審批建設項目環評12.3萬個,總投資約 23.3 萬億元。今年以來,生態環境部已審批重大基礎設施和資源開發、煤炭保供、重大產業項目等環評14個,涉及總投資超過600億元;1-4月全國共審批3.38萬個項目環評,涉及總投資超過6萬億元。綜合環評審批情況來看,呈現出了一些新的特點: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