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09:57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谷林
上月20日,中國固廢網曾報道,湖南固廢處理龍頭企業軍信股份因籌劃收購湖南仁和環境63%股權而停牌,這也成為2023年度固廢領域首起發布的大型并購案例。3月5日晚,軍信股份再次發布系列公告稱,將采用詢價方式,向不超過35名符合條件的特定投資者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金額不超過15億元,擬用于支付本次交易的現金對價、標的公司項目建設和補充流動資金等,其中,補充流動資金比例不超過本次交易對價的25%或募集配套資金總額的50%。同時公司也將申請于3月6日正式復牌。
軍信環保到底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此次收購具體是什么情況?收購完成后,軍信環保有什么發展計劃?
戰友聯手辭職創業 助力長沙實現全量焚燒
軍信股份,2011年由湖南軍信環保集團與長沙排水公司以75:25的比例共同出資組建而成,原名為湖南軍信污泥處置有限公司(下文簡稱:軍信有限)。2015年,長沙排水退出。2017年,軍信有限進行股份制改制,4月更名為軍信股份,其中軍信環保集團持股90%,戴道國持股5.5%,另有4.5%由自然人何英品持有。后經過幾次股權變更,戴道國直接及間接合并持有軍信股份 35.69%的股份,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戴道國,1963年出生在湖北隨州的一個農村家庭。1981年,高中畢業后應征入伍,后考入軍校并任職,期間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1999年轉業至湖南省地稅局。2002年,戴道國辭去地稅局工作,與當年一同轉業至湖南省地稅局的戰友兼同事何英品一起合伙創業,相繼創辦了軍信路橋、軍信地產公司。
2006年,戴道國通過軍信路橋和軍信地產兩家公司聯合出資,組建軍信環保集團,并于同年中標長沙城市固體廢棄物處理場特許經營權。近年來,軍信股份先后投資70余億元對長沙市固廢處理場進行提質改造,將固廢場由過去單一的生活垃圾填埋場,逐步建設成對生活垃圾、市政污泥、滲濾液、飛灰等固體廢棄物綜合協同處理的環保產業園區。
2011年,軍信股份成立,公司業務范圍也逐步擴充至污泥處理、污水處理、滲濾液處理、垃圾焚燒發電、灰渣處理等眾多細分領域。2014年,公司污泥處置項目建成投產,設計日處理市政污泥500噸。滲瀝液(污水)處理項目被國家住建部評為科技示范工程。
2017年以前,軍信環保主要業務為市政污泥處理,垃圾填埋業務毛利占其毛利總額的50%以上;2017年6月,通過收購軍信環保集團下屬的填埋項目、滲瀝液(污水)處理項目及浦湘生物(垃圾焚燒項目(一期)的運營主體)80%股權,軍信股份的業務范圍拓展至垃圾焚燒發電、滲瀝液(污水)處理和垃圾填埋領域。
2018年1月,軍信股份的長沙市生活垃圾深度綜合處理(清潔焚燒)一期項目投入運行,是國內同期一次建成投產規模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2021年6月,清潔焚燒二期項目成功并網發電,助力長沙進入生活垃圾全量焚燒時代,率先在全國實現城市生活垃圾零填埋。自2018年后,垃圾焚燒發電業務也成為軍信股份的主要利潤來源,毛利占公司毛利總額的超過50%。
據統計,2017年至2021年,軍信股份營業收入分別為4.89億元、8.41億元、9.96億元、11.01億元、20.55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1.72億元、2.66億元、3.19億元、4.15億元、4.39億元,凈利潤連續五年保持穩定增長。
10余年成就湖南固廢龍頭 2022年創業板上市
2022年1月,湖南出臺《湖南省企業上市“金芙蓉”躍升行動計劃(2022—2025年)》,“金芙蓉”躍升行動計劃旨在積極搶抓國家全面推行注冊制改革的政策機遇,加快推進湖南省企業境內外上市,幫助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做強做優、提質增效。政策明確指出,到2025年,湖南全省境內外上市公司數量達到200家以上,總市值達3萬億元以上。
軍信股份是湖南發布“金芙蓉”躍升行動計劃后,首家拿到IPO批文的湘企。截至上市時,軍信股份擁有浦湘生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浦湘環保能源有限公司、湖南平江軍信環保有限公司三家控股子公司和污泥處置、污水處理及填埋工程三家分公司,經10余年發展,公司逐漸占據長沙市“六區一縣”全部生活垃圾、大部分市政污泥以及平江縣全部生活垃圾終端處理市場,成長為湖南省固廢處理領域的龍頭企業,日均處理生活垃圾近10000噸,污泥1000多噸,滲濾液約6000噸。其中滲濾液處理一期項目和污泥處置一期項目均被國家住建部評為“科技示范工程“”;2018年1月投運的長沙市生活垃圾深度綜合處理(清潔焚燒)項目被評為“湖南省環衛行業標桿項目”,并榮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
上市前軍信股份已運營及在建項目列表
2022年4月13日,軍信股份正式登陸深交所創業板,正式成為長沙當年上市第一股。上市預計募集資金約24.53億元,用于長沙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與生活垃圾清潔焚燒協同處置二期工程項目、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上市后,據其公告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12.02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3.28億元,同比增長8.17%。2022年12月23日,公司建設的平江縣市政污泥與生活(餐廚)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順利開工,設計日處理生活垃圾600噸、市政污泥60噸、餐廚垃圾50噸,計劃2024年建成投產。
以收購補齊餐廚業務拼圖 協同實現收運焚燒一體化經營
3月5日,軍信股份并購系列公告引發行業多家媒體報道。
據了解,并購標的公司湖南仁和環境的前身是湖南聯合餐廚垃圾處理有限公司,2011年成立,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湖南省小巨人企業,主要業務包括生活垃圾中轉處理服務及配套污水處理服務、餐廚垃圾收運處理服務。
據了解,仁和環境擁有長沙市第一垃圾中轉處理場項目、長沙市餐廚垃圾處理項目以及長沙市望城區生活垃圾轉運站項目(在建)的特許經營權。其中長沙市第一垃圾中轉處理場項目日均處理生活垃圾(不包含廚余和餐廚垃圾等)約7200噸,日均處理廚余垃圾能力約2000噸。2021年,仁和環境實現營業收入約8.9億、凈利潤約4.3億元,2022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約7.2億元、凈利潤約3.6億元。
根據雙方協議,本次交易,軍信股份將持有仁和環境不低于60%的股份。且仁和環境將作為補償義務人對標的公司在2023-2027年的業績進行承諾,業績未達標時將對軍信股份進行補償。因目前交易的審計及評估工作尚未完成,具體的業績承諾數字暫時尚未明確。
軍信股份目前的主營業務包括垃圾焚燒發電、污泥處置、滲瀝液(污水)處理、垃圾填埋和灰渣處理處置等,交易完成后,仁和環境將成為軍信股份控股子公司,補齊軍信股份在餐廚及廚余垃圾處理方面的固廢業務拼圖。雙方將形成優勢互補,在長沙地區形成生活垃圾轉運和焚燒發電一體化經營,從而降低總體運營成本,充分發揮雙方資源互補的協同作用。
根據住建部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46個重點城市廚余垃圾處理能力約6.28萬噸/天,僅能消納餐廚垃圾產生量的20%左右,未來存在較大的市場空間。
而垃圾焚燒面對退補和增量峰值的雙重壓力,很多領先企業開始探索新的業務增長模式,比如橫縱向拓展及延伸產業鏈,實現收運焚燒一體化化,或者加強協同焚燒,向輕資產模式或新能源領域轉型,等等,以尋找第二增長曲線。軍信股份收購仁和環境,正是這個行業趨勢的一個注腳。(相關閱讀:增量即將到頂 垃圾焚燒企業的四種選擇)
依據軍信股份公告,此次收購仁和環境相關資產業務,將有利于構建企業新的盈利增長點,也有利于擴充公司在環境治理細分領域的產業布局,既順應國家綠色發展和“雙碳”戰略,也符合公司在固廢處理和綠色能源產業上“強鏈、延鏈、補鏈”的戰略發展方向,將助力公司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做優做強,未來將繼續聚焦主業,深耕技術、穩步開拓。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