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0 09:40
來源:《濟南大學學報》
作者:許寅碩 薛濤
相關研究對全球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普遍存在的難題基本達成共識:雖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領域和模式(如水權、林權、排污權或減排信用等) 有所發展 ,但這些交易均存在無法規模化的問題④ 。前期資金投人缺乏、生態產品市場缺乏擴張和增強的原動力 ,無法吸引潛在購買者的循環性困局成為學界與業界一 直試圖突破的難題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Value Realization of Ecological Product)一詞在我國最早出現在 2017 年 10 月頒發的《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善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制度的若干意見》中 ,作為我國政府提出的一項戰略措施和任務 ,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舉措 。該文件對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即"科學評估生態產品價值 ,培育生態產品交易市場" 。基于此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可以理解為在政策干預下 ,在利用生態資源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過程中 ,將生態產品價值的外部性內部化 ,將其生態價值較為全面地反映在消費者支付的價格體系、市場運行體系以及政府或企業財務賬戶中的過程 。其核心目的是將生態產品受益人轉變為購買者 ,從而提供保護生態系統的市場調節 ,激勵更多符合經濟效率的生態產品的生產和供給。
引用注釋:①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課題組:《綠色金融理論與實踐研究》,《金融監管研究》, 2021 年第 3 期
②AndrewDeutza, GeofreyM.Healb, RoseNiuc, etal., FinancingNature: ClosingtheGlobalBiodiversityFinan-cingGap.https:/w.paulsoninstitute.org/wp -content/uploads/2020/09/FNANCING-NATURE Ful-ReportFinal -Version 091520 .pdf,2020 -09 -15 .
③高曉龍 , 林亦晴 , 徐衛華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研究進展》,《生態學報》, 2020 年第 1 期
④RayHartwel, BruceAylward, etal., EcosystemserviceMarketDevelopment: theRoleand 0pportunityforFi- nance,https:/w.conservationfund.org/images/cln events-resources/2015 wQM workshop/wQM -Resources/3 Economics/12 - ecosystem-role-opportunity-finance.pdf, 2010 -03 -31 .
生態產品的經濟屬性直接影響其價值實現的模式和難易程度 。學界一般基于 Brown 等的論文① 以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0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0ECD) 于2004年發布的《生物多樣性市場創建實施手冊》(Handbook of Market Creation for Biodiversity: Issues in Implementation)②等前期研究 ,將生態產品劃分為私人生態產品( Private Ecological Products)、純公共生態產品(Pure Public Ecological Products)、俱樂部生態產品( Club Ecological Products)和公共池塘類生態產品(Common Pool Ecological Products) 四個類型(見圖 1) 。
私人生態產品產生于生態系統的供給服務 ,具有較高的直接使用價值 ,如有機農產品 ,可獲取 專利的基因資源等 。俱樂部生態產品通常通過受益者付費機制達成其價值實現 ,如生態旅游等。 相對而言 ,公共池塘類生態產品和純公共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一直是備受關注的焦點和難點問題。 純公共生態產品一般產生于生態系統的調節服務與文化服務 ,既無法界定產權 ,也無法區分受益者 ,易產生搭便車問題 。公共池塘類生態產品分布最廣、種類最多 ,可產生于生態系統的供給、調節 和文化服務 。這類生態產品難以界定產權或者界定成本過高 ,無法自發實現市場化 。我國自然資源部印發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第一批)即據此對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進行了市場、政府及政府與市場混合路徑的劃分③ 。市場路徑主要針對私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純公共生態產品需通過政府路徑實現價值轉化 ,政府與市場混合路徑則適合于俱樂部生態產品和公共池塘類生 態產品的價值實現。
引用注釋:
①ThomasC.Brown , John C.Bergstrom, John B.Lomis, Defining, Valuing, and ProvidingEcosystemGoodsand services, ⅣaturalResourcesJournal, Vol.47 , No.2 , 2007 , pp.329 -376 .
②0rganization forEconomic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HandbokofNarketCreationforBiodi⑦ersity: Issuesin Implementation.Paris: 0ECD, 2004 , p.26 .
③《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 關于印發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 ( 第 一批) 的通知》, http:/gi.mnr.gov.cn/ 202004/t20200427 2510189 .html,2020 年 4 月 23 日。
基于綠色金融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基礎條件與邏輯框架
理想狀態下 ,綠色金融能通過促成市場交易為生態資源權益類生態產品提供合理定價引導;撬 動更多金融資源向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項目傾斜;發揮經濟體系辯識、測度與主動管理生態風險的能力 ,將生態信用、價值與風險要素以貨幣化形式融人經濟金融體系 ,通過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金融 化實現經濟激勵機制與生態系統管理目標的協調一致 。然而在推進過程中 ,仍然存在關鍵技術、政 策法規、機制與監管等方面的障礙。
不同類型的生態產品具有不同的價值實現潛力 ,會達到不同程度的價值實現 。達到最高程度 即生態產品市場金融化階段的生態產品 ,綠色金融的資源配置、風險管理和市場定價功能在其價值 實現過程中發揮作用的程度更高 ,形式也更多元化 。因此 ,在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產權明晰化、商品化和生態產品市場金融化四個發展階段構成的邏輯框架下 ,研究不同階段綠色金融支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程度和模式 ,能夠為基于綠色金融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一般理論規律。
( 一 )基于綠色金融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基礎條件
基于綠色金融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需要滿足生態產品有用性、稀缺性、產權明晰以及交易成本經濟可行四個基礎條件 。其一 ,生態產品需要具備有用性 , 即生態產品可以直接(沒有任何其他投 人)對人類產生效用 ,如清新的空氣、清潔的水源、宜人的氣候 ,或能夠與勞動力、資本和其他生產 品一起作為生產過程的投人 ,產生消費品 ,如森林康養、林業碳匯、溫泉養生等 。其二 ,要確保生態 產品的稀缺性 ,以克服其非排他性對受益者或污染者付費的障礙 ,如前述的公共池塘類或純公共生態產品 ,即需要相應的制度安排為其稀缺性提供保障和預期 ,具體實踐案例包括基于政策法令的總量控制和交易機制(Cap -and -Trade)以及美國濕地緩解銀行(wetland Mitigation Banking) 等①。其三 ,明確非私人生態產品的產權制度安排 。產權體系的明晰過程通常伴隨著生態產品所有權、經營權、管理權及收益權的合理剝離 ,這是保障生態資產維護方利益 ,為生態產品生產與供給以及其他價值環節的利益主體形成有效利益分配機制的基礎 ,通常也直接影響市場主體的參與模式 。如福建省南平市的"森林生態銀行”,鼓勵林農在平等自愿和不改變林地所有權的前提下 ,將碎片化的森林資源經營權和使用權集中流轉至"森林生態銀行”,轉換成權屬清晰、集中連片的優質" 資產包”。林農可通過人股、托管、租賃、贖買四種流轉方式參與② 。其四 ,保障生態產品市場的交易成本經濟可行 。交易成本包括獲取信息、尋找有意愿的買方或賣方以及轉移所有權屬的成本 ,也包括確保各方切實履行責任的成本 。如果交易雙方承擔的交易成本超過了交換產生的利益 ,或是政府部門承擔的交易成本相對于由此產生的公共利益而言過高 ,則交易很難發生 。因此 ,與商品和金融市場的發展類似 ,生態產品市場的發展也必然伴隨著各類交易服務機構的興起 ,如生態估值機構、 生態認證機構、生態資產評估機構與經紀商、信用評級機構等 , 以提升信息透明度并降低交易成本③。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