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30 09:31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李曉佳整理
2022年12月28日,在2022固廢戰略論壇的現場,北京中持綠色能源環境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董玉婧以“資源化導向的有機固廢生物處理技術”為主題,分享了中持綠色一直以來的探索實踐以及2022年取得的新進展、布局的新動向。
將有機廢棄物變廢為寶,是很多環保企業一直努力去實現的價值。但在探索和實踐當中,也有很多問題和難點存在,比如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后的產品去向問題。在追求“高質量”發展的產業背景之下,要真正解決痛點,才能真正獲得“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2022年12月28日,在2022(第十六屆)固廢戰略論壇的現場,北京中持綠色能源環境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董玉婧以“資源化導向的有機固廢生物處理技術”為主題,分享了中持綠色一直以來的探索實踐以及2022年取得的新進展、布局的新動向。
董玉婧
01一個小測算,看有機固廢資源化的巨大潛力
從2021年的行業數據統計來看,農業源以及城市源產生的有機廢棄物產生量共接近47億。如此大的體量,所帶來的環境問題也是不言而喻的。
但要明確的是,有機廢棄物還有資源的屬性:一方面是來源于營養潛力,比如能提高土壤地力,促進土壤健康土壤有機質提升形成碳匯;另一方面是能源潛力,比如生產天然氣、電力等能源產品,改善能源結構。這也是有機廢棄物資源化非常重要的方向。
當前農業、城市有機廢棄物產沼氣潛力
董玉婧指出,如果把這些有機廢棄物都轉化成沼氣,并把這部分沼氣再提純為生物天然氣,每年可以提純天然氣1921億立方。以此計算,如果按照2020年全國天然氣消費量為 3280 億立方米計算,可以接近60%的替代比例;如果沼氣全部用于發電,可發電6400億千瓦時,相當于2020年全國用電量的9%;如果算成碳減排的話,也可以減排 5.54 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02用兩大技術方向,不斷挖潛有機廢棄物潛力
目前主流的有機廢棄物資源化的技術路線有三大方面:一是生物處理方向,包括厭氧和好氧;二是熱處理;三是生物養殖,如蚯蚓、黑水虻。
從目前行業的現狀和有機廢棄物資源化的整體方向出發,中持綠色潛心研究形成了自己的典型技術產品以及成功突破了后端有機質利用的屏障,不斷實踐和總結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一、厭氧技術產品:DANAS?干式厭氧消化技術+TSBP?分級分相濕式厭氧消化技術
DANAS?干式厭氧消化技術及四大典型項目的實踐認證
中持綠色是國內較早研發DANAS?干式厭氧消化技術的企業。2013年中持綠色與清華大學合作開始進行研發,從小試、中試,到示范工程建設,經過5年的研發歷程,研制出DANAS干式厭氧消化技術,2018年第一個示范項目成功落地,為DANAS?干式厭氧消化技術的不斷實踐打好了基礎。
DANAS?干式厭氧消化技術是專門針對含固率20-35%物料進行厭氧消化的處理技術。該技術適用于市政、農業、工業等一種或多種有機廢棄物的厭氧處理,比如垃圾分類后產生的廚余垃圾的規模化集中處理,市政污泥與其他有機廢棄物協同處理,以及畜禽糞便規模化集中處理、區域有機廢棄物協同處理等。
DANAS?干式厭氧消化技術的技術特點包括:強適應性,DANAS?干式厭氧消化技術的預處理相對更簡單,同時非常適合多物料的協同處理;擁有超大型的反應器,單座反應器日處理規模大于100噸;裝備化系列化,DANAS?干式厭氧消化技術產品是標準化的產品,可以在工廠把模塊預制完成,到現場可以比較快的完成拼接和制造。實現了裝備化模塊化,降低加工、安裝難度。
董玉婧介紹,DANAS?干式厭氧消化技術的核心設備是臥式反應器,顧名思義,它的結構是臥式的,采用矩形+圓底的構造。可以實現預制組件拼裝,內部還配備了加熱、保溫管,做到儲氣、反應一體化,可適應中溫和高溫工藝。可以保證生物反應過程在最佳條件下完成,構造簡單、建設周期短、經久耐用,無短流,可以實現自動排沙、物料完全混合。
長軸攪拌器
設備內部的長軸攪拌器運行轉速低、變頻控制、均勻攪拌,能夠使得物料完全混合、傳質傳熱效果好,并且無浮渣和沉淀產生,能耗低兼有推流功能 。
現在設備也實現了遠程智能監控,可以通過手機APP或者是電腦客戶端,實時監測在線的運行數據或者是實現線上的分析,更加便捷。
目前,DANAS?干式厭氧消化技術在國內已經有肥城(200噸/天)、睢縣(50噸/天)、宜興(100噸/天)、灌云(800噸/天)四大項目建成并投入運行,共包括12套干式厭氧反應器,總規模達到1150噸/天。
1、肥城市畜禽污染物治理與綜合利用項目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