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2 09:17
來源:中國水網
10月10日,上海市政府官方網站發布《中共上海市委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邁向建設美麗上海新征程的實施意見》,目標到2025年,生態環境質量穩定向好,生態服務功能穩定恢復,主要污染物減排量完成國家下達目標,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初步實現;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穩定控制在30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0%以上,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氣;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達到60%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基本達標,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8%;土壤污染等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各類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水平持續提升。
中共上海市委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邁向建設美麗上海新征程的實施意見
(2022年9月5日)
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結合我市實際,現就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邁向建設美麗上海新征程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明確總體要求和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推動源頭治理、促進綠色轉型的總抓手,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把上海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
到2025年,生態環境質量穩定向好,生態服務功能穩定恢復,主要污染物減排量完成國家下達目標,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初步實現;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穩定控制在30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0%以上,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氣;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達到60%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基本達標,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8%;土壤污染等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各類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水平持續提升。
二、全面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
(一)開展碳達峰行動。制定碳達峰碳中和“1+1+N”政策體系文件,重點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確保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深化碳市場建設,運行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推進碳金融產品創新,爭取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推進碳普惠市場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相互銜接。建立區級溫室氣體排放清單,開展低碳和適應氣候變化試點。開展碳排放評價試點。
(二)高標準建設綠色發展新高地。高水平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推進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碳中和示范區建設。打造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國家綠色高質量發展新標桿。構建五個新城低碳建設運行新模式。
(三)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合理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到2025年,全市煤炭消費量較2020年下降5%左右,天然氣消費量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上升到17%左右。積極爭取新增外來綠電供應。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
(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推進落后產能淘汰調整。推動杭州灣石化產業升級。推動桃浦、南大、吳淞、吳涇、高橋石化等重點區域整體轉型,推進金山第二工業區、星火開發區環境綜合整治。深化園區循環化補鏈改造,創建一批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產品和綠色供應鏈。
(五)推進清潔生產和能源資源節約高效利用。推進化工、醫藥、集成電路等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全覆蓋。完善能耗“雙控”制度,提升各用能領域節能降碳效率。強化重點領域節水,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
(六)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推動落實“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加強“三線一單”成果在政策制定、園區管理、環境準入等方面的應用。嚴格規劃環評審查和項目環評準入,開展政策生態環境影響分析試點。
(七)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推行綠色產品政府采購制度,推廣節能環保低碳產品。加強塑料污染治理,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開展綠色生活創建行動。建立綠色消費激勵機制,推進綠色產品認證體系建設。
三、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
(八)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新一輪環境空氣質量改善計劃。加大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管控力度。完成第二輪揮發性有機物深化治理和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適時將臭氧污染應對措施納入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體系。
(九)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加快淘汰國四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車。開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推廣新能源汽車及作業機械。加大柴油貨車承擔港口大宗貨物集疏運的管控力度。提高船舶靠港岸電使用率。推動貨物運輸向“公轉鐵”“公轉水”方式發展。到2025年,海鐵聯運量較2020年翻一番。
(十)加強社會污染源治理。加強揚塵污染控制,推進中心城區、重點區域的市政工程采用覆罩法和裝配式施工。強化餐飲油煙污染治理。推進消耗臭氧層物質和氫氟碳化物環境管理。加強噪聲達標區管理。
四、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
(十一)打好“消黑除劣”成效保衛戰。完善河湖長制,推進50個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完善水質監測預警體系。推進重點湖泊富營養化治理,落實重點跨界水體聯保聯治。開展新一輪雨污混接整治。推進初雨調蓄設施建設。開展泵站放江綜合整治。到2025年,全市河湖穩定消除黑臭、劣Ⅴ類水體,逐步恢復河湖景觀生態服務功能,建成一批美麗河湖樣板。
(十二)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推進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和工業企業及園區、農業面源、船舶等污染治理。推進養殖水域灘涂分區管理。實施好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到2025年,長江干流(上海段)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水生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恢復。
(十三)提升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加強水源保護區環境監管。到2025年,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保持100%達標。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打造跨界水源保護區協同監管示范樣本。
(十四)實施長江口—杭州灣綜合治理攻堅戰。持續開展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強直排海污染源、船舶港口、海洋垃圾等污染防治,改善入海河流斷面水質。推進重點海域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強化海洋環境風險防范和應急能力建設。到2025年,基本完成長江干流(上海段)排污口整治,濱海濕地和岸線得到有效保護。
五、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
(十五)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農村水環境綜合整治、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到2025年,完成90個行政村農村環境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90%以上,農田化肥、農藥總施用量較2020年分別下降9%和10%,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利用率均達到43%,農藥包裝廢棄物和農業薄膜回收率達到10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居全國前列。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