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8 13:28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
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印發《內蒙古自治區中央財政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管理實施辦法》,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主要用于天保工程、退耕還林還草、草原生態修復治理、生態護林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等方面的支出使用范圍。不得用于興建樓堂館所、償還舉借的債務及其他與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無關的支出。
內蒙古自治區中央財政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管理實施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和規范中央財政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強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等法律法規和《財政部 國家林草局關于修訂<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資環〔2021〕76號)、《財政部 國家林草局關于調整林業草原轉移支付資金管理辦法有關事項的通知》(財資環〔2022〕26號)等有關規定,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實施辦法。
第二條 本實施辦法所稱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是指中央財政預算安排的用于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方面的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資金。
第三條 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由自治區財政廳、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共同管理。
自治區財政廳負責審核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分配建議方案并下達預算,組織開展預算績效管理和預算監管,指導各盟市、旗縣(市、區)(以下簡稱盟市、旗縣)加強資金使用管理監督等。
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負責提出資金分配建議方案,會同自治區財政廳下達年度工作任務計劃,組織做好預算績效管理,督促和指導各盟市、旗縣做好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管理監督工作等。
第四條 盟市、旗縣財政、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根據職能負責本地區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的分解下達、預算執行、組織項目實施、資金使用管理監督以及預算績效管理具體工作等,并對上報的可能影響資金分配結果的有關數據和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負責。
第五條 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實施期限至2022年,到期前由財政部會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評估確定是否繼續實施和延續期限。
資金年度預算編制以及預算執行中,財政部會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根據政策實施情況和工作需要,開展相關評估工作,依據評估結果完善資金管理政策。
第二章 資金使用范圍
第六條 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主要用于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以下簡稱天保工程)社會保險、天保工程政策性社會性支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完善退耕還林政策、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草原生態修復治理、生態護林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等方面的支出。
第七條 天保工程社會保險補助用于國務院批準的《長江上游、黃河上中游地區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二期實施方案》和《東北、內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二期實施方案》(林規發〔2011〕21號,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確定的天保工程實施單位和人員范圍內相關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等五項社會保險的繳費補助。
第八條 天保工程政策性社會性支出補助用于《實施方案》確定的天保工程實施單位承擔的公檢法司、政府事務、教育、醫療衛生、消防、環衛、街道等政府職能和社會公益事業以及改革剝離上述職能等相關支出。
第九條 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補助用于停止國有天然商品林采伐后,保障國有林經營管理單位正常運轉、職工基本生活,以及重點國有林區改革和產業轉型等相關支出,包括重點國有林區天然林停伐補助、天保工程區外天然林停伐補助和重點國有林區金融機構債務貼息補助。
第十條 完善退耕還林政策補助用于上一輪退耕還林任務(2000-2006年)糧食和生活費補助期滿后,為支持解決退耕農戶生活困難發放現金補助。
第十一條 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補助用于對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農戶發放現金補助。
第十二條 草原生態修復治理補助用于退化草原生態修復治理、草種繁育、草原邊境防火隔離帶建設、草原有害生物防治等相關支出。
第十三條 生態護林員補助用于脫貧地區脫貧人口受聘開展森林、草原、濕地、沙化土地等資源管護人員的勞務報酬支出。
第十四條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支出用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保護補償與修復,特種救護、保護設施設備購置維護與相關治理,專項調查和監測,宣傳教育等。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域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濕地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不得納入支持范圍。建設內容不得與中央基本建設投資支持的內容重復。已安排但未完成竣工驗收的項目不得納入支持范圍。
第十五條 國家公園補助用于國家公園勘界、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生態保護補償與修復、野生動植物保護、自然教育與生態體驗、保護設施設備運行維護等相關支出。
第十六條 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不得用于興建樓堂館所、償還舉借的債務及其他與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無關的支出。
第三章 資金分配
第十七條 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采取因素法分配,其中承擔相關改革或試點任務的可以按照國家規定采取定額補助。
資金分配過程中,應當根據審計和財政監督稽核、資金使用績效等情況對測算結果進行調整。
第十八條 天保工程社會保險補助按照《實施方案》確定的單位和人員范圍內相關人員數量和繳費補助基數及繳費比例分配。繳費補助基數為《實施方案》確定的天保工程實施單位所在地區相關年份城鎮單位就業人員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80%(含內蒙古森工集團),繳費比例執行國家有關規定,各盟市、旗縣根據當地社會保障政策具體落實。
第十九條 天保工程政策性社會性支出補助按照天保工程實施單位政策性社會性人員數量、人員減少情況和相關補助標準分配,補助標準根據《實施方案》確定,并根據物價和經濟發展水平適時調整,人員數量減少部分按照調整前的補助標準分配。
第二十條 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補助按照以下原則分配:
重點國有林區天然林停伐補助按照截至停伐時點天然林停伐產量、編制人數及核定人數、基層林業局承擔社會職能情況、重點國有林區改革進展和相應補助標準分配。
天保工程區外天然林停伐補助按照停伐產量、“十二五”年均采伐限額、天然有林地面積等因素及權重分配,分配權重分別為55%、35%和10%。
重點國有林區金融機構債務貼息補助按照重點國有林區截至停伐時點與停伐直接相關、為維持林區正常運轉產生的金融機構債務和現行年利率給予補助。
第二十一條 完善退耕還林政策補助按照自治區政府有關部門下達的年度任務和國家確定的補助標準執行。每畝退耕地每年補助90元。還生態林補助期限為8年,還經濟林補助期限為5年。
第二十二條 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補助按照自治區政府有關部門下達的年度任務和國家確定的補助標準執行。
退耕還林每畝退耕地補助1200元,五年內分三次下達,第一年500元,第三年300元,第五年400元;退耕還草每畝退耕地補助850元,三年內分兩次下達,第一年450元,第三年400元。
第二十三條 草原生態修復治理補助按照退化草原修復任務、草原面積、政策等因素分配,權重分別為70%、15%、15%。
第二十四條 生態護林員補助存量資金用于鞏固前期脫貧攻堅成效,增量資金按照脫貧人口數量、資源面積、政策等因素分配,權重分別為70%、20%和10%,平均每人每年補助10000元。
第二十五條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補助按照保護區個數、保護區面積、政策等因素分配,權重分別為70%、15%、15%。
第二十六條 國家公園補助按照國家公園面積、園區內人口密度、重要程度分配,權重分別為50%、20%、30%。
第二十七條 各地在分配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時,結合相關工作任務和實際,適當向承擔林業草原生態保護任務重的地區、革命老區、脫貧地區和脫貧人口傾斜。
第二十八條 分配給31個脫貧縣(原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連片特困地區縣)的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中納入統籌整合范圍的部分,按照財政部等11部門《關于繼續支持脫貧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工作的通知》(財農〔2021〕22號)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九條 各級財政部門應當會同同級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支持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加強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與中央基建投資等資金的統籌使用,避免重復支持。
第四章 預算下達
第三十條 盟市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會同財政部門于每年6月15日前,向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自治區財政廳匯總報送本地區下一年度任務計劃和資金需求。包括審核后的《實施方案》確定的單位和人員范圍內相關社會保險繳費人數和公檢法司、政府事務、教育、醫療衛生以及消防、環衛、街道等崗位人數,退耕還林還草、草原生態修復治理、生態護林員、國家公園等任務計劃,以及相應資源面積、人員數量等基本情況,對與上年相比變動情況進行說明并附佐證材料。
第三十一條 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會同自治區財政廳于每年7月15日前,向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財政部報送我區下一年度任務計劃和資金需求。
第三十二條 接到中央財政下達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預算后,自治區財政廳會同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在30日內分解下達,同時將資金分配結果報財政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備案,并抄送財政部內蒙古監管局。
第三十三條 盟市財政部門、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接到自治區分配下達的資金和績效目標后,應按規定時限及時分解下達,并將指標文件抄送自治區財政廳、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財政部內蒙古監管局。
第五章 預算績效管理
第三十四條 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建立“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
第三十五條 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績效目標分為整體績效目標和區域績效目標,主要內容包括與任務相對應的數量、質量、時效、成本以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可持續影響、滿意度等。
第三十六條 績效目標設定、審核、下達的依據:
(一)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黨中央、國務院,自治區黨委、自治區政府對林業草原領域重大決策部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等。
(二)財政部門中期財政規劃、年度預算及預算管理制度、項目和資金管理辦法等。
(三)《實施方案》、林業草原發展規劃、林業草原行業標準及其他相關重點規劃等。
(四)統計部門或林業草原行業主管部門公布的有關林業草原行業統計數據和財政部門反映資金管理的有關數據等。
(五)符合財政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自治區財政廳、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要求的其他依據。
第三十七條 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自治區財政廳在分解下達當年任務計劃時同步下達區域績效目標申報表指標體系。
盟市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按規定時間,結合任務計劃和本地區實際情況,編制區域績效目標申報表,連同上一年度資金使用管理情況報送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自治區財政廳。
第三十八條 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會同自治區財政廳于每年2月15日前,結合任務計劃和全區實際情況,審核、匯總各盟市報送的績效目標申報表,編制自治區區域績效目標申報表,連同上一年度資金使用管理情況報送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財政部,并抄送財政部內蒙古監管局。
接到財政部隨當年資金預算同步下達的區域績效目標后,自治區財政廳會同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隨當年資金預算同步將區域績效目標分解下達各盟市。
第三十九條 各級財政部門會同同級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按要求實施預算績效監控,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是實施預算績效監控的主體,重點監控林業草原生態恢復治理資金使用是否符合下達的績效目標,發現績效運行與預期績效目標發生偏離時,應當及時采取措施予以糾正。
第四十條 各級財政部門會同同級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開展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績效自評。
預算執行結束后,盟市、旗縣財政部門組織同級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資金使用單位對照確定的績效目標開展績效自評,對自評結果和績效評價相關材料的真實性負責。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將審核匯總后的自治區績效自評表和績效自評報告報自治區財政廳審核后,按規定時限向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報送,同時抄送財政部、財政部內蒙古監管局。
第四十一條 績效評價的依據除了績效目標設定、審核、下達的依據外,還包括以下內容:
(一)整體績效目標和區域績效目標。
(二)資金分配方案、預算下達文件、財務會計資料、政府采購、招投標等有關文件資料。
(三)人大審查結果報告、巡視、審計報告及決定、財政監管稽核報告等,以及有關部門或中介機構出具的項目評審或竣工驗收報告、評審考核意見等。
(四)反映項目管理情況、項目組織實施情況、工作任務開展完成情況的正式文件、會議紀要、年度工作計劃、中長期工作規劃、項目實施方案、可研報告、作業設計、合同、協議、公示、公告,及開展調研、中期評估、檢查驗收等相關文件資料等。
(五)管理制度、辦法、實施辦法、機制創新、信息公開等。
第四十二條 績效評價內容包括資金投入使用情況、資金項目管理情況、資金實際產出和政策實施效果等。
第四十三條 績效評價結果采取評分與評級相結合的形式,具體分值和等級按照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有關規定執行。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完善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政策、改進管理以及下一年度預算申請、安排、分配的重要依據。自治區財政廳、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建立績效評價結果反饋制度和應用機制,將績效評價結果、審計、財政監督稽核情況作為下一年度資金分配依據,按績效得分情況給予獎懲,其中發放到個人的支出如有扣減,盟市應當自行安排資金補齊,發放標準不得低于中央確定的補助標準,確保群眾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第四十四條 對于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中納入脫貧旗縣涉農資金統籌整合范圍的部分,區域績效目標對應的指標按被整合資金額度調減,不考核該部分資金對應的任務完成情況。
第六章 預算執行和監督
第四十五條 各盟市、旗縣財政部門、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應當加快預算執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結轉結余的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按照財政關于結轉結余資金管理的相關規定處理。
第四十六條 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的支付執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有關規定。屬于政府采購管理范圍的,按照政府采購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七條 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使用管理相關信息按照預算公開有關要求執行。
第四十八條 各級財政部門、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資金申請、分配、使用、管理情況的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財政部內蒙古監管局根據工作職責和財政部要求,對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進行監管。
第四十九條 盟市、旗縣財政、林業和草原等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的使用管理中,存在違規分配、使用和管理資金,以及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等違紀違法行為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國家有關規定追究相應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五十條 資金使用單位和個人在使用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中存在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國家有關規定追究相應責任。
第七章 附 則
第五十一條 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本級預算單位、內蒙古森工集團參照執行本實施辦法。
第五十二條 本實施辦法由自治區財政廳會同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負責解釋。
第五十三條 本實施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此前自治區財政廳、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發布的關于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的相關文件與本實施辦法相抵觸的,以本實施辦法為準。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