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01 09:01
來源:超級團隊super team
作者:李謙子
當行業紅利基本無法再滋養環保企業的規模擴張時,環保企業的可持續增值,必須要依賴企業的組織力。企業能力的核心評價指標中的組織力,團隊戰斗力的權重必然要一提再提。薪酬體系是團隊戰斗力的基石,薪酬變革的底層是激勵系統的變革,而激勵系統的變革,其底層是對權力局面和利益局面的觸碰與博弈。
文中是某國資下環保集團的激勵盲局,品鑒案例,照進自己,且看TA如何一步一步破局。
當行業紅利基本無法再滋養環保企業的規模擴張時,環保企業的可持續增值,必須要依賴企業的組織力。企業能力的核心評價指標中的組織力,團隊戰斗力的權重必然要一提再提。
薪酬體系是團隊戰斗力的基石,薪酬變革的底層是激勵系統的變革,而激勵系統的變革,其底層是對權力局面和利益局面的觸碰與博弈。
以下是某國資下環保集團的激勵盲局,品鑒案例,照進自己,且看TA如何一步一步破局。
1. 畫像
標簽:
某環保上市公司排名前50
子行業龍頭地位
省國資委下屬企業(民營轉國營,國有資本主導,股東結構多元化)
2000年前成立
下設幾十家分公司,業務覆蓋全國
以事業部方式統籌管理,事業部分區域和行業,但目前管理相對粗放(企業畫像沒畫的太細,容易報身份證號)
所處階段:
營收持續增長(過往五年)
業績增速出現放緩,甚至乏力
競爭劇烈,競爭對手頗多,實力強勁
企業被迫進入組織變革期與管理體系升級期
2.局面
局一 管理的局
隨著戰略拓張,業務復雜度增加,管理復雜度隨之提升。
跑馬圈地,下屬公司快速擴張,有能力要擴張,沒能力硬著頭皮,也要擴張。坑多蘿卜少,有的坑站位的是大蘿卜,有的坑站位的是小蘿卜,有的坑直接放蘿卜苗,子公司核心團隊的戰斗力參差不齊,下屬子公司包含區域事業部子公司,覆蓋33個城市,不同區域子公司業績情況、經營難度差距很大。
不同業務種類的子公司包含環保設備公司、工程公司以及設計院等,不同類型子公司發展階段、孵化或收編時間不同,其管理隊伍的能力、管理理念更是參差不齊。
兩類子公司極大的增加了集團統籌管理的難度,有持續盈利的,也有持續虧損的,好的與差的子公司營收相差幾十倍。業務結構已經發生深刻變化,管理模式還是多年前的老模式。
局二 分錢的局
隨著下屬子公司質量逐漸拉大,不同子公司并沒有體現出激勵差距。子公司薪酬激勵方式離市場化距離太遠。首先就不符合省國資委下發的《省屬企業薪酬管理辦法》相關“激勵與約束相結合”、“推進薪酬分配的規范化與市場化”的指導原則。更嚴重的是,下屬虧損的企業,薪酬總額持續出現增資不增效的情況。
面對此環保集團的的兩大盲局,我們一起排布一下破局思路:
第一步 對子公司實施差異化分級、統籌管理
我們知道不同階段的企業適宜的評價指標是完全不同的,管理上不能同日而語。
附:不同階段的企業適宜的評價指標
1、我們需要將子公司先分為初創期子公司和運營期子公司,初步平滑不同發展階段對業績的影響。
2、給運營期的子公司搭建量化評級體系。
其中評級的標準除了包括一些基礎數據指標,比如營業額,凈利潤,資產收益率,人員規模等,此外,還會加上業務復雜度、市場競爭環境、戰略定位相關度等綜合性指標。
3、根據量化評價模型,給現有子公司定級,我們的公司定級模式為雙指標滿足式定級。
4、創業期公司,全部入1級。
5、每年重新核定機制(調整機制),根據企業的運營情況重新定級。
6、集團對一級子公司的管控機制設計,全部基于定級模型,包括且不限于下屬公司的權限設計、匯報方式、職務定級、激勵方式等。
通過以上的分級模式及分級之上的管理模式,我們實現了管理變革的第一步:差異化分級兼具統籌管理。
第二步,在子公司一把手和副職的選聘上,建立了一定的選聘標準:
首先,有相關業務領域成功實踐,基層成長起來的。
更重要的是,綜合評價上需要有幾個高分項:
“責任心”和”全局意識”指標超強
能團結不同觀點的人
能持續突破自我,不安逸現狀
為什么定了這幾個條件,理由也很樸素,就是之前在這入過坑,反向思維,基本上現在子公司做的不好的,子公司一把手都有幾個特點,要么山頭主義太重,要么固執守舊,要么小富即安。
第三步 深化國資委對國有企業負責人的激勵方式
實際上,對于下屬公司干部班子的激勵,省國資委有明確要求,按照市場化分配機制,組織任命的企業負責人,薪酬分為基本年薪、績效年薪和任期激勵三部分構成。
其中:
基本年薪:以上年度企業在崗員工平均工資的兩倍給付,在此基礎上董事長系數為1,總經理系數為0.95,副職負責人系數為0.6-0.9。同時發生經營性虧損,此標準適當下調。
績效年薪:以基礎年薪為基數,與企業績效掛鉤,績效系數最高不超過1.5。
任期激勵:年薪酬的30%,遞延至任期結束后發放(6:2:2逐年)
那么再輔以中長期激勵(需要單獨向國資委備案) 干部班子成員的薪酬結構相對豐富。
因此干部班子的薪酬改革著重在績效上做文章,考核維度設計如下:
考核周期為半年考核 、年終考核。
考核結果:績效考核結果采取強制分布原則,根據被考核人績效水平,在本公司內按照強制分布比例劃分為A、B、C、D、E等級。
考核結果運用:干部的任職管理、薪酬調整、獎金發放、股權激勵、培訓等方面。
第四步 優化崗位任職資格,全員重新套薪
職工的薪酬體系優化上,除了結構化的薪酬機制設計以外,這次薪酬改革有個重要舉動。
即細化了全崗位的任職資格,在任職資格的基礎上,進行了全員的重新套薪。
我們在完成了對全員薪酬數據的系統分析后,采取了穩健式的套薪方式,套薪成本約為9%。
與此同時,我們將調薪機制標準化,規范了三種調薪的可能性:
1. 規范化調薪:當員工個人客觀條件發生變化時(如:學歷、司齡、考取的證照等,個人薪酬隨之進行調整,使薪酬與個人差異相關聯。
2. 績效調薪:將員工薪酬調整與績效考核相關聯,根據員工個人績效表現,對員工進行薪酬調整,使薪酬能上能下。
3. 崗位異動調薪等調薪機制:當員工的崗位發生變動時,薪酬應隨崗位的變動而調整,使員工的薪酬收入與崗位價值相匹配。
第五步:對虧損的下屬企業,進行薪酬總額控制
薪酬控制的總體原則為:增人不增資,增效才增資。
針對盈利的一級企業:工資總額原則上在不低于上一年度標準的情況下,適當增長(但不高于利潤增長比例),工資總額增長方案報集團公司審批。
針對虧損的一級企業:工資總額原則上在不高于上一年度標準的情況下,按照其虧損程度和年限必須適度降低薪酬標準,把降低部分的額度分配給盈利的一級企業,做到“有獎有罰、獎優罰劣“和維持公司系統工資總額基數不降低,保障員工利益。
對當期虧損的企業:在未扭虧之前,原則上人員不能增長,人均薪酬不能超過上年同期水平。
對連續兩年虧損的企業:在未扭虧之前,原則上人員不能增長,人均薪酬必須逐年下降。
對連續三年及三年以上虧損企業:在未扭虧之前,需要人員縮減。
對培育期企業:經報請集團審批批準,下屬公司提出扭虧增盈計劃的同時,可不采取控人控薪等措施。
最終此環保集團通過對下屬企業實施薪酬總額管控,較好地解決了下屬企業薪酬管理問題:
首先,以“兩低”為薪酬管控的基本原則,使薪酬總額與企業經營效益相關聯,符合國資委對國有企業薪酬管控的指導思想;
其次,根據子公司的分級標準,集團對下屬經營單位進行更準確的薪酬總額管控;
最后,實行“超目標獎”,積極鼓勵各經營單位超目標完成任務,并給予相應獎勵,較大程度激發組織活力。
附:薪酬總額管控模式圖
整體回顧:變革之路寫在文章里只有五步:
第一步:對子公司實施差異化分級、統籌管理
第二步:建立子公司領導班子選聘標準
第三步:深化國資委對國有企業負責人的激勵方式(主要在績效方面落地強制排布)
第四步:優化崗位任職資格,全員重新套薪
第五步:對虧損的下屬企業,進行薪酬總額控制。
但在推動這五步落地的過程中,確實步步驚心,一言難盡。
整個過程,我們必須理解,制度的變革,本質是文化的變革,在此過程中,我們需要花大量時間來和團隊就變革的方向和內容達成一致,減少變革阻力。如果在沒有取得共識的前提下進行某項變革,在制度落地時就會出大亂子。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