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5 09:24
來源:河南省人民政府
生態經濟基礎仍較薄弱。全省經濟總量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五位,但生態經濟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例偏低,仍存在創新驅動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夠優化等問題。生態農林業、綠色低碳產業、綠色服務業等綠色產業剛剛起步,綠色競爭優勢尚未形成。節能環保產業龍頭骨干企業數量少,產業競爭力不強,政策激勵引導機制不健全。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污染物排放量與處理能力不匹配,危險廢物、污泥處置能力普遍不足。
環境治理體系仍需完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措施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未充分有效發揮。生態環境治理更多依靠行政手段,相關責任主體內生動力尚未得到有效激發,市場化機制還需進一步建立完善。生態環境法規和標準體系仍需完善,少數企業法治意識淡薄。基層和農村的生態環境監管能力亟待提升,生態環境科技支撐能力和環境信息化建設仍滯后于生態環境管理工作需要。
第三節 戰略機遇
“十四五”時期,我省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經濟發展面臨諸多機遇和有利條件:一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生態文明制度改革紅利持續釋放,全社會保護生態環境合力顯著增強,為統籌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提供堅實基礎。二是面臨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政策機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歷史機遇,為統籌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提供重要機遇。三是中原城市群和鄭州都市圈建設、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深入推進,為統籌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提供支撐平臺。四是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綠色低碳轉型全面推進,為統籌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提供新動能。
“十四五”時期要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歷史使命,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抓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找準定位、探索路徑,全方位對接國家重大戰略,落實碳達峰目標、碳中和目標愿景,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推動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全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生態經濟,開啟生態強省建設新征程。
第二章 總體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抓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錨定“兩個確?!保瑢嵤笆髴鹇浴?,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把握減污降碳總要求,激勵與約束并舉,增容與減排并重,統籌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環境污染治理、生態系統保護、生態經濟發展、環境風險防控、治理能力提升,加快建設生態強省,促進大河大山大平原保護治理實現更大進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為確保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河南、確保高水平實現現代化河南奠定堅實生態環境基礎。
第二節 基本原則
堅持人民至上、生態惠民。依靠人民、服務人民,著力解決人民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堅持低碳引領、綠色發展。將生態環境保護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堅持系統觀念、協同增效。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注重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加快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堅持安全為基、守牢底線。不斷完善生態環境風險常態化管理體系,強化重點領域生態環境風險防范,著力提升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切實維護生態環境安全。
堅持改革引領、創新驅動。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完善生態環境保護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加大科技、政策、管理創新力度,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第三節 目標指標
到2025年,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生態經濟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提高,重污染天氣持續減少,劣V類水體基本消除,土壤安全利用水平持續提升。生態強省建設初見成效,大河大山大平原保護治理實現更大進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
——綠色發展深入推進。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碳排放強度持續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推進,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諝赓|量穩步提升,重污染天氣持續減少,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劣V類水體和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生態功能穩步提升。生態空間格局進一步優化,生態系統穩定性穩步提升,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不斷增強,生態系統監管得到強化,生態保護修復走在黃河流域前列。
——生態經濟提質增效。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態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比例進一步提升,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生態經濟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環境風險有效防控。土壤安全利用水平持續提升。醫療廢物、危險廢物收集處置能力明顯增強,重金屬和尾礦庫環境風險管控持續強化,核與輻射安全水平大幅提升。
——治理體系逐步健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深入落實,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短板加快補齊,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顯著增強,生態環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