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4 11:33
來源:中國固廢網
近日,《重慶市固體廢物(含危險廢物)集中處置建設布局規劃(2021—2025年)》開始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規劃》提出,到 2025 年,大宗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總量趨零增長,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 70%。在萬盛、涪陵等地建成 9 座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場,區域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處置能力大幅提升;到 2025 年,鋁灰、生活垃圾飛灰、油基鉆屑、含油金屬屑、化工廢鹽等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大幅提升,利用處置能力力爭達 200 萬噸/年;到 2025 年,全市醫療廢物處置設施更加完善,平戰結合的體系基本形成,各區縣(自治縣)城市建成區醫療廢物處置設施,醫療廢物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置,常規集中處置能力達 210 噸/日以上,應急處置處置能力達 150 噸/日,保障重大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能力;到 2025 年,全市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 100%,生活垃圾焚燒能力達 2.48 萬噸/日,中心城區原生生活垃圾實現“零填埋”;以減少建筑垃圾產生和提高資源化利用率為目標,建立源頭排放控制有力、密閉運輸監管嚴密、消納處置利用規范的長效管理機制,到 2025 年,城市建筑垃圾收運率達 95%,安全處置率達 95%,中心城區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 70%,其他區縣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達 60%;到 2025 年,生活污泥無害化處理能力達 6400 噸/天,城市生活污泥無害化處置量基本達到 100%,鄉鎮生活污泥無害化處置率基本達 80%;動力電池等的生產者延伸制度逐步完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處置活動更加規范,二次污染防治水平明顯提高;全市污染土壤終端處置能力和處置需求達到供需平衡,轉運出場的污染土壤得到及時、規范處置;病死及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體系更加完善,無害化處理能力有效提升。
《規劃》還提出加快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建設。到 2025 年,全市新建、擴建 19 座垃圾處理設施,新增處理能力 10300 噸/日,總處理能力達到 24850 噸/日。主城都市區新增能力 5600 噸/日,處理能力達到 18300 噸/日;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新增能力 3200 噸/日,處理能力達到 4600 噸/日;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新增能力 1500 噸/日,處理能力達到 1950 噸/日。
到 2025 年,全市新建、擴建 23 座廚余垃圾處理設施,新增處理能力 6160 噸/日,總處理能力 10760 噸/日,其中主城都市區新增處理能力 4550 噸/日,處理能力為 8700 噸/日;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新增處理能力 1260 噸/日,處理能力為 1560 噸/日;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處理能力 350 噸/日,處理能力為 500 噸/日。
同時,《規劃》提出原則上不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場,加大存量垃圾治理力度。整治非正規生活垃圾堆放場。
附件下載:
《重慶市固體廢物(含危險廢物)集中處置建設布局規劃(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
詳情如下: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