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1 09:23
來源:國務院辦公廳
2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函〔2022〕7號),《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城鎮環境基礎設施供給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加快補齊重點地區、重點領域短板弱項,構建集污水、垃圾、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和監測監管能力于一體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到2030年,基本建立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環境基礎設施體系。
2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函〔2022〕7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城鎮環境基礎設施供給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加快補齊重點地區、重點領域短板弱項,構建集污水、垃圾、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和監測監管能力于一體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到2030年,基本建立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環境基礎設施體系。
2025年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主要目標:
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000萬立方米/日,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網8萬公里,新建、改建和擴建再生水生產能力不少于1500萬立方米/日,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污水資源化利用率超過25%,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
生活垃圾處理。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能力達到70萬噸/日左右,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80萬噸/日左右。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60%左右,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無害化處理能力比重達到65%左右。
固體廢物處置。固體廢物處置及綜合利用能力顯著提升,利用規模不斷擴大,新增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60%。
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置。基本補齊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收集處理設施短板,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充分保障,技術和運營水平進一步提升,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醫療廢物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置。
以下為《指導意見》全文:
關于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
國辦函〔2022〕7號
環境基礎設施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增進民生福祉的基礎保障,是完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重要支撐。為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優布局、提品質,全面提高城鎮環境基礎設施供給質量和運行效率,推進環境基礎設施一體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逐步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鎮和鄉村延伸覆蓋的環境基礎設施網絡,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二)工作原則。
堅持系統觀念。注重系統謀劃、統籌推進,適度超前投資建設,提升城鎮環境基礎設施供給能力,推動共建共享、協同處置,以城帶鄉提高環境基礎設施水平。
堅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現狀以及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分類施策,精準發力,加快補齊短板弱項,有序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轉型升級。
堅持科技賦能。加強城鎮環境基礎設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技術瓶頸。加快環境污染治理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先進適用技術裝備,提升技術和管理水平。
堅持市場導向。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規范市場秩序,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激活各類主體活力。創新城鎮環境基礎設施投資運營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廣泛參與,形成權責明確、制約有效、管理專業的市場化運行機制。
(三)總體目標。到2025年,城鎮環境基礎設施供給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加快補齊重點地區、重點領域短板弱項,構建集污水、垃圾、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和監測監管能力于一體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到2030年,基本建立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環境基礎設施體系。
2025年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主要目標:
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000萬立方米/日,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網8萬公里,新建、改建和擴建再生水生產能力不少于1500萬立方米/日,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污水資源化利用率超過25%,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
生活垃圾處理。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能力達到70萬噸/日左右,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80萬噸/日左右。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60%左右,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無害化處理能力比重達到65%左右。
固體廢物處置。固體廢物處置及綜合利用能力顯著提升,利用規模不斷擴大,新增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60%。
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置。基本補齊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收集處理設施短板,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充分保障,技術和運營水平進一步提升,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醫療廢物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置。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