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雙碳政策下 企業的為與不為!

時間:2022-01-17 13:46

來源:辰于公司

作者:甘振宇 王浩然 劉海楠

2.1 下游動力電池行業需求提升,技術競賽激烈

(1)新能源汽車行業迎來快速增長,動力電池需求大幅提升

全球交通行業耗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30%(120EJ),其中93%是對原油的消耗,而可再生能源僅占4%,電力能源僅占1%。因此,陸運交通提高電氣化率,以及航空業加強對生物燃料氫能的利用是碳減排的重要抓手。

國內新能源汽車預計在十四五期間將保持30%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達萬億規模。新能源汽車行業對動力電池的需求將快速增長,預計十四五期間動力電池行業將以19%的年復合增長率,到2025年達到1400~1500億元規模(見圖 1)。

1.jpg

(2)儲能行業中電化學儲能步入爆發期,二次電池需求大

我國在儲能產業的戰略布局開始于2005年出臺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指導目錄》。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目前儲能方面的政策已日趨完善,儲能發展已從研發示范向規模化、市場化應用轉變。

我國儲能項目增長較快。根據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底,我國已投運累計裝機35.06GW,同比增長9.5%,增速提高6.2pct;我國已投運累計占全球總規模的18.6%,同比提升1pct(見圖2)。

1.jpg

我國電化學儲能步入爆發增長期。電化學儲能是指各種二次電池儲能,包括鉛酸電池、鋰電池等。根據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投運電化學儲能累計14.2GW(YOY+49.6%),年度新增4.7GW,超越18年3.7GW刷新單年新增記錄;我國累計達3.27GW(YOY+91.2%),占全球總規模的22.9%。

(3)電池技術迭代更新快,技術競賽激烈,是潛在風險點

鉛酸電池、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是目前動力電池的主要技術,尤其后兩者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上(見圖 3),為了滿足消費者在續航、安全等方面的需要,各動力電池廠商也正在積極擁抱新技術,鈉電池、刀片電池、固態電池等電池新技術的革新可能對行業帶來較大影響,一些新技術已經進入商用階段。新技術的替代力量大,可能會對需求結構產生顛覆性影響,對于A企業而言是潛在的風險點。

1.jpg

2.2 受碳減排影響,上游有色金屬行業供給提升有限,供不應求可能成為常態

(1)有色行業是高能耗、高碳排放行業

有色金屬行業為高能耗、高碳排放行業。從有色行業生產流程來看,有色金屬礦產開采和選礦的能耗量相對偏低,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為主要的能源消耗環節。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初步統計,2020年我國有色金屬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約6.5億噸,占全國總排放量的6.5%。有色行業為碳排放的大戶,為國家能耗雙控的重點監督對象。

有色基本金屬的噸量生產碳排放量排列為,鋁>鎳>鋅>銅>錫>鉛,有色金屬中鋰、鎳、鈷等有色金屬是動力電池的重要原材料。2020年,鋁冶煉行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約5億噸,其中,電解鋁碳排放4.2億噸,分別約占有色金屬行業總排放量的76%和64%。

(2)鋰:國內供給擴張熱度提升,全球態勢持續偏緊

我國鋰資源供給占全球比例較低,但目前開發積極性正在提升。據USGS數據,我國鋰儲量約100萬金屬噸,占全球6%;鋰資源量約450萬金屬噸,占全球5.6%,分別位居全球第4/6位,整體來看中國鋰資源屬于全球第二梯隊,但由于整體資源稟賦稍差且開采工藝不成熟,我國鋰資源生產在過去一直受限。然而隨著下游新能源汽車產業擴張趨勢愈發明確,當下我國鋰資源的開發熱度正在提升。

中國在產產能26.4萬噸,主要鋰礦8座,5座在四川省,3座在江西省。鋰礦和鹽湖供給增長并非同步,短期增量主要來自于澳洲鋰礦和南美鹽湖,長期增量分布較散,全球新能源材料供給將呈現區域化的特征。

(3)鎳:雙碳政策下,生產成本提升,溢價擴張

鎳在有色金屬中單位產品碳排放量中位列第二。鎳產品單位碳排放量在10-16噸二氧化碳當量,僅次于鋁,為有色金屬中單位產品碳排量第二大的金屬。

在碳排放上,鎳鐵碳排>精煉鎳,火法>濕法,海外>國內。碳排放權實施初期以免費配額為主,對鎳生產成本的影響較小,隨著配額有償化將抬升鎳生產企業的生產成本,按照全額征收碳排放計算,以2021年1-5月,天津碳排放市場均價25.57元/噸計算,一噸鎳鐵碳排成本為412元/噸,一噸電解鎳的碳排成本為261元/噸,對鎳鐵生產企業的利潤影響較大。在下游需求快速攀升的情況下,硫酸鎳現貨緊張,溢價更加擴張,預計還將持續較長時間。

(4)鈷:供給持續提升,但供不應求局勢將成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統計,目前全球已探明陸地鈷資源量約2500萬噸,儲量720萬噸,其中剛果(金)在2020年鈷的全球供應中占70%。但是非洲疫情反復及疫苗落地差異造成鈷供需錯配。

未來三年鈷供應CAGR約為13.3%,預計2021-23年鈷供應量分別為17.6、19.8、22.1萬噸,對應增量2.4、2.2、2.3萬噸,CAGR為13.3%。其中核心增量主要來自于嘉能可Mutanda復產、歐亞資源RTR爬產、中色迪茲瓦、萬寶龐比以及印尼鎳鈷項目投產。而手抓礦及中小礦山受政策趨嚴、商業倫理壓力、礦山品位下降等因素影響,供給彈性已大幅減弱,未來三年鈷需求CAGR約為18.5%。預計2021-23年鈷需求量(考慮安全庫存需求)分別為18.8、21.9、25.1萬噸,對應增量3.7、3.1、3.2萬噸,CAGR為18.5%。2021-2022年或仍存在一定過剩,不過過剩正在快速壓降,2023年鈷行業則將可能轉為供不應求。

三、六大關鍵舉措有序實施,直面雙重挑戰

3.1 “看得見”的挑戰與“看不見”的挑戰

A企業同時面臨著雙重挑戰。

編輯:趙利偉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