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10 10:15
來源:中國水網
生態環境顏值更高,為高品質城市擦亮生態名片。環境質量指數位居全國前列??諝赓|量排名全國省會城市第3名、重點城市前10名以內。2020年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9.5%,其中優級天數205天,較2015年提高近42%,“福州藍”成為城市金名片。各項污染物排放強度改善程度超過全省平均水平,PM2.5濃度降至21微克/立方米。閩江、敖江、龍江3條主要流域省考斷面Ⅰ~Ⅲ類水質比例92.9%,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小流域省考斷面Ⅰ~Ⅲ類水質比例91.7%,較2016年提升近30個百分點,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達88%。城區156條內河治理基本完成,獲評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全面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廢棄礦山治理任務。完成造林綠化48.9萬畝,2020年森林覆蓋率58.36%,在全國省會城市排名第二,榮獲“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森林旅游示范市”等稱號。建設環山休閑步道131.3公里、濱水休閑步道680.3公里、大型生態公園15個、串珠式小公園1202個,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提升至45.4%,相關經驗獲聯合國糧農組織肯定。
污染防治攻堅更實,為宜居福州升級生態福祉?!八{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取得新成效,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基本實現。出臺《進一步加強散亂污企業(場所)綜合整治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工作方案》,力求解決百姓身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藍天保衛戰方面:推進工業園區集中供熱和燃料結構性調整,完成長樂濱海工業區松下片區集中供熱項目建設;全面完成全市燃煤電廠12臺燃煤機組脫硫、脫硝、除塵設施超低排放改造。完成燃煤小鍋爐淘汰改燃;以化工、工業涂裝、印刷等涉VOCs行業為重點,實施大氣精準治理減排;率先在全省推進城區房建工地安裝揚塵在線監測系統,督促在建工地嚴格落實“六個百分百”;累計淘汰黃標車5.4萬輛,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實現全市全部供應國Ⅵ標準的車用汽油和車用柴油,實施國Ⅲ柴油車與國Ⅰ汽油車限行和加油站油氣回收在線監控,完成非道路機械摸底調查和編碼登記。碧水保衛戰方面:深入實施碧水攻堅“三鞏固”行動計劃,全面推行河(湖)長制;試點開展閩江干流、大樟溪入河排放口排查整治,推動龍江流域綜合整治;通過“卷地毯”方式全面消除黑臭水體,實施“一體化”指揮作戰,再現沿河“推窗見綠、出門見景”的生態福利;有力保障群眾飲用水安全,縣級以上集中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東張、山仔水庫藻類防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完成20個農村“千噸萬人”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清理整治,完成全市36個“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地劃定;全面完成1115個入海排污口排查。凈土保衛戰方面:建立全市污染地塊名錄和開發利用負面清單;全面完成360個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與全市51家市級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簽訂土壤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并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重點監管企業周邊土壤監督性監測,系統梳理閩清縣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試點示范經驗,建立省級示范點1000畝、市級示范點7500畝,完成省下達我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38500畝及嚴格管控類1150畝任務,全市受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1%以上。
環境設施更加完善,為城市實力躍升壓實保障。城鄉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100%,建成投運一批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紅廟嶺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初具規模,建成紅廟嶺危險廢物處置場,全市危廢處置能力達到26.7萬噸/年,危險廢物處置利用率達到99.3%,城市固廢危廢處置能力全面提升。共建成鄉鎮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547公里,實現130個鄉鎮污水處理全覆蓋。完成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任務,全市17座城鎮污水處理廠已穩定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閩江、敖江、龍江流域沿岸1公里范圍內的37個鄉鎮均已通過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或納管進入污水處理廠,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8%。新建改造三格化糞池32145戶,完成1652個行政村污水治理?;窘⑷?975個行政村“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一體化處置體系,實現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垃圾分類排名進入全國前十,成為全國9個免檢城市之一。
生態文明建設提檔,為兩山轉化實踐引領擔當。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出臺《福州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規劃(2018-2025年)》,積極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全面完成生態文明試驗區24項重點改革任務,其中“福州城區水系綜合治理創新機制”等4項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入選2020年國家發改委《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全國推廣。在全省率先完成《閩江流域(福州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控制性詳細規劃(2018-2020年)》,先行探索開展兼具“山?!碧厣纳鷳B系統價值核算試點工作,研究構建了涵蓋六大生態系統的生態系統價值核算指標體系。永泰商品林贖買、閩清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連江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等試點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及經驗被省里采納,其中商品林贖買改革經驗被中央改革辦《改革情況交流》刊登推廣。
環境治理能力加強,為落實趕超提高保護水平。全面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垂管后工作的若干措施(試行)》《福州市關于推進排污權抵押貸款工作的意見》《福州市貫徹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方案》。完成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技術報告獲國家一等獎。建成全國領先的空氣超級站、全國首套海漂垃圾網絡監管系統、敖江塘坂水源地富營養化研究工作站、土壤污染防治實驗室等,初步形成陸??战y籌的環境監測網絡,成為全國第三個建成空氣超級站的省會城市。依托福州市環境網格化監管平臺和生態環境資源中心(一期)初步實現環保網格化、信息化精準監管。開展閩江口污染詳查、羅源灣入海污染物總量控制研究、揮發性有機物和顆粒物協同控制技術研究、閩江溶解氧變化規律研究,提供“智力支持”。在全省率先成立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建立福州特色的預警觸發機制,開展環羅源灣—三都澳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組織開展“清水藍天”“綠盾2020”“散亂污”企業排查整治等專項執法行動。兩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交辦的2544件信訪件全部實現辦結銷號。在全省率先完成33個行業1772個固定污染源的清理整頓,登記發放排污許可證7300余本,排污權交易規模和市場活躍程度位居全省首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保工作,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達到100%,醫療廢物廢水處置監管全覆蓋。建立實施環評審批和監督執法“兩個正面清單”。融安2019核應急演習工作得到省應急辦通報表揚。黨政領導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書考核連續4年考核位于優秀檔次,排名全省前三名。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