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2-17 09:50
來源:生態環境部
答:“十四五”時期,拓展和深化“無廢城市”建設的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城市發展與固體廢物管理,堅持“三化”原則、聚焦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推動100個左右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無廢城市”建設。
做好“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要堅持以下原則。一是堅持系統謀劃、一體推進,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碳達峰碳中和等重大戰略部署下系統謀劃“無廢城市”建設,一體推進。二是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加快補齊相關治理體系和基礎設施短板,持續提升固體廢物綜合治理能力。三是依法治理、深化改革,健全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長效機制,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四是堅持黨政主導、多元共治,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格局。
“無廢城市”建設的目標是:到2025年,“無廢城市”固體廢物產生強度較快下降,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無害化處置能力有效保障,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用充分發揮,基本實現固體廢物管理信息“一張網”,“無廢”理念得到廣泛認同,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問:《工作方案》明確了哪些主要任務?
答:圍繞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工作方案》主要明確了七個方面的任務。
一是科學編制實施方案,強化頂層設計引領。重點是加強規劃銜接,建立評估考核制度,強化基礎設施保障。
二是加快工業綠色低碳發展,降低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壓力。重點是結合工業領域減污降碳要求,加快探索重點行業工業固體廢物減量化和“無廢礦區”“無廢園區”“無廢工廠”建設的路徑模式。
三是促進農業農村綠色低碳發展,提升主要農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重點是發展生態種植、生態養殖,建立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促進畜禽糞污、秸稈、農膜、農藥包裝物回收利用。
四是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促進生活源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重點是大力倡導“無廢”理念,深入開展垃圾分類,加快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推進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推進市政污泥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
五是加強全過程管理,推進建筑垃圾綜合利用。重點是大力發展節能低碳建筑,全面推廣綠色低碳建材,推動建筑材料循環利用。
六是強化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切實防控危險廢物環境風險。重點是實施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探索風險可控的利用方式、提升集中處置基礎保障能力。
七是加強制度、技術、市場和監管體系建設,全面提升保障能力。重點是完善部門責任清單、統計、信息披露等制度;加強先進技術的研發應用和標準制定;完善市場化機制;強化信息化、排污許可等管理措施。
問:怎樣篩選確定“無廢城市”建設名單?
答:市級人民政府本著自愿的原則,向省級生態環境部門提出申請,經省級相關部門聯合確定推薦名單,于2022年2月15日前報送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各省(直轄市)推薦情況,綜合考慮城市基礎條件、工作積極性和國家相關重大戰略安排等因素,確定開展“無廢城市”建設的城市名單。具有重大示范意義的縣級行政區、開發區等,可參照“無廢城市”建設要求一并推進。
問: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有哪些保障措施?
答:“無廢城市”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久久為功。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國家層面和省級層面將分別建立協調工作機制,加強對“無廢城市”建設的組織和指導,推動形成工作合力。相關城市要根據“無廢城市”建設需要,建立相關工作領導體制機制,完善保障措施。二是加強政策資金保障。相關城市要研究完善政策體系,建立完善多元化投入渠道,保障“無廢城市”建設資金需求。三是強化科技支撐。重點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固體廢物利用處置技術成果共享與轉化,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技術交流。四是抓好宣傳引導。主要包括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宣傳范圍,創新宣傳方式,加強教育培訓,鼓勵輿論監督。
此外,生態環境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系統總結成效和經驗,把行之有效的創新舉措制度化,加強經驗模式推廣應用;研究對“無廢城市”建設成效突出或固體廢物管理水平提升明顯的城市給予激勵。
延伸閱讀:
生態環境部等18部委聯合印發《“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