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2-06 09:23
來源:綠谷工作室
作者:谷林
自上世紀80年代起,以威立雅、蘇伊士,也包括金州這樣的外資公司,給國內環保行業帶來了先進的技術、理念,以及資金,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整體市場進化的步伐。在1995年以后,國內開始有更多的地方進行環保投資機制的探索。特許經營,是這個時期的關鍵詞。
1996年左右,成都市自來水六廠B 廠項目決定在國內首次采用BOT模式進行招標。項目設計規模為46萬立方米/日,設置保底水量,吸引了威立雅、蘇伊士等諸多世界大公司的目光,最終項目花落威立雅。那時中國企業還沒有能力去整體贏得類似項目,但金州最終參與其中,成為該項目輸水管道工程總包服務商。這個經歷為其后續探索項目投資提供了經驗。
2000年初,北京開發區管委會決定以BOT方式建設污水廠并公開招標,國內外的8家企業參與了競爭。最終金源環保中標,獲得該項目的投資、建設、經營特許權。2000年9月,項目正式簽約,規劃中遠期規模為10萬噸/日(一期工程規模為2萬噸/日),運營期為20年。這也成為國內首個采取BOT模式的污水處理項目。
2000年9月22日,北京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簽約儀式
2001年3月,項目破土動工,10月底竣工,2001年12月18日進入商業運營,創造了市政污水處理廠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的奇跡。該項目成為中國最早的一批BOT特許經營項目,并2021年3月,繼成都自來水六廠A廠項目之后,成為大陸第二個到期移交政府的特許經營項目,備受關注。
經開污水項目不僅為為金州帶來了連續穩定的現金流,也為其進入市政領域奠定了基礎,在加上企業自身優秀的運營管理能力,以及北京建工集團的加持,建工金源從工業廢水治理市場進入市政污水市場,從EPC工程轉向特許經營投資的快車道。
從2002年開始,建工金源先后拿下了江蘇太倉城東污水處理廠BOT項目、鹽城城北污水處理廠TOT及城南污水處理廠BOT項目,以及昆山吳淞江污水廠、奉化城區污水廠、巢湖城北污水廠、長春北郊污水廠等眾多業績。由此金州系各公司逐步發展成為國內環保行業規模最大、資質最高、業務能力和技術實力最強的投資企業之一,特許經營投資業務背后的金融特征使得金州系相關公司的資產、營收和整體規模趁著時代的機會迅速增長,企業步入壯年期。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時稱建設部才頒布了《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這個鑄就了當前中國環保產業成長基石的126號文。當時的金州無疑是這個領域的先行者。
從工程轉向特許經營模式的過程中,在經開區項目之外,金州歷史上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中標國家奧林匹克鳥巢項目。
2003年,金州集團與北京城建和中信集團一起參與并中標了國家鳥巢項目。三家企業組成的聯合體與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組建了國家體育場有限責任公司。項目總投資為313900萬元,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代表政府出資58%,中信聯合體出資42%。在中信集團聯合體42%的投資中,中信集團占比65%、北京城建集團占比30%、金州占比5%。
鳥巢作為國家奧運工程的核心項目,萬眾矚目,金州與央企巨子中信集團和北京國企建工集團一起成功參與,一下子讓金州品牌也為全國所知。金州的品牌影響力也在那時幾至巔峰。
2006年5月23日,北京市委書記、北京奧組委主席劉淇(最左)陪同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左二)和夫人(中)參觀建設中鳥巢項目
2006年7月18日,蔣超(中)鳥巢前合影(左為張恒利)
為了更好地與社會溝通,金州集團代表、國家體育場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恒利被選為項目公司的新聞發言人。十多年后,回想彼時,張恒利仍難掩自豪:“在這么大、這么知名的項目上,金州能與兩大國企聯合中標,的確是很大的榮耀。那時候,每天面對全國甚至世界媒體,壓力真得非常大。但自己的一生能有那樣的時刻,感覺也挺值了。”
因為鳥巢項目所展現的實力,2002年,金州被邀請參與奧運配套工程北京高安屯垃圾焚燒廠項目。
那個階段,我國的垃圾焚燒起步正處于發展初期,很多日后的行業龍頭剛剛成立不久:
1998年,三峰環境成立。2000年開始與多家世界頂尖的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公司洽談技術轉讓,后敲定了與法國阿爾斯通的合作(2002年,阿爾斯通被德國馬丁公司收購);2000年,綠色動力與深圳市能源環保成立。
而日后金州在垃圾焚燒領域的最大競爭對手,現在的行業領先王者光大國際,一年后即2003年,才開始轉型做垃圾焚燒。
而一個連做水廠投資也才剛剛入門的水務企業,敢于抓住轉瞬而逝的機會迅速布局垃圾焚燒行業,本質是看穿了投資運營的底層邏輯,體現了全盛時代的金州和領軍者蔣超對時代的洞察力、對商業模式的深刻理解和敢于創新的膽識。
如當年北京開發區污水項目,北京的垃圾焚燒項目,同樣沒有可供參考的案例。項目到底該如何干?需要建多大規模?企業如何營利、政府如何支付等等,一切也都在探索中。但蔣超認準了垃圾發電項目,也看到了BOT的發展趨勢,決定將項目繼續推進下去。后來,高安屯也成為國內最早探索垃圾焚燒特許經營模式的典范。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