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5-03 15:18
來源:中國水網
近日,由中國企業家俱樂部主辦的“2016中國綠公司年會” 在山東省濟南市如期舉行。本屆年會以“綠叢林:商業新秩序”為主題,就供給側改革、互聯網與共享經濟、民企金融化、環境治理熱點等20多個話題展開討論。這些熱點議題,是過去一年行業內關注頻率最高,探討最持久的話題。作為中國環境服務業PPP模式的先行者,金州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蔣超先生受邀出席本屆年會,并與眾多商業領袖和嘉賓一起分享有關環境治理的危機與出路的一些經驗和思考。
金州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蔣超
二十年如一日 堅持很重要
蔣超介紹,金州環境集團于1988年進入中國,開發了中國第一個引進外資的城市供水項目和第二城市污水項目,是中國最早進入環保行業的企業之一。1994年,金州環境開發了中國第一個委托運營的工業污水項目。1996年開始,金州環境開始參與中國第一個和第二個供水BOT項目。2000年,金州環境用供水BOT模式(或取或付)在北京經濟開發區做了中國第一個污水的BOT項目。2001年,金州環境開發-投資-建設了北京第一個生活垃圾焚燒項目(高安屯垃圾焚燒項目)。2003年,金州與中信集團、城建集團組織聯合體,以公私合營PPP模式投資、建設國家體育場“鳥巢”項目,這是中國第一個PPP的項目。
20年來,金州環境一直致力于與中國各級政府管理部門、產業專家共同推動城市基礎設施與環境事業的市場化發展,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為客戶設計最適宜的項目運作模式,提供一流的解決方案和服務,始終為中國環境的持續改善盡一份綿薄之力。
環境治理嚴格法制和市場化很重要
蔣超表示,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環保產業的企業,金州環境經歷了不同的時代,政府和管理部門的思路也是從基礎設施投資放開逐漸開始的。真正要治理好環境問題,應該堅持嚴格環境執法,堅持市場化運作,堅持創新,還要做各種各樣的跨界的經營,所以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情,我們才能實現美麗中國夢。
環境治理模式跨界思維和創新很重要
蔣超建議,實現“十三五”時期的戰略發展目標,需要破解發展難題,需要牢固樹立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也是打造良性生態、投資新產業、推動商業可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
今天的環境治理,國家鼓勵兩種模式,PPP和第三方治理,都是非常好的創新模式。但是有時候一些政策還無法充分調動起非公企業積極性。比如,國家有近2000億的PPP項目資金支持,但這些資金大多都流向了國有企業,導致很多地方政府接受國家資金支持,而不接受非公企業的投資。所以,如何用好這筆資金,值得我們去思考和解決。
說到金融創新,比如PPP和第三方治理,環境資產的融資租賃和資產證券化。當前銀行只接受某些PPP項目用特許經營權抵押來做項目融資;但對很多百強縣以外PPP項目不做項目融資,這就限制了PPP項目的實施范圍,也不能對貧困地區的環境治理提供幫助。第三方治理,很多銀行卻不接受此類項目的項目融資。所以很多的金融業務模式,都需要我們的跨界思維和繼續創新。如果國家2000億的PPP項目支持資金,通過國務院協調,可以分為十年使用,支持縣級項目和貧困地區的環境治理,這筆錢就會撬動很多非公企業的投資,美麗中國的實現才會有廣泛的區域環境基礎。
編輯:李曉佳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