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1-15 09:35
來源:綠谷工作室
作者:綠茵陳
當時,在深圳市,以危廢回收做化工產品為主營業務的環保企業,包括東江在內共有6家,其中4家僅能處理單一品種工業廢物,例如僅能提取有機溶劑或只能做海上壓倉水廢油回收。但一家工廠往往會產生多種類型的垃圾,自然不希望把每一種分類給一家廠商,而是希望有人能一攬子把它拿下來。
直到東江環保成立十年后,珠三角地區能夠做大規模危廢綜合處理的也僅有兩家公司,即東江環保與深圳市危險廢物處理站,后者屬于政府所有,民企的“效率為王”在競爭中發揮了作用,2003年10月東江環保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之后,產值與利潤都超過了對手。
十年內,東江環保始終以年均超過30%的速度穩健成長,2005年處理各種含重金屬工業危廢的能力已達10萬噸,相當于節約原礦60萬噸,同年營業額2.92億,總體毛利率40.5%,處理規模和盈利水平位于中國本土危廢處理行業前列,并入選為中國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
資本助力
2000年后,中國環境產業進入投資驅動時代,主要表現就是管理能力沒有融資能力重要,這樣的趨勢持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同為“投建運”的模式,即便是東江環保所在的危廢細分領域,想要跑馬圈地,擴張市場份額,一樣需要資本助力,需要大量融資、大量投入。
東江環保雖然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完全靠企業自身積累,要上規模就面臨著很大壓力。尋找在管理、資金、資源方面能給企業支持的戰略合作伙伴,引入風險投資,成了張維仰的選擇。
他自己也發自內心地覺得,隨著公司規模擴大,業務量不斷增加,原來那套靠經驗、憑感覺、家長式的經營管理模式越來越不能適應公司的發展需要,如公司在人才的引進方面就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他認為,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人才是制約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公司通過多種渠道招聘人才,但一直無法招到好的人才,有的人才進來后,發現公司治理結構無法保證他們的利益,便相繼離開,諸如此類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張維仰。
當時有人勸他謹慎,說一旦出讓股權,很多事情就不好控制,特別是風險投資進來以后,難免要參與公司管理,凡事都要講規范,限制很多,你個體戶老板自由慣了,你受得了嗎?但張維仰想要的不光是一個屬于自己的蛋糕,他想要的是一個有自己一份的大蛋糕,而且能夠與共同的奮斗者們一起分享。
如果只是為了賺錢,張維仰可以維持現狀,每年幾百萬不成問題。“但一個人可能多賺三年、五年的錢,三年、五年過去,企業不能站在行業的前端,就很難長久維系。”正所謂十年磨一劍,他對東江的期望不只是賺錢,而是希望當成事業來做大、做強。
當東江以低成本快速切入,并達到能同時規模化處理不同種類的廢物之后,多家風險投資公司開始頻頻與東江環保接觸,張維仰的商業模式和東江環保持續多年的技術創新受到追捧。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當時正值21世紀初互聯網泡沫破滅的蕭索冬天,在驚魂未定的風投眼中,東江環保顯得一枝獨秀。
2001年11月,張維仰最終選擇了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服務有限公司(簡稱“深圳高新投資”)、上海聯創投資有限公司、中國風險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風投”)。
三家公司聯合投資1200萬元,換取了24%的股份,如此組合頗值得玩味。如果東江環保接住海外基金拋來的繡球,吸引到的投資可能要大大超過這個數字。但上海、北京、深圳三個城市是張維仰擴張布局中重要的點,在這個領域附帶的TOG部分特征下,這三家投資公司所帶來的社會資源價值遠遠高于直接投資。
簽約后第二個月,東江環保就在國資背景的上海聯創的幫助下進入上海浦東市場,參股上海新禹環保有限責任公司,這是上海最大的民營危險廢物處理企業,之后又在成都建立了唯一的危險廢物處置及資源利用公司。
另外,三家中的“中國風投”是由“民建中央”發起、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和會員企業參股成立的,以風險投資及基金管理等為主營業務的專業投資機構,成立于 2000 年4 月,是落實1998年全國政協九屆一次會議《關于加快發展我國風險投資事業》提案(該提案由“中國風險投資之父”、時任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領銜提交)的重要載體。
東江環保是“中國風投”早期投資的為數不多的公司之一,也是成功之作,使其積累了在環境領域的投資經驗。后來中國風投又投資了維爾利、鐵漢生態、海灣環境、中電加美、青島國林、華世潔環保等環境類公司。
而“深圳高新投資”完全政府背景,承擔著對中小企業貸款提供擔保、融資等服務的任務,并且在香港有相當豐富的網絡,為東江環保在香港上市做好了保障。
張維仰說,“你是要做一番事業,追求一種成就感,還是僅僅想賺錢呢?如果是想花花錢,就會在價格上糾纏不休,你出200萬,他出1000萬,可能誰出的價錢高股份就給誰。但這樣引入的風險投資常常只是玩一下資本游戲,并不關心企業發展。如果真的希望風險投資商幫助你來發展,關心的就不是價格的問題,而是發展的問題,大家的需求一致,理念一致,其它方面就很容易達成共識。”
創業者要引進風險投資,必須先在心里多問幾個為什么?你是要錢,還是別的更重要的東西?不同的目的,決定不同的行為,張維仰當時的目的就是要請風投來一起把企業做強做大,這個愿望很強烈,幾乎成了一種渴望。一個好漢三個幫,他需要三個好漢來幫他。
香港上市
在風險投資公司推動下,成立剛剛三年的東江環保開始謀劃上市,為縮短時間,他們選擇了門檻相對較低的香港聯交所創業板,2003年1月就正式掛牌。
首輪募資中東江環保以每股0.338港幣的價格發售了1.779億H股,并在首日交易中收報0.42元,高出招股價18%,融資6000余萬港幣。在當時歐亞農業等一批在港上市的大陸民企陸續爆出丑聞,港人投資熱情大打折扣的背景下,東江環保的表現中規中矩。即便如此,東江環保創造了香港股市三個記錄:上市速度最快(半年),輔導期時間最短(半年),第一家民營環保H股。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