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河北發布“十四五”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規劃(征求意見稿)

時間:2021-11-08 10:07

來源:河北省生態環境廳

日前,河北發布《河北省“十四五”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規劃(征求意見稿)》。全文如下:

河北省“十四五”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規劃

(征求意見稿)

河北省生態環境廳

2021年10月

前 言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統籌推進全省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建設,特制定本規劃。

本規劃以推動形成與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危險廢物利用處置體系為目標,在對現有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開展評估的基礎上,綜合考慮《中共河北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等相關規劃方案,對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的目標、任務、保障措施等方面進行規劃。

本規劃以2020年為基準年,規劃期為2021年至2025年。規劃范圍主要為全省工業危險廢物和典型社會源危險廢物集中收集利用處置設施,不包括醫療廢物。

第一章 “十三五”規劃執行情況

“十三五”期間《河北省“十三五”利用、處置危險廢物污染防治規劃》得到有效推動落實,全省危險廢物收集利用處置設施日趨完善,能力結構逐步提升。

一、總體能力增加顯著

統籌推進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建設,新、改、擴建并投運危險廢物利用處置項目54個,建成了一批技術裝備先進、規模效益明顯、運營專業規范的骨干企業。截至目前,全省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達到320萬噸/年,相較2016年,新增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200萬噸/年。

二、利用處置結構不斷完善

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與產廢主要種類、數量基本匹配。全省危險廢物綜合利用多元協同,廢酸、廢堿、精(蒸)餾殘渣等危險廢物自行利用能力顯著提升,廢礦物油、廢鉛蓄電池、廢催化劑等主要類別危險廢物的利用能力進一步增強。全省危險廢物處置結構趨于合理,形成焚燒、水泥窯協同處置、填埋相互補充的格局,建成焚燒企業27家,水泥窯協同處置企業8家,柔性填埋場5家、剛性填埋場1家,為各類危險廢物處置提供了堅實保障。

三、收集轉運體系初步建立

以機動車、電動車維修行業廢鉛蓄電池、廢礦物油收集為重點,篩選了一批收集試點企業,積極解決小微企業及非工業源危險廢物產生量小、處置費用高、收集轉運難、管理風險高的問題。截至目前,全省廢鉛蓄電池收集單位40家,收集規模為155萬噸/年;廢礦物油收集單位62家,收集規模為61萬噸/年;布局小微收集試點42家,其中11家已開展收集經營活動。

第二章 危險廢物產生處置現狀

一、危險廢物產生利用處置現狀

(一)產生情況

2020年,全省共申報危險廢物412萬噸,涉及38個類別。主要類別為廢酸、精(蒸)餾殘渣、焚燒處置殘渣、其他廢物、廢堿、廢礦物油與含礦物油廢物、表面處理廢物、醫藥廢物,產生量占全省總量的94.7%。主要產廢行業涉及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金屬制品業,產生量占全省總量的82.8%。主要產廢地區是唐山市、廊坊市、邯鄲市、石家莊市和滄州市,產生量占全省總量的84.5%。

(二)利用處置情況

工業危險廢物利用處置采用企業自行利用處置和委外利用處置相結合的方式。2020年,全省申報的危險廢物由產生單位自行利用處置297.4萬噸,占比72.2%;委外利用處置112.2萬噸,占比27.3%;貯存2.2萬噸,占比0.5%。

(三)跨省轉移情況

全省跨省轉出危險廢物5.7萬噸,占比1.4%,主要是其他廢物(陰極射線管含鉛玻璃)、廢催化劑、含鉛廢物、精(蒸)餾殘渣、含鋅廢物、廢活性炭和廢有機溶劑。全省跨省轉入危險廢物4.9萬噸,其中轉入利用4.2萬噸,主要是廢催化劑、廢礦物油、精(蒸)餾殘渣和醫藥廢物。

二、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

全省正常運行的危險廢物利用處置持證單位77家,總利用處置能力為320.1萬噸/年。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能力為197.7萬噸/年,包括廢礦物油、廢鉛蓄電池、廢酸、廢催化劑、廢包裝桶清洗等。全省危險廢物處置能力為122.4萬噸/年,包括焚燒處置、水泥窯協同處置、填埋處置、物化處置、超臨界處置等。

全省具有自行利用處置設施的工業企業255家,自行利用的危險廢物主要包括廢酸、精(蒸)餾殘渣、廢堿和含鉻廢物,自建焚燒設施的工業企業12家,自建填埋設施的工業企業2家。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危險廢物申報統計待強化

部分工業企業自行利用處置或豁免利用處置煤焦油、氰渣、飛灰、廢酸等危險廢物,未按要求申報危險廢物產生情況,平臺申報數據與實際產廢情況存在一定差異。此外,部分小微企業和非工業源危險廢物直接由收集單位進行收集轉運,也未在產生環節進行申報,未被納入現有申報統計。

(二)危險廢物收集體系不健全

小微工業企業和非工業源危險廢物收集轉運存在短板。小微工業企業數量多、分布散、產廢少,面臨危險廢物收集不及時、轉運不順暢、處置費用高、管理不規范等問題。非工業源危險廢物同樣點多面廣,高校、科研單位實驗室廢物,機動車維修行業以及通訊、電網企業等危險廢物的收集轉運體系尚不完善。

(三)危險廢物利用能力不均衡

部分類別危險廢物產處失衡、布局不均的問題較為突出。含鋅廢物、鋁灰、廢鹽、含汞廢物、陰極射線管含鉛玻璃等危險廢物的資源化利用能力短缺。隨著危險廢物監管的不斷強化,廢酸、廢活性炭、廢包裝桶會有所增長,現有利用能力尚不充足。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氰渣等典型危險廢物產生量大,亟待資源化利用。廢礦物油利用企業數量較多、能力過剩,部分企業規模小,且油泥油腳利用能力不足。

(四)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待優化

全省危險廢物焚燒處置能力過剩,且焚燒設施狀況和經營能力參差不齊,部分設施難以達到最新污染防治標準相關要求。危險廢物焚燒飛灰、物化處置殘渣,廢鹽等危險廢物填埋處置要求高,省內剛性填埋能力初步形成,兜底保障能力尚不充足。抗生素菌渣產廢集中、產生量大,缺乏經濟有效的處置方式。水泥窯協同處置能力增長過快,相互補充、協同增效的危險廢物處置格局未有效形成。

第三章 面臨的形勢與需求分析

一、形勢分析

“十四五”時期是譜寫美麗河北建設新篇章,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新進步的五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關鍵時期。高質量推進危險廢物治理能力現代化,全省危險廢物收集利用處置體系建設將迎來新形勢、新機遇、新基礎。

(一)新形勢——危險廢物環境監管全面加強。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工作。2020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加快補齊危險廢物收集處理設施方面短板。2020年9月,新修訂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實施,規定了危險廢物分級分類管理、信息化監管體系、區域性集中處置設施場所建設等內容。2021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以改革的舉措切實解決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方面的“堵點”和“痛點”。

(二)新機遇——構建高質量協同發展新格局。“十四五”期間全省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結合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和“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伴隨經濟結構調整,全省危險廢物產業在擁有巨大市場空間的同時,也將迎來發展與轉型的機遇時期,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優化成為發展重點,技術升級向集約化綜合解決方案方向發展。同時,全省持續落實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功能定位,堅持環境、資源、經濟協同的科學發展理念,探索京津冀危險廢物集中處置區域合作建設和運營管理優勢互補。

(三)新基礎——全省危險廢物環境管理持續增強。省固體廢物動態信息平臺上線三年多來,已覆蓋危險廢物相關單位2.5萬余家,有力促進全省危險廢物產生利用處置的信息化管理。全省工業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相較2016年,從120萬噸提升至320萬噸,綜合利用能力占比超過60%,危險廢物應急處置能力也得到了明顯提升。

二、產生量預測

結合全省經濟發展、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規劃情況,采用GDP、總人口、第二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生鐵產量、粗鋼產量、鋼材產量、R&D經費作指標的灰色關聯度分析和BP神經網絡分析等方法預測2025年全省危險廢物產生量。

(一)工業源危險廢物

預測2025年全省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為775萬噸,產生量前五的類別分別是廢酸、精(蒸)餾殘渣、無機氰化物廢物、廢堿和含鋅廢物,合計占全省工業危險廢物總量的90%。其中,新增入統計口徑的危險廢物300萬噸,主要是可豁免利用的煤焦油、可豁免處置的氰渣、企業自行利用處置的廢堿、廢酸,以及電爐除塵灰、鋁灰。

(二)社會源危險廢物

根據“十三五”期間機動車保有量增長趨勢和鉛蓄電池、機油更換頻率,以及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預測2025年全省典型社會源危險廢物產生總量為110萬噸,包括廢鉛蓄電池、廢礦物油和實驗室廢物。

(三)生活垃圾焚燒飛灰

根據《河北省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中長期專項規劃(2018-2030年)》,2025年全省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產生量將達到122萬噸。

三、需求分析

考慮全省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現狀、統籌京津冀協同處置需求,“十四五”期間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建設穩中提升。

(一)省內利用處置能力

全省危險廢物產生和利用處置特征突出,重點產廢行業分布集中,且多以自行利用處置或豁免利用處置為主,對危險廢物經營能力的總體需求遠低于危險廢物產生量。根據全省2020年危險廢物利用和處置的比例估算,到2025年全省危險廢物自行利用處置量約470萬噸,豁免利用處置量約240萬噸,委外利用處置量約300萬噸。

(二)京津冀協同處置合作

京津跨省轉出的危險廢物主要是生活垃圾焚燒飛灰、廢礦物油、精(蒸)餾殘渣和其他廢物。在保障省內危險廢物利用處置需求的前提下,推動京津冀共享處置設施建設,強化特殊類別危險廢物處置能力。

(三)利用處置項目需求

積極推進含鋅廢物、鋁灰、廢鹽、油泥油腳等利用能力短缺項目,遷出重建含鉛廢物利用項目。根據廢酸、廢活性炭、廢包裝桶、含鉻廢碎料、氰渣、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的產生情況,規范收集貯存轉移渠道,合理布局利用能力。補充剛性填埋處置能力。

控制新增焚燒處置、柔性填埋危險廢物項目以及全省能力過剩的廢礦物油利用項目。除協同處置生活垃圾焚燒飛灰項目外,原則上不再新增水泥窯協同處置危險廢物項目,并按照各類利用處置設施梯次推進的原則,合理確定水泥窯協同處置危險廢物類別。

第四章 指導思想和規劃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省委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以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有效防范環境風險和推動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產業健康發展為目標,立足實際、補齊短板、統籌布局、謀劃長遠,建立健全危險廢物收集利用處置體系,不斷推升危險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科學化、精細化、現代化水平。

二、基本原則

統籌調控,總量匹配。立足全省當前需要,兼顧長遠發展,統籌考慮京津冀集中處置區域合作,以市場為主進行建設,鼓勵發展利用處置能力不足項目,控制利用處置能力過剩項目,形成總量匹配、適度競爭的危險廢物利用處置體系。

調整結構,優化布局。以結構調整為抓手,著力補齊利用處置能力短板,科學引導利用類項目高標準建設,總量控制焚燒和填埋處置能力,嚴格限制低水平或同類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重復、過度建設。聚焦集中特色產業和重點園區,優化危險廢物利用處置布局,推升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與區域需求協調發展。

技改提升,提檔升級。嚴格執行環保標準,新建設施必須采用安全、可靠的先進工藝。以提標技改為切入點,逐步淘汰工藝和設備落后、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利用處置設施,鼓勵支持經營負荷較高、技術裝備優良的企業做大做強,推進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能力升級。

防范風險,綠色發展。堅持風險防范和產業發展并重,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嚴守危險廢物環境與安全風險底線,強化政策引導與支持,綜合運用示范帶動、提標技改、梯次利用等,支持高標準的觀光式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示范項目,推進危險廢物處置行業高質量發展。

三、規劃目標

到2022年底,建立健全危險廢物收集、利用、處置體系,基本實現全省危險廢物收集體系全面覆蓋,危險廢物處置能力與產廢情況總體匹配。

到2025年底,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結構不斷完善、布局趨于合理,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達到550萬噸/年,規模化和專業化運營水平進一步提升,危險廢物省內規范利用處置率持續提高,建成一批具有全國示范作用的危險廢物利用處置優質企業。

第五章 主要任務

一、建立健全全省危險廢物收集體系

(一)科學謀劃,開展小微企業收集試點

按照“就近收集、規范儲運、應收盡收”原則,合理布局危險廢物收集、貯存和轉運試點,鼓勵依托危險廢物經營單位在小微企業數量較多的工業園區、開發區進行建設,服務工業園區及周邊區域,同步規范小微企業危險廢物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小微企業危險廢物收集試點和監督管理機制,建成科學、專業、規范的小微企業危險廢物收集貯存體系,實現收集范圍全覆蓋。

專欄1 小微企業危險廢物收集試點項目

各地合理布設小微企業收集試點的數量、類型和規模,服務區域內危險廢物產生總量3噸以下的工業企業,研究、開發、教學、環境檢測(監測)化學和生物實驗室,機動車維修行業企業。

(二)示范引領,推動現有收集體系升級

以機動車維修拆解行業產生的廢鉛蓄電池、廢礦物油和尾氣凈化廢催化劑為重點,在現有收集體系的基礎上,推動綜合利用示范單位聯合生產企業以及社會機構,探索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構建逆向回收等多途徑網絡體系,推動廢鉛蓄電池、廢礦物油和尾氣凈化廢催化劑收集體系專業化、規范化。

(三)重點突出,探索建立多元收集體系

支持危險廢物專業收集轉運和利用處置單位建設區域性收集網點和貯存設施,開展科研機構、學校等產生的危險廢物有償收集轉運服務。鼓勵在有條件的高校集中區域開展實驗室危險廢物分類收集和預處理示范項目。完善通訊集團、電網企業、海上鉆井平臺和船舶產生危險廢物的收集轉運體系。

二、著力完善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結構

(四)分類施策,引導健全利用能力結構

危險廢物綜合利用項目建設遵循“產生利用相適應”的原則,設區的市級生態環境等部門定期發布危險廢物相關信息,引導資金、技術、土地、人才等市場要素合理流動配置。

推進含鋅廢物、鋁灰、廢活性炭、廢包裝桶、油泥油腳、鎘鎳電池、含鎳廢物等利用能力短缺項目的建設。合理布局廢酸利用項目,原則上廢酸就近利用處置,產酸量大的市可根據當地廢酸處置實際需求,新建廢酸利用處置設施,廢酸利用規模不受“十四五”總量控制。鼓勵生活垃圾焚燒飛灰、抗生素菌渣、含鉻廢碎料、氰渣、廢鹽等難點廢物的綜合利用,支持填補空白且可優化危險廢物利用的新技術項目。推動生產者責任延伸,支持生產企業回收利用納入危險廢物管理的廢棄產品,提升綜合利用專業化水平。控制新增全省能力過剩的廢礦物油利用項目。

專欄2 危險廢物綜合利用項目建議清單

廢活性炭:結合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部署,各地根據需要布局廢活性炭再生基地,提高VOCs治理效率,滿足廢活性炭利用需求。

廢包裝桶:各地通過將廢包裝桶納入收集試點范圍等方式規范收集轉移渠道,督促產生單位和收集單位依法依規處置廢包裝桶:由持證經營單位按照有關標準規范清洗再生、廢鐵質油桶交由轄區內大型鋼鐵冶煉企業豁免利用、無法再生利用的交由危險廢物焚燒單位焚燒處置。

廢鹽:鼓勵石家莊市、唐山市、滄州市、衡水市等醫藥化工類危險廢物產生量大的地市,統籌謀劃廢鹽利用技術研發和配套設施建設,去除有毒有害物質,提高廢鹽綜合利用價值。

廢酸:各地圍繞廢酸、槽渣和廢水處理污泥的處置需求開展專項調查,謀劃新建1-2家利用處置單位或跨區域協作共享涉酸利用設施。

廢礦物油:對持證能力超過3萬噸/年,負荷率不足20%的利用企業,按照上一年度經營能力的2倍或者3萬噸/年重新核定經營規模;對負荷率超過企業經營規模70%以上的,支持企業做大做強。

(五)揚長避短,調整優化處置能力結構

細化行業內部分工,按照綜合利用、焚燒處置、協同處置、填埋處置梯次推進原則,合理核定各類設施利用處置危險廢物類別,嚴格控制可焚燒減量的危險廢物直接填埋。

以全省為統一服務區域,重點解決廢鹽,危險廢物焚燒處置殘渣、物化處置殘渣等含鹽危險廢物處置的突出問題。“十四五”期間,適度發展剛性填埋,全省新增剛性填埋項目控制規模為5萬噸/年。

嚴格控制水泥窯協同處置危險廢物項目及類別。以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突發環境事件污染土壤、工業污泥、危險廢物焚燒處置殘渣等危險廢物為處置重點。對于利用處置能力過剩的危險廢物類別,不再由水泥窯協同處置。在環境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探索開展燃煤電廠協同處置抗生素菌渣等試點,促進危險廢物能源化利用。

構建渠道多樣、能力充足的生活垃圾焚燒飛灰處置體系,推動開展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示范,鼓勵飛灰資源化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

三、逐步優化危險廢物利用處置布局

(六)聚焦集中區域特色產業填補利用能力

統籌謀劃常用有色金屬冶煉業鋁灰、煉鋼行業含鋅廢物、石油開采行業油田油泥的利用項目建設。支持現有含鉛廢物利用項目遷址。鼓勵填補基礎化學原料制造等行業含有價金屬廢催化劑利用的能力短板。加快毛皮鞣制及制品加工業含鉻廢碎料的利用項目建設。按《黃金行業氰渣污染控制技術規范》要求開展氰渣處置,鼓勵開展回填利用。

(七)保障園區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需求

推動現有化工園區落實“一園一策”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要求,科學評估新建園區內企業危險廢物產生種類和數量,保障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有效降低危險廢物運輸處置風險。支持產生危險廢物數量較大的國家級和省級化工、醫藥等園區,結合實際需求適度增加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支持具備條件的危險廢物經營企業做大做強。

專欄3 “十四五”25家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以上經開區

危險廢物產生的基本信息

石家莊市: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石家莊循環化工園區、平山西柏坡經濟開發區、鹿泉開發區重點發展鋼鐵產業升級、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石油化工、國家通信和衛星導航應用,帶來含鋅廢物、精蒸餾殘渣、精煉石油產品制造廢催化劑、廢堿、表面處理廢物、廢酸、醫藥廢物、抗生素菌渣等利用處置需求。

唐山市:遷安經濟開發區、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豐潤經濟開發區、唐山曹妃甸經濟技術開發區、豐南經濟開發區、灤州經濟開發區、唐山城南經濟開發區重點進行鋼鐵產業升級、發展化工產業等,遷安發展冶金固廢綜合利用、曹妃甸發展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帶來含鋅廢物、精蒸餾殘渣、精煉石油產品制造廢催化劑、廢堿、表面處理廢物、廢酸、廢鹽等利用處置需求。

秦皇島市: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發展信息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帶來廢酸、含金屬廢液、鋁灰等利用處置需求。

邯鄲市:武安工業園區發展專用裝備產業,帶來廢酸、表面處理廢物等利用處置需求。

邢臺市:邢臺經濟開發區發展專用裝備產業,帶來廢酸、表面處理廢物等利用處置需求。

保定市:徐水經濟開發區、保定經濟開發區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納米科技產業和氫能產業,帶來鋁灰、染料和涂料廢物等利用處置需求。

張家口市:張家口經濟開發區發展信息技術產業、洋河新區醫療基地,帶來廢有機溶劑與含有機溶劑廢物、廢酸、其他廢物、醫藥廢物等利用處置需求。

滄州市: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任丘經濟開發區、滄州經濟開發區、黃驊經濟開發區重點發展化工合成材料、石油化工、生物與醫藥制造,帶來基礎化學原料制造廢催化劑、廢包裝桶、廢活性炭、醫藥廢物、廢鹽等的利用處置需求。

廊坊市: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霸州經濟開發區重點發展廊坊智能制造產業集群,包括機器人自動化設備及配件生產基地、信息技術產業、華大生命健康科學城,帶來廢有機溶劑與含有機溶劑廢物、電路板、實驗室廢物、染料和涂料廢物、廢酸、表面處理廢物等利用處置需求。

定州市:定州經濟開發區重點發展納米科技產業、氫能產業以及北方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帶來實驗室廢物、表面處理廢物、其他廢物等利用處置需求。

辛集市:辛集經濟開發區發展制革輕工產業,帶來皮革廢碎料、廢堿等利用處置需求。

(八)支持危險廢物利用處置企業專業運營

鼓勵采取多元投資和市場化方式建設規模化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支持年度經營負荷較高、裝備和管理水平較高的企業開展兼并重組,整合現有資源,做大做強。推動企業增強專業化運營能力,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工藝技術、管理經驗,開展專業化建設運營服務,努力打造一流的危險廢物利用處置企業。

四、推動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技改提升

嚴格執行GB 18484—2020標準,所有危險廢物集中焚燒設施和自建焚燒處置設施應于2021年年底前完成提標改造,屆時不能達標的,停產整頓,直至淘汰退出。

鼓勵現有危險廢物柔性填埋項目根據實際使用情況和全省填埋處置需求,劃分部分柔性填埋區域升級為滿足標準要求的剛性填埋區域,填埋能力受剛性填埋總規模限制。

全面提升現有產廢單位自建利用處置設施的管理水平,確保長期穩定達標排放。加強廢酸自利用處置技術提升,鼓勵酸焙燒再生工藝,淘汰酸負壓蒸餾工藝。

專欄4危險廢物利用處置技改提升建議清單

淘汰廢酸負壓蒸餾自利用處置設施:主要分布在唐山市、廊坊市、邯鄲市等。

五、探索危險廢物“點對點”定向利用

依托大型鋼鐵冶煉企業豁免利用廢鐵質油桶,提升廢包裝桶的利用能力。嚴格煤焦油、鋁灰和二次鋁灰、含鉻廢碎料、廢鐵質油桶、含油金屬屑、危險廢物焚燒處置產生廢金屬等危險廢物利用豁免條件的落實,未經組織核查并備案的,利用單位不得接收。制定河北省危險廢物“點對點”定向利用實施方案。在環境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工業企業利用危險廢物替代生產原料“點對點”定向利用。

六、鞏固危險廢物應急能力配置

強化危險廢物應急管控,將涉危險廢物突發生態環境事件應急處置納入政府應急響應體系,督促指導危險廢物相關企業制定突發環境事件防范措施和應急響應預案,加強危險廢物環境應急能力建設,保障危險廢物應急處置。

七、加強危險廢物集中處置區域合作

主動對接京津冀協同處置危險廢物,服務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局。穩妥開展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共建共享,充分發揮京津冀各方技術、資源、產業優勢,強化特殊類別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實現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優勢互補。

推動京津冀制定危險廢物跨省市轉移處置的生態環境保護補償標準與方法,探索建立京津冀區域危險廢物跨省市轉移“白名單”制度,積極推進轉移審批和聯單管理電子化,簡化合作區域危險廢物跨省市轉移利用審批程序。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實施

各地生態環境部門是落實本規劃的責任主體,要把推進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能力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切實履行統籌推進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的職責。要加強組織領導,認真謀劃危險廢物利用處置項目,嚴格篩選、積極儲備、及時報批。對符合規劃發展方向且省生態環境廳同意建設的項目,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強督促指導,推動項目如期建成投運。

二、強化項目約束

各地生態環境部門嚴格按照規劃要求引導項目落實,定期發布本地區危險廢物的產生種類、產生量、利用處置等信息,科學引導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產業發展,動態評估各地危險廢物產生利用處置能力。省生態環境廳對規劃實施組織開展中期評估,全省統籌,科學合理適度調整規劃。

三、強化技術支撐

加快全省危險廢物智能監管體系建設,實現全過程智慧管理。鼓勵企業加大危險廢物污染防治科研投入,提高源頭減量和回收利用水平,減少末端處理壓力。積極整合社會科研資源,組織行業學會協會組建危險廢物領域“專家智庫”,推進危險廢物利用處置關鍵技術研發和規范化管理水平提升。加強危險廢物鑒別單位管理,提升危險廢物鑒別能力。


編輯:趙利偉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