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9-08 17:04
來源:僑銀城市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碳中和已納入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打好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這場硬仗,市場力量不可或缺,垃圾分類不容忽視。
9月7日,僑銀股份聯合全資子公司競投“碳中和”項目首戰告捷。公告稱,公司聯合全資子公司廣東僑銀碳資源經營管理有限公司,預中標佛山市禪城區垃圾分類全覆蓋服務項目,項目總金額約1.16億元。
該項目是僑銀股份繼中標靖安縣生活垃圾分類項目后又一“億元標”,旨在通過生活垃圾分類整體服務,提高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率和準確率,最終實現全區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彰顯了政府部門對公司垃圾分類全鏈條服務實力的認可。
前瞻布局碳中和 成效顯著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不僅將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列入2021年重點任務,更要求各行各業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而對于環衛企業而言,從投資建設循環經濟系統、環保設施的低碳運行、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管理智慧化等方面著手,壯大節能環保產業,同樣是碳減排、實現“碳中和”目標的一環。
僑銀股份結合“十四五”規劃,構建企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體系,編制碳達峰、碳中和僑銀行動方案,包括實現全方位節能辦公舉措,低碳行動責任到人;采取系列措施節約油耗,加速新能源環衛車對傳統環衛車的替代;積極介入新能源領域,推廣市政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拓展再生資源、循環經濟業務,于今年4月設立廣東僑銀碳資源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大力支持植樹造林,致力打造“僑銀碳中和基地”。
作為最早響應垃圾分類的企業之一,僑銀股份在垃圾分類全鏈條服務、智慧化管理和資源化利用方面都有成功案例。目前,已成功為宜春、靖安、福清等地提供了專業垃圾分類服務。
2017年,公司中標全國環衛首個覆蓋全城、專項標的額最大的生活垃圾“智”分類項目——廣東省湛江市區垃圾分類試點項目。僑銀股份積極應用智慧環衛,實現垃圾分類全流程智能化監控和人、車、物的智能調控,全面提高收運效率、管理效率和作業效果。
在靖安,公司運營有國家農村垃圾分類處理示范縣項目——江西靖安縣生活垃圾分類及鄉鎮環境整治項目。該項目實現從垃圾源頭分類、中端運輸到末端處置的全鏈條管理,靖安縣通過可回收垃圾再利用,減量垃圾約25%;廚余垃圾生產有機肥,減量垃圾約40%。
垃圾終端處理方面,公司在廣州運營有國內規模最大的李坑廚余垃圾處理廠,每年可消納的生活垃圾約35萬噸,解決廣州市8%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問題,實現餐廚垃圾的高效回收及高產值利用,減少碳排放。
資源循環利用方面,僑銀股份投資運營的廣州市蘿崗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污水處理廠,實現園區污水“零排放”。項目每年處理的垃圾滲濾液146萬噸左右,相當于1000萬人口城市配套的垃圾填埋場一年半產生的垃圾滲濾液的總量。
實施垃圾分類 打造碳中和示范城區
垃圾分類是節能減排工作中的重要一環,順應了國家綠色低碳、節能減排的大趨勢。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建城〔2019〕56號)的要求,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在2025年前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就垃圾分類工作而言,從垃圾的產生、垃圾的運輸和垃圾的處理,都會涉及到化石能源。因此,實施垃圾分類,通過強化垃圾源頭減量、推廣新能源環衛車輛的使用、推動垃圾協同資源化處理等措施,減少垃圾分類各環節的化石能源中溫室氣體排放,可輔助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在碳中和目標下,減排及節能指標層層分解。地方政府碳中和壓力巨大,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短時間達到能源清潔化的可能性極小。實現垃圾可回收及資源化,是緩解碳中和壓力的有效途徑,也是低碳生活最簡單且有效的方式。
政府以特許經營權的模式,賦予專業企業市場準入的機會,由企業通過市場及專業的手段,建立完善的回收體系、轉運體系、后端處理嫁接體系,是解決政府痛點的有效方式。
分析人士認為,城市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核心場所,低碳社區建設是探索新型低碳城鎮化的必由之路。隨著垃圾分類市場化發展,將有越來越多的政府選擇、并加快將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公司實施,環衛市場化將更迅猛。
未來,僑銀股份將繼續依托循環經濟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平衡,構建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和諧有機融合的發展模式,助力禪城打造碳中和先行示范城區,建設與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相匹配的美麗城鄉,助力中國“雙碳”目標早日達成。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