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8-19 09:30
來源:中國水網、天涯論壇
近日,中國水網獲悉,山西呂梁市文水縣人民政府訴山西鑫海環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行政處罰一案開庭,據了解,山西鑫海環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山西鑫?;び邢薰?,以下統稱山西鑫海),在2018年的中央環保督查中被查獲,在督察組壓力下,當地環保局處罰其20萬元,水利局處罰其10萬元。但是,隨后,山西鑫海又注冊了“文水縣高車鑫?;び邢薰尽?,用后者繳納了罰款,上演了現實版的“貍貓換太子”。
2018年,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在山西省環保廳的陪同下,對山西鑫海化工有限公司進行督察。
督察組發現,山西鑫?;び邢薰舅阶酝_\了污水處理設備,將632.2 噸含油廢水(應屬于危廢)送至沒有危廢處置資格的山西上德水務有限公司處置。另外,督察時還發現,山西鑫海存在擅自變更生產工藝、非法轉移處置危廢、未經公安備案購買硫酸等危化品、在廠區私自打深井盜采地下水等大量違法犯罪行為。生態環境部南京環科院固廢中心主任張后虎,在山西鑫海督查現場初步認為,632.2噸含油廢水不屬于普通工業廢水,而應屬于危險廢物。
在中央環保督查高壓下,2018年11月20日,文水縣環保局對山西鑫海下達《責令停產整治決定書》,并對其處以環保罰款20萬元,并將該公司法人代表陳注斌移送公安機關依法行拘;文水縣水利局,對其盜取地下水的行為罰款10萬元。通過企查查發現,2019年11月21日山西鑫?;び邢薰靖麨樯轿黯魏-h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且陳注斌不是山西鑫?;び邢薰镜膶嶋H控制人。
可在2018年11月,陳繼先緊急注冊了“文水縣高車鑫?;び邢薰尽保ìF已注銷,在企查查上可以查到),這個企業的名字,和“山西鑫?;び邢薰尽泵只鞠嗨?。陳繼先使用這個新企業的名字,在文水縣環保局繳納了20萬元的環保罰款,企圖李代桃僵,變相摘清實際犯罪的“山西鑫?;び邢薰尽钡呢熑?。在陳繼先打給文水縣環保局的報告中,也對這件事情做了介紹。而這個主意,據陳繼先打給文水縣環保局的報告,稱是文水縣環保局南安環保所所長岳寧的餿主意。
陳繼先這么做的原因是因為處罰信息一旦上網,會影響山西鑫?;び邢薰镜穆曌u、信貸、稅收。尤其是該企業每年向國家申請大額數的免稅退稅,若被環保處罰,將不再享受這些政策優惠。
2020年春節后,文水縣環保局相關人員,將《文水縣環境保護局文環罰字(2018)118號行政處罰決定書》上傳到了環保部網站。這份處罰書,正是上次環保督查對“山西鑫?;び邢薰尽钡奶幜P決定,而不是子虛烏有的“文水縣高車鑫?;び邢薰尽钡奶幜P決定。這讓陳繼先父子非常惱火,于是將文水縣環保局和文水縣政府告上法庭,要求撤銷《文水縣環境保護局文環罰字(2018)118號行政處罰決定書》。
讓山西鑫海如此鬼迷心竅的原因,是環境違法所帶來的巨大成本。近幾年,因為環保罰款,而被取消或者追回政府補貼的案例也不占少數。如曾另有兩家龍頭企業因環保罰款,被追回政府補貼。2019年,萬邦達全資子公司因曾受3萬罰款退還增值稅1398萬元;2020年,內蒙古冀東水泥因曾受15萬環保罰款退回政府補貼1200余萬元。
華北地區水泥龍頭上市公司唐山冀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全資子公司因環保問題于2017年和2018年受到環保主管部門10萬元、5萬元的罰款,導致母公司于2019年退回收到的政府補助12,50 多萬元。
唐山冀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4月10日發布公告:因環保原因,公司全資子公司內蒙古冀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分別于2017年和2018年被環保主管部門處罰10萬元、5萬元。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的通知》的規定,內蒙古冀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于2019年退回收到的政府補助12,528,895.04元。
工業水處理行業的龍頭上市公司北京萬邦達環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就因其全資子公司受到環保部門3萬元的罰款,導致該子公司無法享受 36個月的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須補繳補繳已退稅款1400萬、繳滯納金200萬。
北京萬邦達全資子公司于2019年9月5日發布公告:全資子公司吉林省固體廢物處理有限責任公司于近日收到了國家稅務總局吉林市龍潭區稅務局《關于吉林省固體廢物處理有限責任公司補繳稅款的說明》。 根據稅務核查,吉林固廢于2017年9月受到吉林市環保局3萬元的罰款,根據規定,自處罰決定下達的次月起36個月內不得享受財稅[2015]78 號通知規定的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經與吉林市龍潭區稅務局的溝通,確定吉林固廢應退還自2017年10月起按上述政策已收到的返還增值稅。2017年10月至今,吉林固廢共收到增值稅即征即退稅款合計1398萬元,公司已完成上述稅款退繳工作,同時交納滯納金225萬元。
以上有據可查的"悲傷栗子"再一次表明:千萬不要把環境問題不當回事,搞不好環??赡芤源筇?。
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印發《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的通知中,第四條提出已享受本通知規定的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的納稅人,因違反稅收、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受到處罰(警告或單次1萬元以下罰款除外)的,自處罰決定下達的次月起36個月內,不得享受本通知規定的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該文件于2015年7月1日生效。環境違法成本加大,進一步提示企業從業者在環境保護問題上,要警鐘長鳴。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