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7-05 09:19
來源:綠谷工作室
作者:綠茵陳
市政污泥處理如果建一個污泥處置廠,要搞土建,要大量的發酵槽,要配各種設備,而現在工程可以做到裝備化了。陳健認為,這符合環境領域智能化的發展趨勢。
企業的追求是為了利潤和現金流。工程裝備化,可以提高3~5倍的現金流流速。
300噸的項目,一個億投資中7000萬是土建,3000萬是設備,環境公司成了給土建方打工的過路財神。工程裝備化能把利潤往裝備里面轉移,哪怕總投資再往下壓,對環境公司來說也是合算的。
對客戶來說,高度集成、功能完善,省地、省時間。一個污泥槽式發酵工程,根據規模大小,建設要一年到一年半時間,北方冬季不能施工,南方雨季不能施工,現在建設周期縮短成原來的三分之一,原來要一年現在只要三個月;同時,設計院相關設計工作量減少90%,不用再畫各種構筑物的圖了,只用計算好水、電、規模,畫平面圖就可以。
技術的核心是設備的穩定性。堆肥,本身就會有腐蝕,那么不同情況的沖擊,設備能不能承受得住,包括設計是不是合理,是重點要考慮的問題。
閻中在創業這么多年后,對行業的理解也更深入了。
他說,感覺當年創業就是憑一股猛勁,但現在會更理性的看這個行業,就會發現在某一些地方去做出一些小的成就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你把眼光放在整個環保行業上,想做出比較大的成就來,那就必須要選對好的方向,要選擇一個具有發展潛力和市場規模足夠大的方向。
什么叫大的成績?閻中說,就是類似于北控水務、光大環境這樣的體量。如果是定位在這兒的話,坦白來講就很不容易。國內搞這個產業已經幾十年了,巨頭之下,如何找到新藍海?
他認為比較大的一個機會就是做垃圾分類。從理性去判斷,真正能夠做大規模,做大成績的,一定是跟每一個老百姓生活相關的領域。跟生活不相關的單個工業企業的處理等,無法做到很大規模。
這在行業里能夠看得到,生活污水處理和生活垃圾處理,才能產生出北控水務和光大環境,現在,行業已有巨頭,對于創業者來說只能參與一些提標改造的事情,或者說在技術上有一些創新,做一些局部提升。
那為什么垃圾分類可能是一個有做大潛力的方向?因為垃圾分類跟老百姓相關,量比較大。同時垃圾分類會對過去的生活垃圾處理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當前大家都說垃圾分類有很多問題,問題所在就是機會。
十年前中源創能搞餐廚垃圾的時候,大家都在想,這個領域的好多問題會影響企業發展,一路走來,那些所謂的鏈條問題等根本不是發展的障礙,放到現在也是一樣。垃圾分類產業的規模和邏輯,有可能會形成一個像北控水務和光大這樣體量的企業。
張偉也看好垃圾分類帶來的市場機會。華夏青山布局的三大重點版塊包括可回收物、廚余和建筑垃圾。公司還跟德國、芬蘭公司合作,引進經過測試符合我國國情的設備,而且是跟項目綁定。
可回收物領域,他們自主研發了一些新的設備,包括光學系統、人工智能識別系統,智能化產品識別率能夠達到95%以上。去年年底,華夏青山在山東德州市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獲批六七十畝地,專門發展一些高精尖產品。
博泰環保的產品包括鍋爐灰渣輸送系統、煙氣飛灰輸送系統、飛灰固化系統、焚燒爐上料系統等,對于自己所在的垃圾焚燒發電末端治理領域,朱陳銀認為,行業比較分散,因為前端就不太集中。前端分散以后,給做設備的企業帶來一個問題:小企業多,基本上沒有大的競爭力。在國內做一些項目還可以,但是如果放到國際環境里面去競爭,很難出得來。
從整個垃圾焚燒行業來講,現在的資方業主端,國內跟國外比,速度、整體工藝都沒有太大差距了;排放標準,我們現在也已經要求達到歐盟2000標準,有些地方像江蘇上海還要優于歐盟標準。
但是設備制造方面,質量控制還存在比較大的差距。產品能用,但跟國外比,壽命沒人家的長,性能沒人家的好。這當然跟客戶需求也是有關系的。前幾年前端低價競爭,對整個行業都是有害的,現在拿項目的價格,基本上回歸理性。
只有當業主越來越集中,需要從存量市場出效益的時候,才會對后端提出更高要求,包括要求產品能夠使用更長年限,要求故障率更低,并會計算性價比和能效比,而不光是考慮價格。只有當慢下來以后,只有當市場集中度提高了以后,對產品和產品系統服務的要求會越來越高,這樣一來,大家比拼的就是技術以及產品本身。
博泰堅持產品化戰略,一方面在新產品研發,在其所熟悉的生活垃圾焚燒領域,進行創新,比如說怎么樣使產品更加智能化、更節能。另外在生產這一塊,智能化,提高速度和效率,讓產品本身更有市場競爭力。
朱陳銀說:“技術創新、增強產品競爭力,有助于服務以后越來越集中的客戶市場,那我們就能夠占有更大的優勢。”
亞德本身則是一個有德國技術基因的公司,主要細分領域是工廠三廢,提供廢氣,廢液和固廢的整體處理解決方案。朱振鑫說,焚燒處理三廢占到業務量的40%左右。隨著時代發展,他們現在國內客戶比重大幅上升,之前外企可能占了80%,但現在國內的客戶比重已經快到一半了,而且還會繼續更高。
亞德選擇了央企國投進入,基于對行業這樣的判斷:工業危廢競爭,也一定是會有國家和地方的平臺來進行整合。
同時看重國內國外兩塊市場的央企、國企不多,但國投因為國家的“一帶一路”政策有這樣的戰略考慮。亞德的業務剛好大都是布局在一帶一路國家上面,有很強的海外業務優勢,雙方都符合對方的戰略選擇。朱振鑫說,我們不是那種所謂的“走出去”企業,我們確實在當地20年站穩了腳跟,而且在當地的公司都在賺錢。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