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2-09 09:23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徐冰冰
不僅僅有三峽和中國節能,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上,很多其他企業也都參與進來,也有很多企業和三峽集團合作,進行長江沿線布局,拿下了不少項目。
比如,首創股份聯合中標的超30億宿遷市中心城市西南片區水環境綜合整治PPP項目,長江生態環保、北控水務聯合體中標的20.67億南京市六合區農村污水PPP項目,碧水源參與的長江新城諶家磯再生水廠項目,中廣核環保中標的南昌高新區進賢產業園綜合污水處理廠項目,金科環境中標的成都天府空港新城再生水廠項目......
2019年,三峽集團牽頭生態環保行業上下游相關企業(機構)成立長江大保護共建平臺——長江生態環保產業聯盟正式成立。2020年,聯盟成員單位不斷壯大,超過100家。
其中,E20環境平臺作為行業生態服務平臺入選咨詢專業委員會。憑借行業研究、活動策劃、媒體宣傳等多方面的優勢,E20環境平臺獲得“長江生態環保產業聯盟優秀成員單位”稱號。
提示產業關注
長江大保護是全國一盤棋。不是一家央企能夠獨立完成的,而是需要以政府主導、以企業為主體,公眾共同參與,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2020年,長江大保護這盤棋容納進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他們承擔著不同的角色。
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執行總裁李力曾在2020水業戰略論壇上表示,環境產業市場可能會形成五種新主體:即新物種、新骨干、新勢力、新龍頭、新平臺,我們可以把他們形象地稱為大象、老虎、猴子、獅群、森林。三峽集團和行業內眾多企業的合作,就是龍頭企業和骨干企業之間合作的一個非常好的案例。
他表示,頭部企業和政府,以及同行之間的合作,應該像獅群與草原和諧發展一樣,形成一個“共創共建”的局面,一起開疆擴土、一起守土有責。行業龍頭和骨干企業之間要建立新型合作關系,形成由“項目聯合體”到“發展共同體”的新范式。行業龍頭企業在與產業市場的項目合作時,應將流域、區域優勢與企業力量結合,放大自身杠桿,建立市場新打法。
因此,長江大保護之下,這種新型合作關系的形成需要環保企業定位好自身的角色,找到自身的位置。
相關新聞:
北控水務獲三峽資本控股(香港)增持250萬股 持股比例升至5.00%
中國節能宋鑫:當好“領頭雁”扛起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主體平臺責任
06 環衛企業升級做“城市大管家”
關鍵詞:環衛、城市大管家、跨界、企業更名
事件
近年來,環衛市場如火如荼。除政府采購服務政策、PPP之外,垃圾分類政策的推進也刺激和推動了環衛市場大發展。
據E20研究院數據中心不完全統計,在短短數年間,伴隨市場化進程的加速,環衛從業企業數量增長速度驚人,環衛從業單位從寥寥數家增長到1萬多家,出現了“千軍萬馬赴環衛”的壯觀景象。
在城市管理理念轉變的作用下,2020年出現了一批“城市大管家”項目,比如深圳市新安、福永和福海街道環衛一體化PPP項目、深圳市龍崗區寶龍街道城市管家服務項目、深圳市坪山區城市管理運營管家服務項目等。這些項目大多金額大,服務年限長,項目運營內容包括傳統市政環衛、公共服務(城管執法)等市政公共服務各個方面。
為了順應“城市大管家”的發展趨勢,一些環衛企業聞風而動,率先轉型。2020年12月22日,僑銀股份正式更名僑銀股份并發布“城市大管家”戰略。更名的除了有僑銀股份之外,還有一些企業出于戰略布局、發展規劃,更好地體現業務范圍,相繼進行了更名。比如,光大國際正式更名為光大環境,河南城發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城發環境股份有限公司,錦江生態更名深能環保發展集團,中持水務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中持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桑德新環衛更名為啟迪城市環境服務集團有限公司......
除了傳統的環衛企業之外,由于業務內容一定程度上的重合,城市環境服務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大型地產類物業企業的身影,比如雅居樂、碧桂園、萬科、保利,他們大多從買買買開始。碧桂園服務控股有限公司2020年10月連續購買了福建東飛和滿國康潔兩家環衛公司。
提示產業關注
這兩年來,環衛市場化的程度越來越高。隨著環衛市場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城市對精細化管理的探索,環衛開始從“小環衛”向“大環衛”轉變。很多地方開始引進“城市管家”概念,變“城市衛士”為“城市管家”。從環衛到市政服務,項目的城市綜合服務屬性逐漸增強,城市環境服務邊界正在擴展。
E20研究院分析,城鄉環衛一體化項目——“大市政”綜合管養類環衛項目逐漸增多,這類項目往往涵蓋環衛、道路養護、城市路燈、河道管理、園林綠化、公園管護等多項服務,E20研究院將其歸結為環衛市場化的橫向一體化項目。很多企業更名的背后也代表著環衛企業橫向一體化發展的趨勢。
環衛進入門檻比較低,雖然看似有一大批企業在進入。但是E20研究院數據中心觀察到,純物業出現的環衛公司,占比是在下降的。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在2020固廢戰略論壇上指出,“新涌入者”大型地產類物業企業進環衛是“雷聲大,雨點小”。大型物業公司在2020年1-10月份中標的項目中,年服務金額占0.31%。他們屬于自帶流量,輿論上很熱鬧,關注度很高,但實際上對環衛市場格局的影響并不大。多年來,環衛行業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商業邏輯和產業鏈條,跨界企業拿下的項目占比較低。與傳統環衛企業項目,跨界企業資本的力量更強,通過購買整建制公司進入這一領域。(詳情請點擊:薛濤:“十四五”固廢行業規劃與產業趨勢前瞻)
相關新聞:
07 環境產業提質增效步伐加快
關鍵詞:提質增效、補短板、強弱項、“雙百跨越”污水處理標桿聯盟
事件
為了更好地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補短板、強弱項,解決發展中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2020年,國家層面印發了《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和《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
《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要求,強化城鎮污水處理廠弱項,補齊城鎮污水收集管網短板,加快推進污泥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推動信息系統建設。
到 2023 年,縣級及以上城市設施能力基本滿足生活污水處理需求。生活污水收集效能明顯提升,城市市政雨污管網混錯接改造更新取得顯著成效。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和資源化利用率進一步提高。缺水地區和水環境敏感區域污水資源化利用水平明顯提升。
《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要求,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分類運輸體系,大力提升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合理規劃建設生活垃圾填埋場,因地制宜推進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建設。
到 2023 年,具備條件的地級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全國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大幅提升;縣城生活垃圾處理系統進一步完善;建制鎮生活垃圾收集轉運體系逐步健全。
2021年開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就發布了《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加快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促進解決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污染、水生態損害問題,推動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
地方層面,河北、河南、重慶等省市也加快了提質增效的步伐,相繼出臺了補短板、強弱項、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
污水處理提質增效是近期國家對污水處理行業的階段性目標,E20環境平臺努力激活污水處理系統提質增效的市場新需求。2020年上半年,在E20環境平臺董事長傅濤博士帶領下,E20研究團隊走訪調研了北京、上海、天津、珠海、福州等城市的排水公司和污水處理廠,并與行業內知名專家進行了深入座談溝通。
在走訪中發現,新時代之下,隨著加快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對水環境治理提出新的要求,污水處理也從追求點上效果升級為更注重系統化和環境質量,追求人民對水環境改善的感知。
2020年7月,E20環境平臺與16家行業龍頭企業共同籌備發起“雙百跨越”污水處理標桿聯盟,2020年9月,聯盟在2020(第十二屆)海水業熱點論壇上正式成立。
自籌備之日起,圍繞“雙百跨越”主題,聯盟舉辦了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系列沙龍,聚焦污泥、管網、提標擴容等行業焦點問題,形成了8套污泥系統解決方案,接下來還會探討更多污水處理細分賽道的熱點話題。
E20環境平臺投資孵化負責人、上善易和總經理郝小軍表示,E20環境平臺希望在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這一新的賽道和場景下打造一個增量市場,E20期望能夠起到賦能陪跑作用,他建議中小環境企業要學會做減法、聚焦核心業務,只有聚焦才能跑得更快、跑得更遠。
提示產業關注
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主要體現廠、網、污泥三大塊。雖然部分污水處理廠處理率號稱達到90%以上,但實際上污水收集處理率很低。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表示,目前,污泥處理主要采用干化填埋方式,但填埋場不足。采用焚燒方式,費用較為昂貴。此外,污水收集管網缺失,以及老舊破損和混接錯接廣泛存在,沒能將污水真正送入污水處理廠,也沒有實現污水與河水、雨水分流。(相關閱讀:給城市一個強健的“腎”——城市污水處理補短板的觀察與思考)
管網是補短板的重中之重,加快補齊管網的“毛細血管”,并大力推進清污分流、管網更新修復和混錯接改造。“發揮分流制管網的作用,就需要加大對海綿城市的投資建設力度”。
“收集系統需要提質增效,處理系統也需要提質增效。污水處理行業要在分析清楚低質低效原因的基礎上進行精準提質增效。”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生導師、環境學院副院長、低碳水環境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洪臣在2020水業戰略論壇上指出,城鎮污水處理低質低效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污染物收集處理率低,大量污染物進入水體,導致黑臭;第二,污水處理過程資源消耗大,導致成本高,且產泥量大。只有充分認識產生這兩大問題的本質原因,才能找到提質增效的最佳路徑,實現精準提質增效。(相關閱讀:王洪臣:城鎮污水處理要回歸問題本質,精準提質增效)
E20環境平臺董事長、E20研究院院長傅濤指出,當前世界各國都面臨新冠病毒的挑戰,世界經濟格局具有很大不確定性,對于環境產業而言,2020年將是一個轉折年,產業發展將進入精細化時代,技術服務型環境企業將逐漸興起,污水處理系統迫切需要系統化升級,我們不只是要建好、運營好一個污水處理廠,還涉及管網、污泥,再往后延伸到河道、泵站,這是大趨勢,污水處理未來的市場在于精細化管控。
“環境產業已經進入提質增效的時代,即將迎來新的發展潮流。這個潮流是對高質量、縱深化、過程化、精細化、系統化的追求,將迎來環境服務業的回歸。”傅濤表示,環境產業真正要做到提質增效,首先不能再是成本中心,要做價值中心。不能再是代工廠,要主動對接綠色轉型。不能再是雇傭軍,要做生態環境的主力軍。不能只把達標作為服務目的,而是要實現高質量的增長。(相關閱讀:傅濤:環境產業如何應對“提質增效”?)
環境產業提質增效體現了我國環境管理思路的進步,但具體的執行情況及效果,仍需要各方的有效配合以及監管機制的建立。污水垃圾處理行業要健康發展,也要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需要找出平衡企業盈利與公共服務屬性的解決方案。
相關新聞:
08 環境管理愈加明晰
關鍵詞:進水超標免責、排污許可、固廢法修訂、生物質發電國補退坡
事件
2020年,環境管理更加明晰。針對環境管理上的一些疑點、痛點問題,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進一步明晰。
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城鎮(園區)污水處理環境管理的通知》,對地方政府、納管企業和運營單位的法定職責進行了明晰,得到業內廣泛關注。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