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紹興:2020城鎮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93.71%

時間:2021-01-26 14:03

來源:生態環境部

前紹興市快遞客戶電子運單使用率達到99%,電商快件無二次包裝率約60%,快遞分撥中心循環中轉袋使用率約80%,并投放417個符合國家標準的快遞網點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2020年全市計劃創建垃圾分類示范片區12個、垃圾分類高標準小區60個,累計將共創建垃圾分類示范片區17個、垃圾分類高標準小區131個。4個焚燒項目先后建成投入運行,新增焚燒處置能力2650噸/日。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8〕128號)要求,生態環境部組織各省(區、市)推薦“無廢城市”候選城市,并會同相關部門篩選確定了“11+5”試點城市和地區。我們現在就推進“無廢城市”建設過程中,如何推動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促進城市綠色發展轉型,提高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等問題交流工作經驗,探索工作模式。

一、基本情況

紹興市下轄6個行政區,總面積8273.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5.7萬。“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前,紹興市生活垃圾分類主要問題為,前端分類模式單一,分類精準化、科學化程度不高;餐廚、焚燒處置設施能力存在一定短板,不能滿足分類處置需要;處置手段傳統,填埋方式占垃圾處置的相當大比重。“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以來,紹興市積極貫徹“應減盡減、應分盡分、應收盡收、應用盡用、應建必建、應管嚴管、應納盡納”的管理理念,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生活方式,通過源頭減量、多元治理、后端提升、資源利用等措施和途徑,實現了生活垃圾治理社會協同化、資源集約化、分類精準化、前端社會化、城市“無廢化”、環境生態化、管理精細化,有力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源頭減量推動資源集約化

通過推進“限塑令”、過度包裝專項整治、開展“光盤行動”等八大源頭減量專項行動,有效控制垃圾產生量,推動資源化。

一是持續推行“限塑令”。出臺《關于限制一次性消費用品的通知》,在星級賓館全面推行限制一次性消費用品工作,從源頭減少塑料制品使用量。印發《關于鼓勵使用生物可降解垃圾袋的通知》,鼓勵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市場、小區等使用生物可降解垃圾袋,現已向市區發放生物可降解垃圾袋11.4萬只;在全市120家超市門店(農貿市場)推廣使用環保可重復使用的袋子或籃子,如柯橋區“美麗市場”之一的裕民農貿市場目前已向市民發放2.5萬個布藝購物袋。

二是深入推進快遞包裝循環利用。從快遞包裝、配送、回收等環節減少快遞包裝用品,構建快遞包裝共享循環利用機制。目前紹興市快遞客戶電子運單使用率達到99%,電商快件無二次包裝率約60%,快遞分撥中心循環中轉袋使用率約80%,并投放417個符合國家標準的快遞網點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

三是大力開展凈菜進城行動。目前全市已在60家農貿市場開展果蔬菜皮就地處理、凈菜進城試點。通過建立涵蓋生產、流通、消費等領域的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工作機制,提前實現了生活垃圾負增長,實現了資源集約化。

(二)多元治理推動分類精準化

通過推行“楓橋經驗”的契約治理、易腐垃圾“每日一袋”、“頭雁”工程、分類示范小區和片區建設等多元化措施,助推生活垃圾精準分類。

一是切實強化基層治理。積極探索推行垃圾分類“契約化”共治模式,以借鑒“楓橋經驗”的基層治理模式為依托,推進基層治理。具體由街道(社區)制定相關的契約目標和內容,通過黨員包戶、與居民、物業、收運單位多方簽約、將星級評比等正向激勵與量化考核等反向約束相結合,形成多方有約束、基層共治理的“楓橋式”工作機制,目前在越城區書圣故里社區、云東社區開展試點取得良好成效。

二是大力推行易腐垃圾“每日一袋”。牢牢抓住易腐垃圾這一“牛鼻子”,開展社區牽頭、物業配合、全民參與的易腐垃圾“一日一袋”行動,通過積分兌換、榮譽榜等方式,激發了人民群眾垃圾分類的主動性、積極性,從而在心態上發生由“要我分類”到“我要分類”的轉變。

三是不斷加強行業治理。積極打造垃圾分類“頭雁”工程,樹立典型。印發“頭雁”工程認定標準,在全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公共場所、主要道路、社區(小區)等區域,選樹一批垃圾分類行業示范,以點促面、以點擴面,讓垃圾分類工作在各個領域、各行各業協調、協同發展。

四是開展達標、示范引領。充分發揮街道(鄉鎮)一線作戰功能,深入開展垃圾分類達標街道(鄉鎮)創建活動,不斷完善街鎮分類體系,持續提升分類質量,2020年計劃創建比例達到20%以上。同時,開展省級高標準垃圾分類示范小區和片區建設,2020年全市計劃創建垃圾分類示范片區12個、垃圾分類高標準小區60個,累計將共創建垃圾分類示范片區17個、垃圾分類高標準小區131個。

(三)后端提檔推動前端社會化

通過不斷補齊短板,持續推進垃圾分類后端專業化建設,努力提高垃圾分類全鏈條專業化水平,暢通垃圾分類“最后一公里”,從而以后端提檔升級反向推動前端分類投放社會化。

一是不斷健全定時定點收運模式。全面開展“定時定點”收運,對實施市場化收運的區塊,提高收運企業準入門檻,實現收運標準化。目前全市17條省級商業街創建目標均已完成。15個省級小區創建目標也已全部完成。

二是全面實施集置點建設,按照因地制宜、科學合理的原則推進垃圾分類集置點建設,有效促動分類收集效率,2020年全市計劃建設674個,已超額完成681個。

三是開展中轉站和清運車輛提檔升級。按照標志清晰、標識準確的原則,進一步提升分類清運車輛配置,目前已完成707輛,超額完成率128%;按照功能匹配、環境協調的原則,進一步推進中轉站升級,計劃新(改、擴)建中轉站47座,已全部完成。

(四)能力提升推進處置科學化   通過合理補缺、科學布局,實現生活垃圾處置能力“多級連跳”。

一是實現其他垃圾“全焚燒”。針對焚燒處置能力問題,按照“補齊缺口、留有富余、全面焚燒、全國領先”的要求,2020年市區循環生態產業園(二期)、諸暨、嵊州、新昌等4個焚燒項目先后建成投入運行,新增焚燒處置能力2650噸/日,全市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能力達到6700噸/日,實現其他垃圾“全焚燒”。

二是實現餐廚垃圾(易腐垃圾)“全覆蓋”。針對餐廚垃圾處置能力短板,建設循環生態產業園(一期)、新昌、嵊州、諸暨4個餐廚垃圾綜合利用項目,新增處置能力800噸/日,全市餐廚垃圾設計處置能力達到1000噸/日,實現全市城區餐廚垃圾全收集、處置設施全覆蓋。

三是實現滲濾液處置設施全升級。針對滲濾液處置設施缺陷,2018年以來全面完成全市6座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置設施提升工程,新增滲濾液處置能力1200噸/日。

(五)資源利用推動城市“無廢化”

以“無廢城市”建設為契機,一體謀劃終端處置設施建設,不斷優化處理技術,提升處置能力,實現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一是健全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可回收物回收實現由分散點狀向集中聯網轉變,按照“點、站、中心”全覆蓋的要求,推進回收點、中轉站、中轉貯存中心建設,通過“互聯網+”回收模式,實現線上交投、線下回收。累計培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16家,再生資源分揀(加工交易)中心數量9家,城鎮再生資源回收站(點)452個,農村再生資源回收站點112個。

二是實現易腐垃圾多元化利用。由以前簡單粗放式破碎堆肥拓展到厭氧產沼、毛油回收、生物養殖(新昌黑水虻養殖)等精細化處理模式,其中新昌采用“分選預處理+污水生化處理+黑水虻生物處理+油脂回收利用”先進工藝手段,實現餐廚垃圾100%無害化處置,每50噸餐廚垃圾可提煉1噸毛油、培育4噸成蟲、生產20余噸肥料。

三是推動園林垃圾高質化利用。引進園林垃圾碳化處理技術,使園林廢棄物在全封閉缺氧條件下熱解,碳化制汽,全程無污染源產生。目前紹興市首個園林廢棄物碳化處置項目已建成投產,該項目年處置園林廢棄物3萬噸,大約2/3轉化為生物炭,1/3轉化為蒸汽,預計可年節約標煤1.5萬噸、減排4萬噸二氧化碳、110噸氮氧化物、130噸二氧化硫。

四是實現其他垃圾能源化利用。目前全市現有運行的生活垃圾焚燒廠6座,焚燒占焚燒、填埋、餐廚三種處置方式比重從2017年的30.5%提高到2020年的73%。

三、取得成效

一是“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中各項生活源指標均已全面完成。2020年紹興市城鎮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93.71%,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7.42%,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90.93%。

二是垃圾總量實現負增長。2019年紹興城市生活垃圾總量增幅為-1.57%,2020年在此基礎上,生活垃圾總量增幅進一步削減,增長率-5.17%。

三是垃圾處置能力大幅度提高。全市焚燒和餐廚處置能力達到7700噸/日,另有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置能力915噸/日,實現全市生活垃圾“零填埋”和焚燒、餐廚垃圾處置設施全覆蓋。

四是垃圾無害化管理水平顯著提升。紹興成為2019年國家生活垃圾焚燒廠、填埋場新標準執行后全省首批達到AAA級無害化等級的地市。2020年在國家生態環境部每日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煙氣排放通報中,紹興成為全省11個地市中達標排放工作成績最好的城市。

四、推廣應用條件

一是土地緊張、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2019年紹興市GDP為5780.74億元,在浙江11市中排名第4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839元,位居浙江省第3位。

二是政府管理效能較高。鑒于生活垃圾分類涉及多個部門和環節,需注重政府各部門間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編輯:陳偉浩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