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環境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0年版 征求意見稿)

時間:2020-06-02 16:02

來源:生態環境部

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公開征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0年版,征求意見稿)》《生態環境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批程序規定(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詳情如下:

關于公開征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0年版,征求意見稿)》《生態環境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批程序規定(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深化環境影響評價“放管服”改革,我部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程序規定》進行修訂,形成《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0年版,征求意見稿)》《生態環境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批程序規定(征求意見稿)》,現公開征求意見。上述征求意見稿及其編制說明,可登錄我部網站(/)“意見征集”欄目檢索查閱。

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均可提出意見和建議。有關意見和建議請填寫附件6、附件7,并于2020年7月2日前書面反饋或傳真至我部(電子文檔請同時發至hpsyijian@mee.gov.cn),逾期未反饋將視為無意見。

聯系人: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梁睿、勾玉瑩

電話:(010)66556407

聯系人: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周炯、李曉舉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苑路28號院2號樓

郵政編碼:100012

電話:(010)84756898、84756918

傳真:(010)84756918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

2020年5月29日

(此件社會公開)

抄送:各有關單位。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0年版,征求意見稿)

第一條為了實施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制定本名錄。

第二條根據建設項目特征和所在區域的環境敏感程度,綜合考慮建設項目可能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對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實行分類管理。建設單位應當按照本名錄的規定,分別組織編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

第三條本名錄所稱環境敏感區是指依法設立的各級各類保護區域和對建設項目產生的環境影響特別敏感的區域,主要包括下列區域:

(一)生態保護紅線、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海洋特別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二)基本農田保護區、基本草原、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海洋公園、重要濕地、天然林、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生長繁殖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封閉及半封閉海域;

(三)以居住、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辦公等為主要功能的區域,以及文物保護單位。

第四條建設單位應當嚴格按照本名錄確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類別,不得擅自改變環境影響評價類別。跨行業、復合型建設項目,其環境影響評價類別按其中單項等級最高的確定。本名錄對主體工程未作規定但包含鍋爐、工業爐窯、表面處理、水處理等通用工序的建設項目,其環境影響評價類別按照通用工序所屬的工程內容確定。不涉及主體工程的改建項目,其環境影響評價類別按照改建工程內容確定。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應當就建設項目與所在產業園區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及其審查意見或跟蹤評價的相符性作重點分析。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應當就建設項目對環境敏感區的影響作重點分析。

第五條本名錄未作規定的建設項目,原則上不納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對生態環境有影響的新興行業和具有地方特色的行業等,需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其環境影響評價類別由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提出建議,報生態環境部認定。

第六條本名錄由生態環境部負責解釋,并適時修訂公布。

第七條本名錄自****年*月*日起施行。2017年6月29日公布的原《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環境保護部令第44號)及2018年4月28日公布的《關于修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部分內容的決定》(生態環境部令第1號)同時廢止。

生態環境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批程序規定(征求意見稿)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生態環境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批程序,提高審批效率和服務水平,落實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要求,充分發揮環境影響評價源頭預防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生態環境部負責審批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審批。

第三條生態環境部審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堅持依法依規、科學決策、公開公正、便民高效的原則。

第四條依法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在開工建設前將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報生態環境部審批。依法需要生態環境部審批的國家有關部門確定的重大基礎設施、民生工程和國家重大產業布局項目,生態環境部可以根據建設單位、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單位或有關部門提供的信息,主動服務,提前指導,加快審批。

第二章申請與受理

第五條依法應當由生態環境部審批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除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建設單位應當在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生態環境部政務服務大廳(提交下列材料,并對所有申報材料內容的真實性負責:提交下列材料,并對所有申報材料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報批申請書;

(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不包含依法不得公開的信息;

(三)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建設項目或核設施建設項目的公眾參與說明。

除上述材料外,建設單位應當向生態環境部提交下列材料的紙質版及光盤1張,可以通過郵寄等方式提交:(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一式8份;(二)公眾參與說明,一式8份;(三)線上提交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中刪除了不宜公開信息的,還應提交有關情況說明材料1份。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建設項目應當通過現場遞交方式提交申請材料的紙質版及光盤。

第六條生態環境部對建設單位提交的申請材料,根據情況分別作出下列處理:

(一)依法不需要審批的事項,應當即時告知建設單位不予受理;

(二)按照審批權限,不屬于生態環境部審批的申請事項,不予受理,并告知建設單位向有關機關申請;

(三)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由列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監督管理辦法》規定的限期整改名單或者“黑名單”的編制單位、編制人員編制的,應當告知建設單位不予受理;

(四)申請材料不齊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生態環境部應當場或在5個工作日內一次性告知建設單位需要補正的內容;

(五)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單,載明承諾辦結的期限。其中通過網上受理的,僅出具電子受理通知單;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或其他不適宜網上受理的,出具紙質版受理通知單。

第七條生態環境部在生態環境部網站向社會公開受理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全文,公眾參與說明以及公眾提出意見的方式和途徑。受理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公開期限不少于10個工作日,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公開期限不少于5個工作日。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建設項目除外。

第三章技術評估與審查

第八條生態環境部負責審批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需要進行技術評估的,生態環境部在受理當日委托評估機構開展技術評估。對于符合第四條情形的,評估機構應根據生態環境部要求做好提前服務。

第九條評估機構應當在規定期限內提交技術評估報告,提出明確的評估結論、審批建議及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存在的質量問題,并對評估結論負責。除情況復雜的,評估期限原則上不超過30個工作日。

第十條生態環境部及其委托的評估機構主要從下列方面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進行審查:

(一)建設項目類型及其選址、布局、規模等是否符合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相關法定規劃、區劃;

(二)建設項目所在區域環境質量是否滿足相應環境功能區劃要求;對于環境質量現狀不能滿足環境功能區劃要求的,擬采取的措施是否滿足區域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管理要求;

(三)擬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能否確保污染物排放達到國家和地方排放標準;擬采取的生態保護措施能否有效預防和控制生態破壞;涉及可能產生放射性污染的,擬采取的防治措施能否有效預防和控制放射性污染;

(四)改建、擴建和技術改造項目,是否針對項目原有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五)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內容、編制質量是否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規定的要求。

第十一條生態環境部對環境影響報告書(表)作出審批決定前,在生態環境部網站公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基本情況等信息,公開期限不少于5個工作日。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建設項目除外。公開信息時,生態環境部同步告知建設單位和利害關系人享有要求聽證的權利。生態環境部召開聽證會的,依照環境保護行政許可聽證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二條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查中,生態環境部或其委托的評估機構發現建設單位擅自開工建設且未依法實施行政處罰的,生態環境部或建設項目所在地生態環境部門應當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罰。建設單位性質為國家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存在違反環境影響評價有關法律法規行為的,生態環境部應當按照相關規定要求,將案件移送由設在主管部門有管轄權的紀檢監察機關,追究建設單位相關人員責任。

第十三條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查中,建設單位申請撤回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批的,生態環境部可以退回建設單位提交的所有申報材料,終止該項目行政許可程序。

第十四條經審查或技術評估發現建設單位申報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存在質量問題的,生態環境部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有關法律法規、《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監督管理辦法》及配套文件規定對建設單位、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單位及人員予以處理處罰,并實施信用管理。

第十五條生態環境部在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批、評估機構在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技術評估中,不得向建設單位、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單位收取或轉嫁任何費用。

第四章批準與公告

第十六條經審查通過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生態環境部依法作出予以批準的決定,并書面通知建設單位。對屬于《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十一條規定情形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生態環境部依法作出不予批準的決定,書面通知建設單位,并說明理由。

第十七條生態環境部作出批準決定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在生態環境部網站公告審批決定全文,并告知建設單位享有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和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第十八條生態環境部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期限,依法不超過60個工作日,審批環境影響報告表的期限,依法不超過30個工作日。依法需要進行聽證、專家評審、技術評估的,所需時間不計算在審批期限內。

第五章附則

第十九條依法應當由生態環境部負責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建設項目,生態環境部可以委托項目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流域、海域派出機構審批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并將受委托行政機關和受委托實施行政許可的內容予以公告。生態環境部對所委托事項的批準決定負責。受委托行政機關不得再次委托其他機構審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

第二十條地方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參照本規定制定具體辦法。

第二十一條本規定自2020年××月××日起實施。《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程序規定》(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2005年第29號)同時廢止。


編輯:趙凡

0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0人參與 | 0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17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