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5-19 09:25
來源:中國政府網
(五)大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培養新型農民,優化西部地區農業從業者結構。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目標,加強農村人居環境和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在加強保護基礎上盤活農村歷史文化資源,形成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鄉村文化產業和品牌。因地制宜優化城鎮化布局與形態,提升并發揮國家和區域中心城市功能作用,推動城市群高質量發展和大中小城市網絡化建設,培育發展一批特色小城鎮。加大對西部地區資源枯竭等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的支持力度。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保障符合條件的未落戶農民工在流入地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總結城鄉“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市)民變股東”等改革經驗,探索“聯股聯業、聯股聯責、聯股聯心”新機制。統籌城鄉市政公用設施建設,促進城鎮公共基礎設施向周邊農村地區延伸。
(六)強化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提高基礎設施通達度、通暢性和均等化水平,推動綠色集約發展。加強橫貫東西、縱貫南北的運輸通道建設,拓展區域開發軸線。強化資源能源開發地干線通道規劃建設。加快川藏鐵路、沿江高鐵、渝昆高鐵、西(寧)成(都)鐵路等重大工程規劃建設。注重高速鐵路和普通鐵路協同發展,繼續開好多站點、低票價的“慢火車”。打通斷頭路、瓶頸路,加強出海、扶貧通道和旅游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綜合客運樞紐、貨運樞紐(物流園區)建設。完善國家物流樞紐布局,提高物流運行效率。加強航空口岸和樞紐建設,擴大樞紐機場航權,積極發展通用航空。進一步提高農村、邊遠地區信息網絡覆蓋水平。合理規劃建設一批重點水源工程、江河湖泊骨干治理工程和大型灌區工程,加強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抗旱水源工程建設和山洪災害防治。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和人口分散區域重點小型標準化供水設施建設,加強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
(七)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統籌發展與安全兩件大事,更好發揮西部地區國家安全屏障作用。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和共同繁榮發展。深入推進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構建堅實可靠的社會安全體系。
三、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加大西部開放力度
(八)積極參與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支持新疆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形成西向交通樞紐和商貿物流、文化科教、醫療服務中心。支持重慶、四川、陜西發揮綜合優勢,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和開發開放樞紐。支持甘肅、陜西充分發掘歷史文化優勢,發揮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通道、節點作用。支持貴州、青海深化國內外生態合作,推動綠色絲綢之路建設。支持內蒙古深度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提升云南與瀾滄江-湄公河區域開放合作水平。
(九)強化開放大通道建設。積極實施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完善北部灣港口建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港口群,加快培育現代海洋產業,積極發展向海經濟。積極發展多式聯運,加快鐵路、公路與港口、園區連接線建設。強化沿江鐵路通道運輸能力和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構建陸海聯運、空鐵聯運、中歐班列等有機結合的聯運服務模式和物流大通道。支持在西部地區建設無水港。優化中歐班列組織運營模式,加強中歐班列樞紐節點建設。進一步完善口岸、跨境運輸和信息通道等開放基礎設施,加快建設開放物流網絡和跨境郵遞體系。加快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
(十)構建內陸多層次開放平臺。鼓勵重慶、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提高昆明、南寧、烏魯木齊、蘭州、呼和浩特等省會(首府)城市面向毗鄰國家的次區域合作支撐能力。支持西部地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投資貿易領域依法依規開展先行先試,探索建設適應高水平開放的行政管理體制。加快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研究在內陸地區增設國家一類口岸。研究按程序設立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開發區。有序推進國家級新區等功能平臺建設。整合規范現有各級各類基地、園區,加快開發區轉型升級。鼓勵國家級開發區實行更加靈活的人事制度,引進發展優質醫療、教育、金融、物流等服務。辦好各類國家級博覽會,提升西部地區影響力。
(十一)加快沿邊地區開放發展。完善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布局,支持在跨境金融、跨境旅游、通關執法合作、人員出入境管理等方面開展創新。扎實推進邊境旅游試驗區、跨境旅游合作區、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等建設。統籌利用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支持沿邊地區外經貿發展。完善邊民互市貿易管理制度。深入推進興邊富民行動。
(十二)發展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推動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逐步向規則制度型轉變。落實好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有序開放制造業,逐步放寬服務業準入,提高采礦業開放水平。支持西部地區按程序申請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支持區域內企業開展委內加工業務。加強農業開放合作。推動西部優勢產業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產能合作,在境外投資經營中履行必要的環境、社會和治理責任。支持建設一批優勢明顯的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立東中西部開放平臺對接機制,共建項目孵化、人才培養、市場拓展等服務平臺,在西部地區打造若干產業轉移示范區。對向西部地區梯度轉移企業,按原所在地區已取得的海關信用等級實施監督。
(十三)拓展區際互動合作。積極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戰略。支持青海、甘肅等加快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探索協同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徑。依托陸橋綜合運輸通道,加強西北省份與江蘇、山東、河南等東中部省份互惠合作。加快珠江-西江經濟帶和北部灣經濟區建設,鼓勵廣西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東西部自由貿易試驗區交流合作,加強協同開放。支持跨區域共建產業園區,鼓勵探索“飛地經濟”等模式。加強西北地區與西南地區合作互動,促進成渝、關中平原城市群協同發展,打造引領西部地區開放開發的核心引擎。推動北部灣、蘭州-西寧、呼包鄂榆、寧夏沿黃、黔中、滇中、天山北坡等城市群互動發展。支持南疆地區開放發展。支持陜甘寧、川陜、左右江等革命老區和川渝、川滇黔、渝黔等跨?。ㄗ灾螀^、直轄市)毗鄰地區建立健全協同開放發展機制。加快推進重點區域一體化進程。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