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5-20 09:25
來源:南京市城建集團
5月21日上午,南京環境集團有限公司舉行揭牌儀式。從“環境公司”到“環境集團”,標志著南京環境集團的轉型升級之路邁入了新的歷史階段,預示著集團將乘著國家大力支持環保行業的東風,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當日上午9:15,南京市副市長邢正軍一行到達紅山路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部進行現場調研。調研聽取了環境集團黨支部書記、董事長張呂林關于項目運營情況的介紹,實地了解了建筑垃圾資源化生產工藝流程及骨料利用方式。
當日上午9:30,邢正軍副市長、王承江副秘書長為南京環境集團有限公司揭牌,市建委、市城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國資委分管領導,市城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鄒建平,總經理李雁,相關部門負責人,環境集團領導班子,各部門負責人出席儀式。
南京環境集團的成立,不僅是落實中央生態文明建設、構建南京市環境建設管理體系的一項重要舉措,還肩負著集團對標找差、開拓創新、高質量發展的使命責任。
隨后的座談會上,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鄒建平,總經理李雁分別匯報了環境集團組建工作情況,并表態,市城建集團將積極支持環境集團做強做優做大,為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積極貢獻。邢正軍副市長代表市政府向南京環境集團表示熱烈的祝賀,向長期以來奮戰在環保一線的環境人表示衷心的感謝,并期望環境集團做強做優做大,為建設“創新名城、美麗古都”貢獻力量。
環境集團的成立,是集團轉型發展的新起點、新征程、新篇章。環境集團將在市委市政府及市城建集團的領導下,在行業主管部門的指導支持下,堅持在轉型升級道路上大步向前,把握新機遇,迎來大發展,繼續當好南京環境產業的領頭羊,力爭成為中國環保行業的領軍企業。
——媒體聚焦——
當好城市環境“大管家”
——寫在南京城建環境投資有限公司更名組建南京環境集團之際
昨天上午,南京環境集團有限公司舉行更名揭牌儀式,隸屬于南京市城建集團的原南京城建環境投資有限公司正式升級為集團公司。
2017年4月,為健全城市環境管理運營體系,提升城市環境運行保障能力,我市成立了南京城建環境投資有限公司,主要負責城市環境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與運營。兩年來,通過對我市城南、江北兩座生活垃圾轉運站以及江南、江北兩座灰渣填埋場,四項環衛設施的成功運營,南京城建環境投資有限公司已成為我市垃圾轉運和末端處置的主力軍。
升級后的南京環境集團將通過“對標找差、創新實干”,進一步向投資、建設領域“進軍”,通過技術研發掌握企業核心競爭力;以保供為基礎,拓展環境產業市場。力爭將國有環境平臺做強做優做大,為我市“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建設貢獻力量。
運營四項環衛設施
日處理垃圾3000噸占全市一半
我市每天產生6000多噸生活垃圾,這些垃圾從小區拖運出去后都去了哪里?看似對日常生活關系不大的一個末端事項,細思后卻令人生惑。南京環境集團就是生活垃圾轉運和末端處理的“大管家”。
“生活垃圾出了小區后由各區運輸至位于我市城南和江北的兩處大型垃圾轉運站,接下來便由南京環境集團接手,在對生活垃圾進行除臭、壓縮等一系列處理后,裝進大型的密閉運輸車,再送往距離較遠的焚燒廠焚燒發電。”南京環境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
目前承擔全市生活垃圾壓縮轉運和灰渣填埋任務的是位于江南、江北的四項環衛設施,均由南京環境集團負責運營。
江北生活垃圾轉運站。
占地約23畝,位于江北新區的江北生活垃圾轉運站是四項環衛設施之一,也是其中建成最早的轉運站,2015年2月投入使用,主要負責浦口區、鼓樓區、高新區、化工園區等范圍內的生活垃圾壓縮轉運,再密閉運往江北垃圾焚燒廠。該轉運站生活垃圾壓實技術采用豎式壓縮工藝,日轉運垃圾1500噸。
城南生活垃圾轉運站。
城南生活垃圾轉運站位于雨花臺區,占地約26畝,2015年6月投入運營,主要服務范圍為建鄴區、雨花臺區、玄武區、秦淮區,4個區的生活垃圾經壓縮后轉運至江南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處置,單程運輸約35公里。目前,城南轉運站的日轉運垃圾量達1500噸。轉運的垃圾經焚燒后,再由南京環境集團分別送往江南、江北兩大灰渣填埋場,經無害化技術處理后進行衛生填埋。
據了解,城南、江北兩大中轉站日轉運垃圾總量達3000噸,已占主城區垃圾轉運任務的50%。
業務逐步拓展延伸
完善環境領域投資建設運營全職能
除了負責生活垃圾轉運和灰渣填埋以外,眼下即將建成并試運營的江北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是南京環境集團進一步向餐廚處理末端延伸的“新動作”。
為了不讓地溝油回到餐桌上,讓餐廚垃圾有效回收再利用,即將建成并試運營的江北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將成為全市餐廚垃圾集中處理地,填補目前餐廚垃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的空白。據了解,未來餐廚垃圾經處理后將作為清潔能源發電上網。該處置中心運營后日處理餐飲垃圾為400噸、廚余垃圾200噸。
正在試運營的南京泥漿綜合處置中心。
建筑工地樁基等產生的大量泥漿因堆積占地、偷排亂倒等極易造成二次污染,影響環境。為解決這一困局,南京環境集團建成并正在試運營南京泥漿綜合處置中心。該中心采用“淤泥脫水固結一體化處理”專利技術,建成6套淤泥脫水固結處理系統,年處理建筑泥漿100萬立方米以上。泥漿經脫水等處理后將成為泥餅,用于道路底基層等資源化再利用。
建筑垃圾資源化項目是南京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首個試點示范項目,也是我市為實現建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而開展的綠色循環經濟項目,此項目也由南京環境集團負責。該項目位于紅山南路與紅山路交叉口附近,占地5000平方米。主要處置紅山路快速化改造項目所產生的建筑垃圾,將拆遷垃圾以及建筑工地的廢棄材料有效回收再利用,減少環境污染。
江南灰渣填埋場。
江北灰渣填埋場。
眼下,南京環境集團還在加緊推進江南灰渣填埋場二期項目、城東綜合處置中心項目、江南餐廚廚余垃圾處理廠一期工程、江北建筑垃圾資源化項目,以及江北焚燒發電廠二期PPP項目等一批環境基礎設施項目。
走出去還要請進來
借助各大高校力量研發企業核心技術
“技術研發是掌握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在這一認識的推動下,南京環境集團技術團隊結合自身經驗并借助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各大院校力量,研發新技術,掌握企業核心競爭力。
該集團技術團隊通過對灰渣填埋場設計、建設及運營過程中的方案研究、工藝論證和運營管理研究等,完成了《灰渣填埋場工程設計建設與運營關鍵技術研究》課題并順利通過住建部驗收。該課題優化了飛灰滲瀝液處理工藝、水平防滲及滲濾液導排結構設計,提出了飛灰填埋作業管理體系,為國內同類填埋場設計建設及運營提供了技術借鑒和參考。結合灰渣填埋場運行管理標準化需求,該集團組織編制組廣泛調研,參考有關國內行業標準,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經專家評審,編制了《飛灰填埋場運行技術規程》。這是該集團對填埋場運營管理經驗的技術提煉和總結,也成為今后規范化、標準化和高效化管理運行飛灰填埋場的技術標準和基礎。
南京環境集團先后多次派員赴北京、武漢、上海等城市參加建筑垃圾管理與資源化利用等各類交流和培訓,通過對外交流,充分了解和對接國內環衛項目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及新設備的研發和應用情況,為集團技術研發和科技創新做好技術儲備。此外,結合城東和江北餐廚項目工藝研究和調研,形成了《城東環境資源再生利用中心工程工藝咨詢技術報告》和《江北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工程工藝咨詢技術報告》。
既要走出去還要請進來。為規范和加強集團技術方案專家咨詢管理,進一步完善集團專家支撐體系建設,充分發揮行業內專家的專業指導和技術支撐作用,南京環境集團編制了《公司技術方案專家咨詢管理制度》,專家庫共計錄入環境工程和土木工程兩大專業55名專家。
黨建引領綠播金陵
力爭三至五年成為綜合型環境產業集團
在城南垃圾轉運站內的黨建展廳已成宣傳主陣地。
“服務生態建設,傳播綠色文明”是南京環境集團一直秉持的責任使命。該集團通過城南垃圾轉運站的垃圾分類展廳,開展“紅色引領,綠播金陵”黨建創新活動,提升先鋒引領作用,促進企業發展。黨建展廳現已成為該集團黨建宣傳、先鋒模范典型的宣傳主陣地。
在“紅色引領,綠播金陵”黨建項目中,南京環境集團黨支部規定黨員全部作為環保知識宣傳員在黨建展廳做義務宣傳,通過詳細地介紹和講解,讓參觀者具體地了解集團的企業文化,清晰地學習環境保護相關知識和措施,深刻地感受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在對參觀者進行講解的過程中,集團黨員們自身也不斷學習,不斷明確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樹立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的觀念。黨員們通過點滴的努力,將相關的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為居民綠色生活作貢獻。
黨建展廳還羅列了南京環境集團近年來的建設成果,介紹了集團舉辦的“‘撿’約生活 共繪藍天”黨建活動、全員出動掃雪防凍保運營、先鋒模范黨員事跡等內容,讓參觀者從中感受到南京環境集團“健康、生態、創新、共享”的服務理念,更加內化和深化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解。
南京環境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建立城市環境管理高質量發展體系,提升南京的省會城市功能和首位度,南京環境集團將以保障城市安全運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為宗旨,提升城市固廢管理和處置能力,通過模式創新,構建可持續的城市固廢業務綜合運營管理體系,發展成為城市環境領域全國知名的、具有較強業務整合、投資、創新和開拓能力的環境產業集團。未來將力爭用三至五年時間發展成為城市環境業務投資、建設、運營、管理于一體的具有環境行業市場競爭力的綜合型環境產業集團。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