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5-13 10:31
來源: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人民政府于近日印發《上海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要求到2022年,全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和創新能級邁向國際一流水平,高速、泛在、融合、智敏的高水平發展格局基本形成,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數字孿生等新技術全面融入城市生產生活,新型基礎設施成為上海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城市高效治理的重要支撐。詳情如下:
滬府〔2020〕27號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上海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現將《上海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20年4月29日
上海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
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既是應對新冠疫情不利影響、推動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手段,也是著力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戰略支撐。為加快建設具有上海特色的新型基礎設施,培育發展新經濟,制訂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握全球新一輪信息技術變革趨勢,立足于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搶抓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疫情后產業復蘇升級帶來的重要機遇,堅持“新老一體、遠近統籌、建用兼顧、政企協同”的原則,高水平推進5G等新一代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持續保持光子科學等創新基礎設施國際競爭力,加快建設人工智能等一體化融合基礎設施,完善社會治理和民生服務智能化終端布局,著力創造新供給、激發新需求、培育新動能,為上海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厚植新根基,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二)行動目標
到2022年,全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和創新能級邁向國際一流水平,高速、泛在、融合、智敏的高水平發展格局基本形成,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數字孿生等新技術全面融入城市生產生活,新型基礎設施成為上海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城市高效治理的重要支撐。
——打造全球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標桿城市。率先構建全球領先的信息基礎設施布局,為“十四五”期末形成“GTPE”(G級互聯、T級出口、P級算力、E級存儲)發展格局打下基礎,亞太信息通信樞紐地位得到鞏固和提升。
——形成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綜合服務功能最強的大科學設施群雛形。構建以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為引領,上海光源等光子科學大設施為基礎,生命、能源、海洋若干設施為支撐的大設施集群,總體水平達到國際領先。
——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超大規模城市公共數字底座。建成1個市大數據資源平臺、16個大數據資源分平臺,構建若干個數據服務中臺和1000個左右數據訓練集,建設500個以上服務于“一網通辦”“一網統管”的行業算法模型,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支撐城市治理全方位變革。
——構建全球一流的城市智能化終端設施網絡。布設1000萬個社會治理神經元感知節點,新增50公里車聯網開放測試道路,新建10萬個充換電終端設施,建成100所教育信息化應用標桿學校,新增20家以上互聯網醫院。
二、主要任務
(一)實施新一代網絡基礎設施(“新網絡”)建設行動
1.高水平建設5G和固網“雙千兆”寬帶網絡。編制新一輪5G建設行動計劃,三年內新建3.4萬個5G基站,加快5G獨立組網(SA)建設,率先建成SA核心網,在實現全市覆蓋的基礎上,持續推進重點區域深度覆蓋和各區功能性覆蓋、形成有規模效應的應用。實現我市家庭千兆接入能力和商務樓宇萬兆接入能力全覆蓋。移動通信網絡、固定寬帶網絡接入能力平均達到1000Mbps,用戶感知速率平均達到50Mbps。(推進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通信管理局、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規劃資源局)
2.加快布局全網賦能的工業互聯網集群。實施新一輪工業互聯網三年行動,建設國家工業互聯網系統與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以及機床、鋼鐵等10個行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深化創新應用,推動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上海)擴容增能,搭建長三角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100家以上無人工廠、無人生產線、無人車間,加快行業智能化轉型。推動相關龍頭企業建設20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行業平臺,帶動15萬企業上云上平臺。(推進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通信管理局)
3.加快下一代互聯網規模化部署。推進互聯網應用IPv6升級,聚焦新型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領域,強化基于IPv6網絡的終端協同創新發展,實現IPv6活躍用戶占比互聯網用戶超過60%,網絡、應用、終端全面支持IPv6。加快接入設施軟件定義網絡(SDN)、網絡功能虛擬化(NFV)改造,信息通信服務實現按需供給,信息網絡應用實現個性定制、即開即用。(推進單位:市網信辦、市通信管理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
4.推動衛星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落實國家戰略,推動技術創新、產業發展、市場應用、運維服務等,完成通信網絡及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初步形成衛星互聯網信息服務能力。(推進單位:市國防科工辦、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實施智慧天網創新二期工程,建設網絡運行控制中心,完成國內首顆中軌道技術驗證衛星以及相關配測衛星的研制、測試和發射。(推進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國防科工辦、市科委、市發展改革委)
5.建設“一網雙平面”新型政務外網及網絡安全設施。推動市、區兩級電子政務外網升級改造,建設相關網絡安全基礎設施,整合市級部門14個業務專網,到2021年底,實現市級100G、區級40-100G帶寬能力,支持IPv4和IPv6雙棧技術,實現數據流量和視頻流量“一網雙平面”承載的新型政務外網,為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網絡互通、數據共享、應用協同提供有力支撐。(推進單位:市大數據中心,各區政府)
6.構建全球信息通信樞紐。提升我市信息通信網絡承載能級,推進東南亞-日本二號海底光纜在上海登陸建設,搭建國際數據樞紐平臺,擴容中國電信亞太互聯網交換中心,到2022年,實現在上海登陸的國家海底光纜容量達到28T,互聯網國際出口帶寬達到7T。推動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以下簡稱“臨港新片區”)、虹橋商務區建設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優化重點區域國際通信服務能力。(推進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委、市通信管理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虹橋商務區管委會)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