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4-24 09:43
來源:浙江省農業農村廳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垃圾分類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攻堅戰目標,浙江省農業農村廳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到2020年底,全省農村生活垃圾總量基本實現“零增長”,生活垃圾“零填埋”,全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面達85%以上;全省農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45%以上、資源化利用率達90%以上、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力爭把浙江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成為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重要窗口”的金名片。
一、聚焦分類,激發基層活力。建立鄉鎮(街道)主要領導具體管理責任制,確定管理員從組織領導、規章制度、管理成效、產出物或有機肥監測、臺帳資料、資金保障、社會評價等方面,量化考核內容和評分標準。構建縣、鎮、村分層次、矩陣式的分級領導架構體系和“鎮、村、片、組、戶”五級聯動“網格化”“黨員+”聯戶管理體系,實行“日查、周報、月考、季評”的全過程分期考核機制,確保戶分,分類收運、分類處理機制建設“全覆蓋”。
二、聚焦數據管理,加強分類智能化建設。鼓勵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引進智能化監管信息系統,逐步實現對源頭分類、收集轉運、終端處置過程的實時監督。東陽市引進“考垃”APP平臺,實現垃圾分類智能化管理。“考垃”APP平臺設置超級管理員、回收員、保潔員、督查員等15個角色,實行對農戶分類自查、督查員督查、保潔員垃圾收集、第三方垃圾清運、廢品回收交易、積分商品兌換等數據的動態收集,利用“互聯網+”智能回收模式,組建上門回收員隊伍,劃分工作片區,對舊衣服、玻璃瓶等低附加值可再生資源和有毒有害垃圾進行兜底回收。
三、聚焦建管并重,建立健全站長責任制。為確保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站點處理設施正常運行,建立鄉鎮(街道)主要領導具體管理站長責任制,加強對垃圾資源化處理站點運行維護和監督管理,明確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站點處理設施運行和管理原則,實現建成全面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站點設施運維體系,確保資源化處理站點設施日常維護管理,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建立產出物或有機肥監測,垃圾進料監管、溫濕度控制、定期監測堆體溫濕度情況、適時添加微生物菌種和通風供氧等制度,加強臺帳資料、資金保障、社會評價等方面量化考核內容和評分標準。
四、聚焦重難點破解,完善體制機制建設。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立法,積極參與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十四五”規劃編制。市縣要根據本地情況,加強規章制度建設。制定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指南、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站點運行管理規范和農村環衛保潔評價標準等技術標準。完善村規民約,進一步加強對農戶垃圾源頭分類的剛性約束,積極完善垃圾回收利用體系,培育回收資源生產加工企業,培育建立大件垃圾、有毒垃圾、建筑垃圾、廢棄藥品,生物質垃圾、渣土垃圾等回收處置中心,將難點工作通過建章立制破解。
五、聚焦成肥利用,破解資源化關健技術難題。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站點設施管理調查研究,組織省內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業等進行科研攻關,破解處置等關健技術難題,重視開展有毒有害物質清除技術攻關,建立或依托第三方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機構,加強出水出肥質量檢測,加強監測和處置。加快終端所出肥料的試種試用,探索肥料產業化,實現資源化利用、產業化發展,實現農村易腐垃圾的就地資源化處置。
六、聚焦市場化運作,提高農村環衛保潔水平。建立市場化運作模式,村級仍是分類實施主體,村“兩委”主動做好分類監督管理和督促評比,配合回收公司開展生活垃圾有償收集。一是村內環衛物業化管理。村級的日常清掃保潔由公司環衛工人專職負責。保潔員由村級聘請,日常績效考勤管理由公司實施,市、鎮、村三級保潔員工資補助,移交公司納入勞務工資(獎勵),同時辦理保潔員工傷意外保險。二是生活垃圾農戶分、公司收。公司進村入戶宣傳垃圾分類、收集垃圾并二次分揀。生活垃圾按性質分門別類定價收購,可回收垃圾積累到一定量后,再運送、交售給相關再生資源生產企業利用,可腐爛垃圾由公司統一運送至生活垃圾處理站進行機器發酵快速處理,其他不可回收垃圾轉送垃圾中轉站。三是建立回收站點。村里建立健全的生活垃圾兌換超市,其功能是收購全村的全部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按性質種類,農戶進行分類后有償收購。例如可腐爛垃圾0.1元一斤,不可利用垃圾0.05元一斤,可利用回收垃圾按市場價格收購,兌換時根據村民接受程度,用微信二維碼或現金支付。四是實施積分激勵。為激勵村民參于垃圾分類,公司拿出30%的利潤購買商品對有積分的農戶進行獎勵,兌換超市所有商品用積分兌換一律9折優惠,如100元食用油用現金購買是100元,用積分兌換是90元。五是同步監督管理。在超市中安裝智能電子秤并連接電腦保存正確數據發送公司和政府平臺,以便雙方監管。每家每戶采用實名制登記,根據積分情況,配合村里建立源頭追溯制度,督促農戶做好垃圾分類工作。
七、聚焦氛圍營造,加強宣傳教育。把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作為利民惠民、共建共享的理念傳達到千家萬戶,爭取廣大群眾的擁護與支持。首先,要組織工作人員深入社區、村鎮走訪座談,直接同老百姓對話,為他們解疑釋惑,充分調動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積極性。同時,要充分發揮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積極宣傳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重要意義和政策法規,在全社會形成不分類可恥的正確導向,進一步營造人人關心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積極投身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行動的濃厚氛圍。
編輯:陳偉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