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3-16 09:56
來源:江西省生態環境廳
3月6日,江西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第十八場)暨生態環境專場新聞發布會召開。會上,江西省生態環境廳公布了《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生態環境工作6條措施》和《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20條措施》。
江西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徐延彬,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羅小璋、龍剛,廳一級巡視員石晶出席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會議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傅云主持。
傅 云: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出席江西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到省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綜合組組長,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龔建平先生,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徐延彬先生,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羅小璋先生,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龍剛先生,省生態環境廳一級巡視員石晶女士,請他們介紹相關情況,并回答大家的提問。
請徐延彬廳長介紹并解讀《江西省生態環境廳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20條措施》和《江西省生態環境廳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生態環境工作6條措施》。
徐延彬:各位新聞媒體的朋友,大家下午好。近日,省生態環境廳印發了《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生態環境工作6條措施》和《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20條措施》兩個文件。這兩個文件,一個立足當前,服務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一個著眼長遠,服務全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這兩個文件遠近結合、互為補充,是我廳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戰疫情、抓保護、治污染、促發展的一套組合拳。今天,我向新聞媒體的朋友們介紹一下這兩個文件的基本情況。
一、關于《江西省生態環境廳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生態環境工作6條措施》的情況介紹
《6條措施》可以簡要概括為“兩個100%、兩個正面清單、一條幫扶渠道、一個差異化監管”。
兩個100%,主要是就做好疫情防控相關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強調做到兩個100%:一是繼續加強對全省醫療機構及設施環境監管和服務,做到100%全覆蓋;二是繼續加強對醫療廢物、醫療廢水及時有效收集轉運和處理處置,做到100%全落實。
兩個正面清單、一條幫扶渠道和一個差異化監管,都是圍繞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提出的。
具體一是制定和實施環境影響評價正面清單,對疫情防控急需的醫療衛生、物資生產、研究試驗等項目,實行豁免審批管理;對鼓勵類項目以及與民生相關的部分行業推行環評告知承諾制;對省重點建設項目開辟“綠色通道”;推行環評審批和評審“網上辦”,證照到期“順延辦”。比如,我們通過豁免審批管理,全省15個醫療物資生產項目順利通過生態環境部門環評審批,600多個項目由建設單位自主備案。再比如,通過環評告知承諾制,今年1月16日,江西昕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簽署《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告知承諾制承諾書》后,不經評估、審查,九江市生態環境局直接作出審批決定,企業當天獲取年出欄6.2萬頭生豬養殖規模項目的環評審批手續,這是我省首例。
二是制定和實施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分類采取免除部分企業現場執法檢查、實行非現場監管、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等方式,盡可能減少環境監管執法對企業生產的干擾。三是暢通企業復工復產幫扶渠道,組織技術專家組建專門幫扶團隊,開展“結對定點幫扶”“送政策送技術送服務”等活動,對企業復工復產進行分類指導和精準服務。四是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和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要求,實行差異化監管,并適時動態調整,兩個正面清單的實施時間原則上截至2020年年底,根據形勢需要可適當延長。對行之有效、廣泛認可的措施,將探索固化形成長效機制。
二、關于《江西省生態環境廳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20條措施》的情況介紹
相比《6條措施》,《20條措施》更加著眼長遠,著力于將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與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有機融合起來,通過高水平保護為高質量跨越式發展騰出空間、增添動力。這《20條措施》我們總的考慮就是“兩個堅定不移、兩個堅持、兩個進一步”。兩個堅定不移,就是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兩個堅持,一個是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另一個是堅持立足中心、服務大局,堅決助推全省發展。兩個進一步,一個是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水平,一個是進一步提升服務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水平。
具體來講,《20條措施》包括5大方面的舉措:第一個方面,主要是完善責任體系,包括第1、2、3條。具體一些亮點的東西,如: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生態環境保護大格局。如:堅持督企與督政并舉。如:完善生態環境保護評價考核及結果運用,全面落實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等制度。總的來說,先把責任體系立在這里,壓緊壓實黨委、政府、相關部門、企業等各方面的環保責任,使各個層面都知道該干什么、能干什么。第二個方面,主要是推進污染治理,我們提出了“三個治污、一個治理”的措施,包括第4、5、6、7條。具體的亮點,如:以普查結果、準確數據、科學規劃、分類監管推進精準治污。如:以創新服務平臺、環保產業技術創新基地和環保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基地等一批平臺建設和遙感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推進科學治污。如:以建立健全環境標準、地方法規和制度推進依法治污。如:統籌山水林田湖草自然生態各要素,強化整體保護、聯防聯控、宏觀管控、綜合治理。這些措施能夠進一步摸清全省生態環境的家底,破除“就環保抓環保”的局限,實現跳出環保抓環保、站在全局抓環保,以進一步提高污染治理的能力水平。第三個方面,主要是強化要素支撐保障,包括第8、10、12、18、20條。亮點體現在,如:加快“三線一單”在產業調整、政策制定、規劃編制、行政審批和執法監管的應用,實現生態環境空間分區管控。如:原來我們實行的是重金屬總量分配以縣為控制單元的管理模式,但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存在一些問題,于是我們決定優化重金屬總量控制制度,提出分級管理理念,逐步建立“市縣調控與全省統籌相結合”的全省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管控模式,推動總量指標向發展效益好的地區、領域和企業流動。如:加強醫療廢物、危險廢物處置能力的建設,推進“一體化”環境監測、監控體系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不斷完善開發區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補齊短板。如:提升宣傳教育的普及度和引導力,及時曝光反面案例和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通過這些措施的落實,以推進基本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為實現綠色發展、綠色生產、綠色消費提供強有力的環境要素保障支撐。第四個方面,主要是優化環境監管,包括第9、11、13、14條。具體亮點內容,如:大幅簡化環評內容、優化辦理程序、縮短審批時間,推行部分建設項目環評豁免,進一步環評審批效能。如:全面清理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放管服”精神的規范性文件,消除不合理的“過度環保要求”。如:完善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規則,堅決杜絕環保“一刀切”。如:深化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和監管制度改革。這些主要針對監管機制的改革,就是為了優化相關程序,提高監管效能,給予企業一個更好更優的發展環境。第五個方面,主要是更好地幫扶地方和企業發展,包括第15、16、17、19條。亮點體現在,如:堅持約束與激勵并舉,支持綠色產業、環保產業,對省重點工程、重大項目提前介入,實施全程服務。如:規范提升環保中介服務,加大對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的培育,推廣環保管家、環境顧問、第三方治理等新型服務模式。如:促進生態產品價值轉換,推進國家級和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鄉鎮以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提升生態價值實現能力。通過實行這幾條措施,能夠提升生態環境系統政務服務水平,幫助各地補齊生態環境保護短板,幫扶企業解決環保方面存在的各類問題。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